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遠古一隻體形比霸王龍還大、既像鱷魚又像鴨子的怪獸在河流中追獵巨鯊。科學家11日說,這種可怕場景真實發生在9500萬年前的北非地區,它就是地球上已知的唯一一種半水棲肉食性恐龍埃及棘龍。
領導研究的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說,這種恐龍與以往熟知的都不同,「研究這種恐龍就像研究來自外太空的外星人一樣」。
易卜拉欣和義大利及摩洛哥等國的同行當天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新的化石證據表明,埃及棘龍是地球上第一種半水棲的恐龍,它的體形長達15米,並且它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以巨鯊、鋸鰩和肺魚為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能適應水中生存的恐龍。
此前,儘管有證據表明一些恐龍能吃魚,但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恐龍是純粹的陸棲生物,無法在水中生存。
易卜拉欣等人11日在華盛頓國家地理博物館巨大的埃及棘龍復原模型前,向媒體介紹了這種恐龍的獨特之處。它的鼻孔長在頭頂上部,這使它們能邊遊邊呼吸;扁平的大腳、長長的前肢、短小的後肢和骨盆使它適合划水或在泥漿中行動;它的骨頭緻密,因此能像企鵝一樣控制在水中的沉浮,而不是簡單地漂在水上。
此外,埃及棘龍整個身體的重心偏在身體前部,這也使得它們在陸地上行走困難,卻更適合在水中行動。該恐龍的頸、脊椎和尾巴也同樣發生了有利追捕水下獵物的適應性改變。
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埃及棘龍背上有一個像船帆一樣的背翼,長達2.1米,創造了最長的恐龍背翼紀錄。易卜拉欣說,埃及棘龍遊泳時,這種背翼會有部分露出水面,它應該與遊泳能力無關,但「可以傳遞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告訴其他恐龍別靠近我的獵場」。
埃及棘龍第一批化石早在100年前就被發現,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壞。2008年,易卜拉欣等人在位於摩洛哥東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尋找新化石時,偶然發現了相對完整的埃及棘龍化石,包括部分顱骨、骨盆及四肢等。新化石出土地區在遠古時期曾流淌著巨大的河流,裡面生存著巨鯊、腔棘魚、肺魚和鱷魚一樣的生物,該地區當時還有會飛的爬行動物以及食肉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