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之郎才是廣告界的腦控王者

2020-11-25 澎湃新聞

原創 沈公子 青年橫財發展會

這個夏天,因為疫情的緣故,電影院關停了,高考和奧運會推遲了,演唱會變線上了……

只有周董的新歌如約而至。

但當我聽到「麻煩給我的愛人來杯Mojito」的時候,小小的腦袋裡只有大大的疑惑——周董,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優樂美嗎?

一句「你是我的優樂美」,一曲《蒲公英的約定》,在那個新鮮茶飲尚未大規模發展的前網紅時代,讓優樂美這個杯裝奶茶產品在全國的電視機前出盡了風頭。

今次,我們就來扒一扒優樂美奶茶背後的靠山,它同樣名揚四海——喜之郎。

喜之郎靠賣果凍發家。

果凍這種由明膠加工而成的零食,有人對滑溜溜的質地愛之深,也有人對黏軟的口感退避三舍。

用戶基本盤子受限,果凍不好賣。

果凍的主要消費者是兒童,但選擇權卻被家長們緊緊地攥在手中。而家長們眼中的果凍,簡直是「香精、色素、防腐劑」的有害三連。兒童吃果凍也容易造成吞咽事故,果凍是萬萬不能買給孩子吃的。

擊不中主流消費群體的心,果凍不好賣。

由於原材料和製作工藝趨同,各個品牌的果凍在口味、體積甚至產品包裝上都十分相似。去超市貨架瞄一眼,一水兒的果肉果凍、蒟蒻果凍、吸管果凍……

△ 選擇恐懼症患者分分鐘口吐白沫

沒有產品差異點,果凍不好賣。

大家一樣不好賣,為什麼喜之郎就能殺出一片天呢?

巧宗就在於品牌——產品有短板,就拼命用營銷和傳播來找補,用爛大街的話說叫「佔領用戶心智」。

品牌傳播有四種主流方式:廣告、公關、銷售促進、人際關係(口碑)。喜之郎主要靠的就是廣告。說它是零食界的廣告頂流,絕不為過。

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央視的動畫節目《大風車》,在「大風車吱呀吱喲喲地轉」的片頭曲前,喜之郎的廣告同樣鐫刻在我們這些前浪的腦海裡:「每一個日子,喜之郎;每一聲歡笑,與你共享。」

直到現在,社交網絡上仍然有一些懷舊老哥,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這首懷舊老歌。

在廣告歌方面,喜之郎從來不吝惜手筆。典型代表就是喜之郎Cici果凍的那首《我只喜歡你》,

聽到那段「我只喜歡你/是奉了愛的旨意/沒有誰可能代替/那種感覺不言而喻」,誰不要感嘆一句「爺青回」呢?

那英的歌聲熱情活力,伴隨著運動風十足的酷感鏡頭,在宣貫產品的同時,也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做真·乘風破浪的姐姐。

《我只喜歡你》的旋律悅耳動聽,歌詞容易記憶,且有那姐這樣的名人加持,一時間讓Cici果凍的知名度迅速打響。直到前幾年,Cici果凍還以「我只喜歡你」做文眼,再創作了一首rap,全民skr。

喜之郎請明星的思路非常清奇。當時市面上的零食類廣告,熱衷於請小帥哥小美女出鏡,優點是用戶群體高度契合,缺點是風格單一,容易造成審美疲勞。

喜之郎就劍走偏鋒。除了出場自帶大姐大範兒的那英,喜之郎還請過跳水界一姐郭晶晶。

我看過一檔研究面相的臺灣娛樂節目,其中有一集提到了郭晶晶,說她是大富大貴的生財相。迷信玄學我們暫且擱置,郭晶晶給喜之郎做的廣告的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原因我們稍後分析。

更為知名的,是子品牌優樂美——周杰倫的影響力,在座各位,有誰敢質疑?

舉個慄子,周董的作品在大陸被QQ音樂獨家承包,科技媒體「晚點LatePost」曾經做過一個估算,單單周杰倫三個字,對於QQ音樂來說,就意味著15%的DAU(日活躍用戶數)增幅。

更何況連土到掉渣的愛瑪電動車都能盤活,區區一杯奶茶自然不在話下。即使如今喜茶奈雪滿天飛,杯裝奶茶優樂美,卻始終佔據了一席之地。

除了請明星之外,喜之郎的廣告在魔性文案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廣告時間短,製作方案都是以秒為單位,這也註定了廣告在單位時間內既要做到給予受眾足夠的信息量,也要做到準確、高效、容易記憶,從而產生認知價值。

因此,魔性文案這種簡單粗暴、有記憶點、方便傳播的載體,就成了許多品牌的殺手鐧。

舉個慄子,「喜之郎Cici可以吸的果凍」,品牌+產品+食用方法,視聽觸三感被濃縮在11個字的廣告詞裡,妙啊。

再發散一下,在喜之郎的子品牌裡,「海苔我就要美好時光」簡直是對「果凍我就愛喜之郎」的致敬;至於「我是你的什麼」就不用說了吧,閉著眼也能接上「你是我的優樂美啊」。

除了明星和文案,浸淫廣告圈許久的喜之郎,第三個殺招就是——蹭熱點。

前面提到,喜之郎請郭晶晶出演了一系列以跳水運動為背景的廣告。

在當時中國申奧成功的大背景下,全國上下都特別提氣;另一方面正值奧運會期間,中國跳水隊大殺四方,喜之郎這個投資回報率,因為熱點的加成,可以說是呈指數級增長。

另一個更加有名的產品「水晶之戀」,在古早時期推出了一系列以愛情為主題的廣告,彼時《鐵達尼號》在國內大火,全國人民都為傑克和肉絲兒的絕美愛情感動不已。

水晶之戀自然也不甘落後,果斷出了一集船頭擁抱的廣告片,廣告中男孩摟著女孩,女孩摟著果凍的鏡頭,讓無數少男少女的heart直接will go on了。

△ 一個彩蛋:水晶之戀廣告的男女主分別是陳龍和霍思燕

喜之郎從1994年就開始在媒體上廣告,真·廣告界前浪無疑。

它家的廣告數量雖然多,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套路:洗腦音樂中透著絲絲清奇魅力,土酷畫面裡流露出些許迷幻氣息。

甚至有些廣告,如今已經成為了賽博世界專屬於後浪的meme。

像是喜之郎那支「太空人」廣告,常年盤旋於B站鬼畜區,up主們會將其和鬼畜icon輪番進行夢幻聯動,產出一支又一支精美的亞文化視頻。

△ 萬 惡 之 源

這已經不是上頭了,這是腦控。

那句一戰成名的文案「果凍我就愛喜之郎」,相當於把喜之郎和果凍產品畫了個等號,這份霸氣令人嘆服。

和文案一樣,喜之郎的廣告也有一種蜜汁自信。而自信,是腦控的必要條件。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又如何去說服消費者呢?

前面提到,喜之郎在廣告上,善於運用明星、文案和熱點整大活兒。但這三種套路只是手段,局限在「術」的層面。

喜之郎之所以能夠成為如今的腦控王者,核心還是在於對於廣告之「道」的把握,穩、準、狠。

讓我們回到產品本身。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果凍這種零食既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剛需,也非高頻消費品。沒聽說過哪個人因為不吃果凍出了毛病的。

更何況,大部分零食在當代生活中根本就是個貶義詞,它意味著不安全、不健康、讓人上癮、使人發胖。

△ 肥宅快樂餐

產品的刻板印象一旦在消費者腦海中形成,想要扭轉,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在這種大背景下,喜之郎壓根兒走的就不是「扭轉消費者印象」的路子,它劍走偏鋒,在定位上主打情感牌——吃零食不健康,但它開心啊,喜之郎突出的,就是一個「開心快樂」。

喜之郎的所有廣告,基本都聚焦於「親情、愛情、友情」的內核上,將產品作為情感載體,將廣告作為概念宣貫的外顯手段,隨著產品和廣告的聯結,情感和概念也隨之完美鎖定。

上文中兩次提及的郭晶晶出鏡的廣告,情感內核是「友情」,廣告內容是郭晶晶和隊友分享果凍,傳達給觀眾的理念是「是朋友就一起吃喜之郎」。

更典型的例子是水晶之戀。在水晶之戀的一系列廣告中,喜之郎模擬了情侶間從表白到接觸再到熱戀的全過程,並將產品巧妙地植入其中,充分調動受眾的認知資源,形成了一種「談戀愛就要吃水晶之戀」的概念指向。

△ 水晶之戀還特意做了一套戀愛壁紙,當年也是非常風靡

同樣是大家很熟悉的「喜之郎之把愛帶回家」系列廣告,則靠打親情牌完成了這一「情感-概念」的聯結。

直到現在,我雖然在外地工作,但每每過年和家人團聚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到超市買一大盒喜之郎果凍帶回家。

△ 「讓回家變成最好的禮物」

心理學裡有個「羅森塔爾效應」的概念,非常接近喜之郎廣告的腦控之「道」。

「羅森塔爾效應」近幾年也經常被用在營銷中。它表現為「當你向表達對象不斷傳遞某種期望時,對方就會朝期望方向改變」,從本質上來說,「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某種程度上的腦控。

橫向層面,喜之郎靠廣告腦控;縱向層面,喜之郎在腦控的基礎上,通過「同一主題,多個內容」的系列廣告方式,多面開花,輪番轟炸觀眾,可謂大道至簡。

和早先創辦的親親果凍、金絲猴果凍等品牌相比,喜之郎並不是先發者,但能做到如今的排面兒,全套廣告招式功不可沒。

△ 喜提「消費者最喜愛的食品品牌」

喜之郎在零食市場大獲成功後,走的是產線多元化,產品打包組合的路子,喜之郎果凍主攻兒童市場和家庭市場,水晶之戀、Cici果凍的目標則是成年用戶。

做大做強品牌之後,喜之郎又開始進行產品外延和市場擴張,美好時光海苔、優樂美奶茶、開心時間巧克杯這些產品,不可謂不成功。

有趣的是,喜之郎通過腦控打造的強大的「喜之郎」品牌,在新產品中似乎都銷聲匿跡了——它們統統「去喜之郎化」了。

這固然有分散風險的考量,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總歸是沒錯的。

但不趴在功勞簿上,不輕易形成路徑依賴,聽上去簡單,實踐起來,也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氣。

守業創業,孰難孰易?這個問題,千人千解。

但知道「成功後如何活下去」,可能比知道「如何成功」,更重要。

參考資料:

品牌符號化現象研究——以喜之郎電視廣告為例,謝磊

果凍巨頭喜之郎之成功謀略,範丹

品牌通往心靈的渠道,李晉紅

設計/視覺:YAN

原標題:《喜之郎才是廣告界的腦控王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拿著你的喜之郎當太空人表情包 借我10塊錢買喜之郎圖片
    拿著你的喜之郎滾出地球當太空人表情包 借我10塊錢買喜之郎表情包。最近網上很火有關於喜之郎太空人的表情包,而且除了喜之郎和太空人的表情包還有衍生出來的拿著你的喜之郎快滾出地球當太空人的表情包,看來大家都很喜歡童年的喜之郎廣告啊,下面八寶網的小編就搜集了有關於能借我10塊錢買喜之郎表情包的無水印圖片,一起來看看喜之郎太空人的表情包吧。
  • 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 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表情包
    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能不能借我十塊錢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表情包。最近好像特別流行能不能借我十塊錢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這句話,很多微博貼吧上的網友都在刷這個梗,而且還衍生出了喜之郎太空人的表情包,那麼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是什麼意思,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下面八寶網的小編就來說說:喜之郎太空人是什麼梗 我想買喜之郎我想當太空人表情包。
  • 喜之郎果凍內驚現異物
    喜之郎公司稱異物系塑料蓋膜帶入  本報第373期《四歲孩童發現未開封喜之郎果凍內存異物》一文發表後,引起了諸多讀者的關注,國內數十家主流網站紛紛轉載。同時,也引起了喜之郎公司總部,廣東喜之郎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喜之郎公司」)的高度關注。經調查,喜之郎公司表示「異物為供應商塑料蓋膜中帶入的異物」。
  • 解密「腦控信徒」
    如果你百度一下「腦控」兩個字,就會發現鋪天蓋地,關於遭受「大腦控制」迫害的相關消息。除了親身經歷,還有無數媒體報導、科學分析作為這一「罪行」佐證。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果殼、豆瓣還是知乎,每一條分析和批駁「腦控理論」內容下面,都一定會有相信腦控或者聲明自己是「腦控受害者」的言論出來反駁……近乎無一例外(幸好未見「腦控」支持者獲得高票贊同)。
  • 腦控傳訊傳音形成
    有很多腦控的朋友都在講腦控的傳音,我暗自調查了4年多,無論在那個地方或火車上都沒有甩掉腦控傳音,傳音是黑組織利用用腦電波傳訊經過聲控模防國家各領導人聲音,傳道你身邊人聽道,身邊人又小聲的傳給你讓你聽道,讓你胡思亂想。
  • 喜之郎水晶之戀果凍現頭髮 消費者索賠
    據報導,長春市民錢先生的母親喜歡吃果凍,1月28日,錢先生在購物時特意給母親買了一袋喜之郎果凍,拿回家後,母親在其中一個還未打開的果凍裡,發現一根毛髮的物體。據錢先生說,他買的是喜之郎水晶之戀菠蘿果肉果凍,生產日期是2012年12月,沒有過期。看見母親嘔吐不止,再回想起之前已有幾個果凍被母親吃了下去,錢先生對母親的身體狀況感到擔心。  29日,錢先生便找到了當初購買果凍的超市,「和他們聊過,他們說賠給我100元錢,這不是錢的問題,如果有其他的東西,讓我們怎麼相信這個品牌,也太不衛生了。」錢先生說。
  • 在精神科,我們找到了腦控的真相
    後來工作隊開進縣城,隨後一批軍人跟進,特務活動才銷聲匿跡。王濤發覺自己陷入了一場類似的陰謀中,這個盒子就是監視他的先鋒。這天的送快遞宛如一場冒險。走在街巷,他發覺身後有人跟隨,零零碎碎聽到三個男人討論著「抓捕」「處決」之類的話,像極了傳言中從爆破郵局的軍人。回頭看去,身旁無一人。
  • 解密「腦控信徒」-虎嗅網
    如果你百度一下「腦控」兩個字,就會發現鋪天蓋地,關於遭受「大腦控制」迫害的相關消息。除了親身經歷,還有無數媒體報導、科學分析作為這一「罪行」佐證。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果殼、豆瓣還是知乎,每一條分析和批駁「腦控理論」內容下面,都一定會有相信腦控或者聲明自己是「腦控受害者」的言論出來反駁……近乎無一例外(幸好未見「腦控」支持者獲得高票贊同)。
  • 「搖籃」裡的腦控武器
    尤其是在兵器界,近年來不少軍事大國紛紛把目光投向這裡,企圖藉助不斷提升的腦科技和人工智慧技術,打造出類似電影《阿凡達》裡那樣的腦控武器。腦控武器以腦機接口技術為基礎,將腦電信號作為驅動信號,代替人的肢體操作,實現對武器的控制。「腦機融合」能帶來「人」「物」分離,並賦予武器裝備「隨心而動」的智能化特徵,使得「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成為可能。
  • 腦控體控 機器人是你自己
    在今年的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通過「腦控」以及人體外骨骼,讓一位癱瘓少年開出了第一腳球,這種可以「穿在身上」的計算機讓我們驚訝。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了「人體外骨骼」ReWalk上市銷售。這種設備能讓下半身癱瘓的人重新站起來。而飛利浦日前宣布將推出的「可穿戴腦波追蹤設備」更進一步開啟了「腦控」設備的市場。谷歌眼鏡也將可以用「意念」控制了—看起來和聽起來都很帥。
  • 腦控武器的制勝之道
    腦科學技術潛藏著巨大的軍事價值,被用於現代戰場智能化腦控武器的研製與運用,推動「三無(無人、無形、無聲)戰爭」的發展,探腦、腦控和控腦是其盡顯神通的3個側面。其中,探腦是實現腦控與控腦的基礎,通過腦控技術與控腦技術,探索戰爭制勝之道的新途徑。
  • 《極客出發》揭秘"腦控技術" 腦電波到底有多神奇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與英翼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科技創新類節目《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
  • 撒貝寧「壯士斷指」 體驗腦控技術玩起機械手
    《極客出發》上周日在央視財經頻道首播後,節目中所展現的VR黑科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本周日晚的第二期節目將聚焦更為神秘的腦控技術,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高博與央視名嘴撒貝寧分別帶領兩支頂尖腦控技術團隊,通過神秘黑屋、腦控購物、家電改造三個環節全面破解「腦控」的秘密。
  • 腦控患者,中國最神秘的精神病群體
    微博「腦控受害者」「腦控」等相關話題裡聚集著超過5000位飽受腦控折磨的受害者,每天都在進行賽博上訪。在他的微博自述中,施控者先是讓他享受,之後才開始折磨他。「過後他就用腦控武器給我造夢、心肌梗塞、神經壓迫、腹部疼痛、讓我手淫得了前列腺炎、讓我大腦發熱和發燒一樣很燙、讓我小腿出現了紅色的物體、讓我生殖器和夾子窩癢、讓我腸胃不適5天才拉一次。」
  • 解密「腦控信徒」,以及背後完整的產業鏈
    如果你百度一下「腦控」兩個字,就會發現鋪天蓋地,關於遭受「大腦控制」迫害的相關消息。除了親身經歷,還有無數媒體報導、科學分析作為這一「罪行」的佐證。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果殼、豆瓣還是知乎,每一條分析和批駁「腦控理論」內容下面,都一定會有相信腦控或者聲明自己是「腦控受害者」的言論出來反駁……近乎無一例外(幸好未見「腦控」支持者獲得高票贊同)。
  • 科學網—AI+腦控:萬物隨心所動
    實現多種腦特徵聯合的腦控技術 人腦神經元活動時會產生電信號,這些信號相疊加就形成了腦電波,人類很早就發現並獲取了腦電波。用腦控技術即腦電波來操縱機器設備的研究,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開展。 然而,實現對腦電波高質量的控制並非易事。
  • 警惕製造「殭屍」的「腦控」武器
    警惕製造「殭屍」的「腦控」武器■欒益峰 廉 藺隨著美國、歐盟、日本相繼提出了「腦計劃」「人腦工程」「機器人大國」等腦科學發展戰略,一大批高新技術湧現,腦機接口技術逐步攻克了大腦與設備雙向信息交換的難題。
  • 智能腦控 讓假肢變得真實
    據果殼網報導,近日,在芝加哥康復研究所(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Chicago)的幫助下,沃特爾藉助一款全新的腦控機械假肢,登上了103層的芝加哥威利斯大廈,成為首個藉助機械假肢登上世界最高樓之一的人。
  • 腦控技術軍事化引發的倫理思考
    作者簡介:   隨著腦控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一些軍事強國正加緊研發旨在讀取、改變甚至控制人思想的腦控武器,以期在未來戰爭中實現「不戰而勝」。從這個角度來看,腦控武器確實可以算作人類文明的進步。  但是,結合當前國際政治軍事形勢來看,腦控武器的實際歷史作用可能未必如此樂觀。目前,少數發達國家在腦控武器研發和應用領域處於高度領先地位,其對腦控武器的掌握可能會打破當前基於核威懾的脆弱的國際軍事平衡態勢,從而加劇霸權主義對國際社會秩序的破壞和對弱小國家的欺凌甚至奴役。
  • 《天外世界》腦控射線槍具體效果是什麼 腦控射線槍具體效果分享
    導 讀 《天外世界》中的武器腦控射線槍是非常好用的武器,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把槍的具體效果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Innaer」分享的腦控射線槍具體效果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