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知識連載:一、恐龍篇之埃及棘龍(S.aegyptiacus)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非洲,約為11200萬年到6500萬年前。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德國·由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錐、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長度可達1.69米,長棘之間推斷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的帆狀物;然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數種看法,包括調節體溫、視覺展示物。棘龍的頭顱骨長寬但是較矮,外形類似上龍類,棘龍被認為是以中型鳥臀目和蜥腳類恐龍以及魚類為食。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推測棘龍是陸地動物,但也偶爾會在水域中棲息,類似北極熊。根據最近的估計,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甚至大於暴龍、蠻龍。這些推算顯示棘龍身長11-19米,高度約為3.7-4.8米,體重為3-18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