或許你不認識棘龍,不過,如果你看過好萊塢巨製《侏羅紀公園3》的話,一定會對這部電影的主角不陌生——那隻戰鬥力爆表的大恐龍就是棘龍。但是,電影裡的棘龍並不是它真實的樣子,真實的棘龍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是一個傳說,是古生物學的謎團。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棘龍是恐龍的一種,是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食肉動物。它有15米長——比霸王龍還要長,生活在大約100萬年前的北非河邊。
棘龍化石重出江湖
如果你穿越回80年前,你可以在德國慕尼黑博物館看到珍貴的棘龍化石標本——那是德國科學家厄恩斯特·施特羅默1912年在埃及發現的。但這些珍貴的骨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一場空襲毀於一旦,之後再也沒有人發現過棘龍的化石。
無奈之下,現代的古生物學家不得不根據施特羅默的筆記、畫作,以及為數不多的照片,來研究這種得而復失的恐龍。這些僅有的線索指向許多光怪陸離的特徵,古生物學家因此對棘龍的外形展開了五花八門的想像:它們的鼻子長長的,像鱷魚一樣;它們的背鰭大約有2米高吧?
甚至有人完全拋開了施特羅默那一套,乾脆把棘龍看作好幾種大型動物的混合體。但是沒有親眼所見,這種恐龍只能是一個傳說。
直到2014年,尼扎爾·易卜拉欣在摩洛哥的沙漠裡挖出了另一枚棘龍的骨骼化石,傳說中的棘龍終於重出江湖。易卜拉欣還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棘龍,這種最大的食肉動物,居然大多數時間是在水裡生活的!
不過,易卜拉欣新發現的這隻棘龍似乎跟施特羅默的筆記有點對不上號:新傢伙的後肢明顯比其他的肉食性恐龍要短。
但短小的後肢有力地證明了易卜拉欣的新發現:棘龍是目前發現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主要在水裡生活的恐龍,為了滿足長時間遊泳的需要,它的後肢進化得短小精幹。
該叫它什麼名字呢
當有人發現一類新物種的時候,無論是現存的還是已滅絕的,他都會為這類物種起一個統稱名字,便於發現同類物種的後來者做比對。
施特羅默作為第一個發現棘龍化石的人,已經為這一類棘龍取了名字——埃及棘龍。一個世紀以來,人們提起埃及棘龍,指的就是施特羅默發現的那一隻。但是,易卜拉欣把他發現的棘龍也命名為埃及棘龍。這可不只是同名同姓這麼簡單!這意味著從此以後,再有人發現棘龍化石,都要跟易卜拉欣的這隻做比對,而不是施特羅默的那一隻了。
為一枚化石命名看上去是一件芝麻粒大小的小事,但卻在古生物學界炸開了鍋。這隻恐龍明明是在摩洛哥發現的,卻要被冠以「埃及棘龍」的名號,顯然難以服眾。它的發現地是摩洛哥的卡瑪卡瑪地區,而施特羅默的埃及棘龍是在3 000多千米以外的埃及發現的,它們怎麼可以互相代替呢?
但易卜拉欣認為,按照發現的地域來劃分恐龍種類有失公平。他搬出了霸王龍的例子。霸王龍就具有很廣泛的地理分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加拿大都曾發現過霸王龍的化石。更何況,100萬年以前,非洲北部並沒有現在的撒哈拉沙漠,只有一條大河,整個北非屬於同一片流域。因此,同一時期形成的化石,理論上在河流的流經之地都會存在,在埃及和摩洛哥發現同一種恐龍,也就沒什麼稀奇。
化石,讓時間凝固
神奇的是,在摩洛哥卡瑪卡瑪地區發現的化石都大得不同尋常。不僅僅有棘龍,還有跟棘龍差不多大的陸生食肉動物鯊齒龍,以及最大的會飛的爬行動物之一薩哈瑞卡翼龍。至於像公交車那麼大的鱷魚般的怪物,像小汽車一樣大的魚,更是數不勝數。
難道卡瑪卡瑪地區就沒有小海龜或者小鳥嗎?古生物學家也不知道。
不過,雖然這片土地上沒有發現過小型動物或者食草動物,也不能說明100萬年前的卡瑪卡瑪地區是一個充斥著大型掠食性動物的生態系統,或許剛巧只是小型化石沒有被發現而已。畢竟,化石骨頭都太細碎了,而100萬年前的北非又被一條大河貫穿,所以它們很有可能被洶湧的河流衝得不知所蹤。
100萬年前有多久遠?當你面對這些零零碎碎的骨骼化石的時候,可能會感受到古老的時空撲面而來。正如易卜拉欣所說:「時間仿佛被凝固在那個瞬間。我在悶熱空曠的撒哈拉沙漠艱難跋涉,心裡卻無比清晰地知道,100萬年前,這裡竟然是河床。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100萬年的時光是什麼概念,那是一種讓你墜入其中不可自拔的奇妙的感覺。」
這是化石的魔力,也是古生物學的魔力。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