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霸主高下已分?棘龍被證明為水生動物,愛吃魚的「漁夫」!

2020-12-05 騰訊網

估計大部分都看過《侏羅紀》系列經典電影,或多或少對霸王龍、迅猛龍、翼龍、腕龍等快樂略有認識,相信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應該是霸王龍。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

據日前(4.29)發表於《自然》(Natural)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通過對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分析,背部長著一塊巨大長棘的棘龍,成年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而這研究也正式推翻了古生物學家將棘龍是」純地棲恐龍「的定義。

史上最強恐龍?它和霸王龍根本碰不到一塊!

棘龍(學名:Spinosaurus),也叫棘背龍,屬於棘龍科棘龍屬下一種大型獸腳類肉食龍,目前共發現2個亞種: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歷史可追溯至白堊紀的9500萬到1億年前。據資料記載,最早發現這一屬的物種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命名為埃及棘龍(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炸毀)。

雖然幾十年來,棘龍的化石發現不少,但是一直沒有後肢部分化石。所以以前古生物學家從拼湊的化石推測,棘龍的體長13到18米,2至4.8米高,體重可達26噸,被暫定為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屬於純地棲恐龍

後來在2014年,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azir Ibrahim)通過對部分後肢的棘龍化石加上其他地方發現的部分顱骨、中軸骨等化石進行骨架和外貌,結果顯示棘龍有著狹長的吻部、奇異的鼻孔位置、碩大的前肢和彎爪、相對矮短的後肢,於是發表爆炸性論文稱棘龍是半水棲恐龍,但該理論遭到同行的質疑。

雖然科學家從多種棘龍科物種的胃裡都找到過魚鱗,但在大部分古生物學家眼裡,棘龍就像現代的灰熊,一種在淺水區出入無礙的吃魚猛獸。而且普遍認為棘龍有較高的骨密度,應該很難潛入水。甚至有人質疑易卜拉欣團隊分析的遺骸實際上不是是棘龍。

此外有研究推測,棘龍背上那塊「高人一等(長度2.2米)」像「風帆」一樣的背棘,可能不是用來調節散熱,很有可能是用來溝通和展示求偶。

ps:《侏羅紀公園3》和《侏羅紀世界》均有出現霸王龍對決棘龍的畫面,但是化石研究表明,霸王龍生活在北美,棘龍生活在北非,雖同處白堊紀時期,但是霸王龍是棘龍滅絕近3000萬年後才出現,所以它們不可能碰到一起。

潛龍勿用?棘龍是遊泳高手,以古鋸鰩、肺魚和腔棘魚為食!

後來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易卜拉欣團隊又回去當年發現棘龍後肢化石的地方進行挖掘,並在撒哈拉沙漠進行了一系列的探險工作。最終在2018年,易卜拉欣團隊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9500萬年前的卡瑪卡瑪遺址(Kem Kem)發現新的證據,他們發現了超過30塊棘龍的椎骨化石,約佔原始尾巴長度的80%,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完整的棘龍尾巴化石。

後來團隊將化石與20世紀德國博物館中倖存的兩張棘龍骨頭照片相比較,可以很清楚地表明,這是同一物種。據復原分析得出,該標本的體長約為35英尺(10.66米),重約4噸。考慮到它尚未成年,若是成年的棘龍,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如果是真的,那棘龍也不再是體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隨後團隊建模並與尼羅河鱷魚、蠑螈的尾巴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棘龍尾巴產生的推力是陸地恐龍的8倍,並且效率高出2倍以上。而且它有能力在深水中遊泳,而不僅僅是在淺海附近。

團隊之一、來自國家地理科學作家麥可·格列什科(Michael Greshko)表示:「紅褐色的遺骸擺在我面前,這些骨頭組裝成幾乎完整的尾巴,這也是一百多年來首次發現棘龍的尾巴。它是如此之大,以致需要5張桌子來支撐它的全長。構成尾巴的許多椎骨伸出近兩英尺長的突出部分,使其具有槳的輪廓。相信是棘龍能在水中靈活動作並保持平衡的關鍵。」

從研究結果看,巨型棘龍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中度過的,也許像大型鱷魚(同時期對手應該是溼地鱷)一樣獵食獵物。所以棘龍很有可能以當時水中的古鋸鰩、肺魚和腔棘魚為食!

對此易卜拉欣表示:「在當時的河流系統中,有很多像鱷魚一樣的掠食者,有些甚至和公交車一樣長,所以撒哈拉沙漠是地球歷史上最危險的地方。但是我們看到的一件事是,許多捕食者實際上已經適應了捕食魚類。棘龍也不例外,它是在這個河流系統中捕捉巨魚的河怪。」同時他認為當時水域食物鏈的激烈競爭可能是導致棘龍身體進化巨大的因素之一。

儘管證明了棘龍是個喜歡吃魚「漁夫」,但並不代表它的戰鬥力很差。憑藉著1.75米長的腦袋(長長的吻部)、長度超過2米的前肢(爪子長達超40釐米),若將它放到今天的地球上,輕輕鬆鬆殺死大象不是問題。

結語:

這項研究給未來的恐龍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重新審視像重爪龍(Baryonyx)等恐龍的生活方式,雖然它們大小不一、生存時期不同,但它們都有著鱷魚般狹長的口吻、粗壯的前肢。

幾十年來,人們已經習慣將恐龍歸為陸地動物,但學界從未認為恐龍或肉食恐龍會在水裡生活的想法,更別說它們會遊泳。就比如我們以前認為哺乳動物都是陸地生物,但我們有也鯨魚和蝙蝠。所以恐龍與我們的想像還是有差距的,白堊紀儼然是個迷人的失落世界。

—End—

相關焦點

  • 棘龍會遊泳再添實錘 但水生動物身份仍然存疑
    棘龍的身體構造更適合吃魚。  更重要的是,棘龍生活的時代要比霸王龍早很多,它倆沒有一決高下的可能。徐星說,雖然它倆都生活在白堊紀,但棘龍生活在白堊紀的中期,而霸王龍卻生活在白堊紀末期。除了生活的時代不同,棘龍和霸王龍的分布位置也不一樣。
  • 從恐龍中的霸主到「水底老漁夫」,棘龍的形象都經歷了啥?
    對棘龍的新研究表明這種恐龍具有適於遊泳的尾鰭研究發現棘龍具有尾鰭,這為棘龍的水生習性增添了新的證據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古生物愛好者們的反應那麼大,畢竟從看上去無比強大的一方霸主到如今的「水生老漁夫」,棘龍的形象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那麼,棘龍的形象都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 與霸王龍高下已分?!考古學家新研究曝出棘龍為「水陸兩棲」鐵證!
    恐龍迷對「史前霸主」稱號應歸於T-Rex還是棘龍(見圖)一直議論紛紛。(網絡圖片) 經典電影《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一嘴咬死前兩集的王者「霸王龍」(T-Rex)後,恐龍迷對「史前霸主」稱號歸於何者一直議論紛紛,最新一份研究為棘龍再添分數,科學家認為,棘龍與大多數恐龍(包括霸王龍)不同,在水中也能靈活動作。
  • 棘龍的「五種形態」!來了解一下卡姆卡姆組的二代水生霸主
    Ⅲ型:本世紀頭十幾年,棘龍在許多恐龍迷眼中都是史上最強肉食恐龍。(儘管細長的雙核和同位素分析顯示他們主要以吃魚為主)然而2014年發表的棘龍的後肢化石,使長腿棘龍的經典形象瞬間崩塌,體型也隨之縮水,取而代之的是四足行走的「伏地魔」、長條形背帆,被稱為「四腳蛇」,被認為主要生活在水中。
  • 棘龍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棘龍和霸王龍究竟誰更厲害?
    與霸王龍的形象不同,2014年,易卜拉欣團隊就提出棘龍有許多適應水生的身體特徵,比如身體較為細長,後肢比較粗短,前肢和後肢的長度差不多,它既可能像霸王龍那樣用後肢行走,也可能前後肢並用。棘龍的一些骨骼結構證明,它是吃魚的一種恐龍。比如它的牙齒是圓錐狀,這種牙齒結構更適合捕魚。
  • 棘龍是非典型水生恐龍?水生恐龍到底存不存在?
    1912年,人們在埃及發現了獸腳亞目恐龍的一種——棘龍的化石,它生活在距今大約1.1億至935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據科學家們公布的早期數據顯示,棘龍體長為12.6米至18米,重量為7噸至20.9噸。近年來,更完整的標本支持了早期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棘龍可以長到15米至15.6米的長度。不過最新數據估測其重量為6.4噸至7.2噸。
  • 如何證明恐龍會遊泳?棘龍:一條扁尾巴
    在陸地上,恐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那麼在江海湖泊中,恐龍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在恐龍時代,海洋裡確實有不少名字帶「龍」的古生物,比如蛇頸龍和魚龍,但它們並不真正屬於恐龍家族。科學家們一直未能找到恐龍留在水生環境中的化石遺蹟,有些甚至認為恐龍作為變溫動物無法長期生存於水中。那麼,恐龍究竟是不是旱鴨子?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雖然科學家從多種棘龍科物種的胃裡都找到過魚鱗,但在大部分古生物學家眼裡,棘龍就像現代的灰熊,一種在淺水區出入無礙的吃魚猛獸。而且普遍認為棘龍有較高的骨密度,應該很難潛入水。甚至有人質疑易卜拉欣團隊分析的遺骸實際上不是是棘龍。
  • 科學家:入侵水生動物,埃及棘龍不一樣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恐龍統一視為一類在中生代生活的蜥形綱動物,而其中作為獸腳亞目恐龍的埃及棘龍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這種生活在白堊紀非洲北部的恐龍,大家難以在它們是否會遊泳這件事上達成一致。儘管這個最早的埃及棘龍標本因為當時的社會事件而被毀壞,但好在考古學家們又於2014年挖掘出另外一具更為完整的恐龍化石。之所以不少人不贊成埃及棘龍有可能在水裡生活,主要是根據它們的誕生地來進行推測。但是,從最新的埃及棘龍化石研究來看,已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埃及棘龍的確算得上是一種水生生物。
  • 地球史前十大怪物,棘龍第一
    1、棘龍 (史前最大的食肉恐龍)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非洲北部,約為1億1400萬年到6500萬年前。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
  • 陸上霸主or水中閒夫?科學復原棘龍模玩開箱分享
    一些朋友對恐龍這種史前生物形象的具體認識,還要從1993年好萊塢大導演史匹柏執導的《侏羅紀公園》說起。當時對霸王龍的復原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有一定的突破。使得人們心中這種陸上霸主的形象從那種尾巴垂地的哥斯拉狀態,升級成現在脊椎平行於地面的樣子。
  • 棘龍是水生動物?最新研究顛覆認知,水陸兩棲的它太強大了
    今天來聊聊跟霸王龍一樣兇猛的遠古猛獸,它就是棘龍。前段時間,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支考古隊伍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他們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與他的團隊輾轉多個國家進行長期的考古研究後,發現棘龍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或者是水生動物,這與人類對它的傳統認知截然不同,因為考古人員從棘龍的化石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細節。
  • 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棘龍(Spinosaurus)一直以來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巨型肉食性恐龍,曾經與霸王龍爭奪最大食肉恐龍的寶座。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我們也越來越接近棘龍真實的模樣。古生物學家剛剛公布了新發現的完整棘龍尾椎,顯示它的尾巴上有寬大的鰭,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鱷魚一樣。
  • 棘龍的身份再次成謎,它的尾巴像一面船帆,可能是水生恐龍
    根據考古研究發現,霸王龍確實有資本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成年個體的身長普遍超過10米,驚人的咬合力足以將所有動物都撕成兩半,光是這兩點就足以讓人類對這種恐龍膜拜,但它並非食肉恐龍中最強的種類,比它強的還可能是棘龍。相比起霸王龍,棘龍的名氣則小一些,這與現實中的考古情況密不可分。
  • 新的化石改變了棘龍的外觀,並重寫了恐龍的故事
    兩隻棘龍在摩洛哥的卡瑪卡瑪河流水域中獵殺史前鋸鰩。圖片:底特律梅西大學/Dr. Nizar Ibrahim棘龍是所有已知的食肉恐龍中最大的一種,從骨架上看甚至比霸王龍,鯊齒龍和南方巨獸龍更大。早期的棘龍形象最早的棘龍化石是1912年在埃及出土的,但是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了。在2005~2008年發現了新的棘龍化石,根據估算,它的長度可達15~16米,重量在6.4~7.5噸之間。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開拓領地,棘龍等待孵化,期待南方巨獸龍
    其實在《侏羅紀公園3》中,就已經開始唱衰暴龍了,而霸王龍身為該屬中的體型擔當,卻是輸給了棘龍,這場對決,無疑是把大漁夫推上了神壇,就憑它單手扭轉頸椎骨的操作,就已經讓霸王龍的陸地霸主地位難保了。或許這隻雷克斯暴龍,是霸王龍種群中的弱勢個體,才造成這樣懸殊的結果吧,相信《侏羅紀世界3》中的霸王龍,可以不辜負暴龍族的威名。
  • 棘龍化石揭示其可能是個遊泳高手
    據外媒CNET報導,背部有著巨大長棘的棘龍(Spinosaurus )會遊泳嗎?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困擾了古生物學家十年之久。大部分棘龍化石記錄表明其是一種水生動物,以魚為食。得益於2018年年底發現的各種新骨頭,研究人員已經能夠重建棘龍的尾巴,證實了它是一個遊泳高手,能夠在水面下操縱和追捕獵物的說法。"這一發現是對不會飛的恐龍從未入侵水生領域的觀點的關鍵一擊,"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國家地理探險家Nazir Ibrahim在一份新聞稿中說。Ibrahim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棘龍具有不錯的水生能力。
  • 棘龍原來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而到了年底,發現的化石中包括了36枚尾椎骨化石,這些化石與棘龍的發現者斯特莫(Stromer)在1934年發表的論文中描述的尾椎骨一模一樣,證明摩洛哥的棘龍與埃及發現的棘龍是同一個品種。
  • 河流霸主——棘龍
    棘龍又名棘背龍(Spinosaurus),是已發現第二大陸地肉食龍,是體長最長的獸腳亞目龍,成年體長可達17米,體重4-14噸,生活在白堊紀早期至中期
  • 《侏羅紀世界3》翼龍大軍進城,霸王龍尋找定位,棘龍要遊快點
    《侏羅紀世界2》霸王龍的打醬油行為,讓人感覺有點敷衍,因為整部片中,T-Rex就沒有和一個像樣的勁敵對打過,最後還和食肉牛龍爭奪一個小獵物,實在是有失陸地霸主的威名,不過霸王龍臨走的時候,還踩碎了一個發亮的玻璃管,那裡有反派的重要生物信息,這或許也是預示著,T-Rex在第三部,可能會繼續走在對抗反派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