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8日 11: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呂少德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隨著腦控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一些軍事強國正加緊研發旨在讀取、改變甚至控制人思想的腦控武器,以期在未來戰爭中實現「不戰而勝」。腦控技術的軍事化應用使戰爭擴展到人的大腦皮層,或將引發一系列重大軍事倫理道德問題。
腦控武器是否會使戰爭更加人道
自古至今,戰爭都以消滅敵人的肉體、剝奪敵人生命為主要手段,充斥著殘酷的殺戮和破壞。特別是近代以來,軍事科技的發展使武器對有生力量的殺傷力、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力越來越大,無數人在戰爭中失去生命、親人和家園,戰爭變得越發殘酷及不人道。而腦控武器的出現,似乎能夠扭轉這種趨勢。
作為一種非致命性武器,腦控武器的主要作戰目標不是從肉體上對敵人進行殺傷,而是從精神層面改變或控制敵人,使敵人「主動」投降或放棄作戰行動,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由「從肉體上消滅敵人」轉變為「從精神上消滅敵人」,甚至「從精神上化敵為友」。如此,不僅能夠順利達成預期政治軍事目標,而且能夠有效避免交戰各方人員傷亡,減少戰爭對經濟、環境的破壞,從形式上消減戰爭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從而使戰爭更加文明,更加人道。從這個角度來看,腦控武器確實可以算作人類文明的進步。
但是,結合當前國際政治軍事形勢來看,腦控武器的實際歷史作用可能未必如此樂觀。目前,少數發達國家在腦控武器研發和應用領域處於高度領先地位,其對腦控武器的掌握可能會打破當前基於核威懾的脆弱的國際軍事平衡態勢,從而加劇霸權主義對國際社會秩序的破壞和對弱小國家的欺凌甚至奴役。而針對有核國家單方面濫用腦控武器則可能會引發其孤注一擲的核報復,從而將人類拖入核戰爭的深淵。從另一方面看,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從精神上打擊敵人比從肉體上打擊或消滅敵人更加人道。相反,從精神上打擊敵人,能夠摧毀敵人的反抗意志,使人變成惟命是從的奴隸,使戰爭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奴役更加廉價、更加便利、更加徹底,從而甚至可能使奴隸制死灰復燃,使整個人類文明受到摧殘和踐踏。由此可見,腦控武器未必真的會使戰爭更加文明、更加人道。相反,在某些條件下,它甚至可能會導致人類文明的倒退。
腦控武器可否對非戰鬥人員使用
腦控武器的非殺傷性及其控制思想的有效性使其獲得了許多新的應用情景。譬如,傳統的心理戰、輿論戰等作戰方式利用傳單、新聞媒體、網絡等手段影響本國或敵國公眾的思想和輿論,以形成有利於己方、不利於敵方軍事行動的社會和輿論環境。但這些手段對公眾思想和輿論的影響是很有限的。
在未來的心理戰、輿論戰中,交戰各國可能會對己方或敵方平民使用腦控武器,從而能夠直接地、徹底地改變或控制公眾的思想、輿論,使公眾支持己方、反對敵方軍事行動。再如,傳統的「斬首行動」通過精確制導武器或特種部隊深入敵方境內直接斬殺其首腦,成功率不高,實際戰略意義也很有限;而對敵國政府決策人員使用腦控武器,則能夠直接控制其政府決策,從而繞過傳統戰爭,直接達到特定的政治、經濟等戰略目標,甚至控制其整個國家。
但是,腦控武器的這些應用面臨著很大的倫理問題。在傳統的心理戰、輿論戰中,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影響公眾的思想觀念,實質上已經將平民納入了作戰對象。但由於這些信息只是從外部施加影響,其效果並不確切,並且作為其作戰對象的平民仍然保留了選擇、拒絕這些信息的權利,亦即保留了思想自由這一基本人權。而通過腦控武器改變、控制平民的思想以實施心理戰、輿論戰,直接將平民作為作戰對象,史無前例地徹底剝奪了無辜平民思想自由的基本人權。同時可能對平民造成精神傷害並留下後遺症。
儘管現行國際戰爭法規未明確禁止或限制對平民使用腦控武器,但這種行為嚴重侵犯了無辜平民的基本人權,違背了「保護平民」的基本戰爭規則。而為達到特定政治、經濟目標對敵國政府決策人員使用腦控武器,亦涉嫌違反「不攻擊非戰鬥人員」的原則,並且可能會打破「主權平等」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使弱國被迫徹底淪為霸權主義的附庸。由此可見,對腦控武器的濫用,可能會對整個人類文明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應嚴格限制腦控武器的使用範圍。
可否用腦控技術增強軍人職業精神
在戰爭中,軍人強大的精神力量,比如忠誠、勇敢、頑強、服從等,是戰爭勝負的重要影響因素,而這些精神也是軍人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規範。但使用傳統的教育、訓練方式很難使所有軍人都真正具備這些職業精神;而使用腦控技術,則能夠直接在軍人思想中植入、增強職業精神,快速有效地培養出一支紀律嚴明、絕對忠誠、勇敢無畏的軍隊。從軍人職業道德的角度來看,軍人擔負保家衛國的責任和使命,必然要放棄一些普通公民享有的權利。而具備忠誠愛國、服從命令、勇敢無畏等品格對一名軍人而言是一種道德、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職責要求,這是由軍人的職業特點決定的。所以,使用腦控技術直接對軍人植入、強化一些其職責所要求的職業精神,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是,使用腦控技術強化軍人職業精神,也面臨一些倫理問題。其一,使用腦控技術可以直接塑造出大批具有強大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的軍人,使所有軍人在戰爭中都悍不畏死,這在實際操作中有可能使軍人異化為好戰、嗜血的「殺人機器」,從而使戰爭更加頻繁,更加慘烈、殘酷。其二,儘管軍人的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軍人具有不怕死的精神,但是,如果用腦控技術強制性地使軍人變得不怕死,這是否意味著對其生命的不負責任?是否有充分的法理和道德依據?是否會增加戰時無謂的犧牲?這些問題都值得更深入的探討。其三,腦控技術所塑造出的軍人職業精神,並不一定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而且使用腦控技術改變軍人思想有可能導致其大腦受到損傷、留下後遺症,從而可能導致軍人退役後難以正常融入社會。
(作者單位:陸軍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