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為了逃避社交,編出的謊話有多野?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年關將至,又到了公司各大部門年底清算,衝業績的時候啦!

想必過不了多久,各大工作微信群裡又是滿屏的: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而好不容易買到火車票回到家,迎接我們的又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問候三連:買房了嗎?結婚了嗎?生娃了嗎?

微信群、團建、相親、飯局……過多強制性的社交帶給了職場人難以負荷的額外負擔。

甚至有不少人嚴重到,會下意識地不敢點開社交軟體,在電梯裡遇到同事也會裝作看不到的樣子。

「社交恐懼症」隨處可見。跟導師說家裡有事,跟老闆說導師有請,跟家人說工作繁忙。這就是一個完美的圈圈了嘛。

發狀態轉戰微博的,男朋友還沒找卻突然有娃要帶的,苦練PS技術的,持續偶染微恙的,腦洞無懈可擊的......

春節將至,我們搜集了當代職場人花樣百出的逃避社交姿勢。

當代工作群四大謊言:「收到,點讚,合作愉快,加油」。

新的一年,願我們都能在工作群四大謊言和「小時候抱過你」的親戚的輪番轟炸下,頑強生存。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Sue。

令人無處躲藏

逃避職場社交的N個理由

多少80、90後兒時最大的夢想是天天24小時,不吃不喝上網玩電腦的?

2020年了,這個願望早就實現了吧?!

微博用戶@喵喵大人突然

數了數,置頂的重要工作群有17個…然而這個軟體連個共享儲備文件的地方都沒有。

聊天記錄幾十個G不能刪,然而工作圖片和表格還是會過期打不開,工作上都是些重要的東西,為什麼要把一個為了便捷而設定的軟體用在工作上!

微博用戶@兮山有木枝

上班第一件事,開機登錄電腦版微信和TIM。不知何時開始,休閒聊天軟體成了泛濫著各樣工作群的工作平臺。

一睜眼,永遠是滿滿當當充滿點讚大拇指或者是鼓掌的工作群置頂,不分晝夜,永遠有人在群裡「連軸轉」地「工作」。

閉眼前,看見屏蔽了的對話框閃爍的紅點,接到電話:我微信發你的,你為什麼不回復?

微博用戶@-你好豆芽

離職最開心就是退工作群。

微博用戶@Katayose_白

最怕下班聊天軟體響起來,現在微博是我唯一的空間了。

越來越多的人朋友圈頂端變成一條直線想必也是有原因的。

微博用戶@萊斯利在咖喱星

我周六晚上十一點發了兩條朋友圈曬我之前拍的照片,被領導截圖發到工作群艾特我的上級,留言「這妹子是不是很閒」 。

微博用戶@媽媽說貓咪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

臥槽深井冰,我覺得好噁心,我昨晚半夜喝奶茶很想發朋友圈,就因為擔心有這麼噁心的領導我都是設置的私密朋友圈,好累,我曬個快樂的事情都跟做賊似的。

所以大家都寧願把票圈改成三天可見。

十幾年前,下班了就是下班了,而現在,只要不斷電,就永遠沒有下班的時候。

在西方,職場信息傳遞主要依靠郵件進行。

很多人提出這樣既能將一個項目的始末通過郵件對話一目了然,也不會出現「圖片無法預覽」,「文件已過期或已被清除」的熟悉場景。

但大多數管理層依舊喜歡在微信發送長長的語音之後附帶重要材料。

你不爽,老闆爽啊,找誰說理呢?

甚至連在工作以外,用社交軟體上表達自己的意見都如履薄冰。

我當年只想過網際網路時代我能多打遊戲,誰也沒想過事情會是這樣啊。

想請假?我建議你最好生個娃

如果沒有創造一個也行

既然線上的社交終歸逃不掉,線下的總還可以,於是大家把戰線悄悄轉移了。

雖然數據表明,近幾年年輕人的生育率逐年降低。然而這並不耽誤,在需要有娃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有個娃。

豆瓣用戶@天上一粒

在我爸同事心中,我爸有一個二十多歲、好吃懶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離不開爸爸的廢柴女兒。

因為每次他們單位團建,我爸不去的理由都是我:我要回家給女娃子做飯,不然她沒吃的;她明天出差,我要回去給她收拾行李;我女兒發燒了,回家照顧她;我女兒……

有天遇到我爸同事,同事阿姨一副若有所思地說:哦~你就是胖哥的女兒啊……

當然了,我也多次用我爸作為逃避社交的理由……

豆瓣用戶@lopi

因為不想在面試時或入職後被人問東問西,所以說謊自己已婚有個兩歲的小孩,然後請假的時候都用小孩和家庭活動做藉口。

這麼說起來,年幼的我還是為爸媽逃避工作、聚餐,以及避免被灌得醉生夢死,創造了很多條件的。

忘帶校服啦,忘帶鞋套啦,中午沒飯吃啦,沒寫作業被留下啦,和同桌疊紙飛機被教導主任抓住啦,簡直居功至偉。

總是到了請假關頭,才明白父母催要孩子都是為你好。雖然接到娃的班主任打來的電話,也許更加心驚膽戰。

而有些精明的年輕人們,為了可持續發展,娃想要留到以後用,於是現在就創造了一隻貓或者狗,萌寵們每天都在過著要被安樂死的日子…

精心策劃or腦洞大開

總能穩操勝券就行

少年兒童時期為自己的父母提供了不少「逃脫」理由的同時,當代80,90後是伴隨著無數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和雪花般飄飛的試卷長大的。

全社會都曾擔心他們的創造力是否被應試教育所扼殺。

而他們用逃避自己不願去的場合而產生的驚天腦洞告訴其他人:並沒有。

關於和老闆請假,了解了這麼多,我還是最佩服這位朋友。

豆瓣用戶@花水木

當年為了不去上班,編造了腳崴了的謊言,結果被領導要求看照片,無奈之下微博搜了關鍵詞,還真找到一個,求著人家給我發了照片。(事情過去太久,微博私信圖片已經不顯示了)

轉自豆瓣

這幸虧是老闆沒發現,萬一發現了,微博網友「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自身技術過硬也沒問題。

豆瓣用戶@我妮眼睛有星星

月中通知月底的公司團建(深圳網際網路行業的都知道肯定是去惠州),我就把月初看心理醫生的預約簡訊P了一下時間改成了月底看醫生。

還有這二位,我要是老闆,我也覺得這種理簡直由無法拒絕:畢竟我根本就沒聽說過。

豆瓣用戶@Seele

在北京的時候:計程車司機走錯匝道了,現在在高速上呢,回程在堵車,要過去不知道得幾個小時。

豆瓣用戶@Rilakkuma

為了不參加團建(我恨死團建了)和領導說老家修祠堂,全村老X家的都要回去,我們要重修族譜,很重大。也許是從來沒聽過這種請假理由,批得無比順暢。

裝病從兒時起到現在,雖然經典,卻依舊屢試不爽,畢竟我們從小就是小天才:

豆瓣用戶@又是想要早睡的一天

小時候不想去上課,裝病,騙不在家的父母給老師發請假簡訊,然後一個人在家裡自由自在一整天。

長大後不想去參加各式各樣的局,裝病,串通好友在現場圓場,然後默默窩在床上享受這偷來的悠閒。

十幾年了,毫無長進,毫無新意。只是以前成功後是自己玩耍一整天,現在成功後是安心睡上十小時。

豆瓣用戶@moneyching

之前老闆請吃飯,我不想去,就給我媽打電話說你待會兒給我打電話說你沒帶鑰匙,要我去送,然後我當著老闆面接我媽電話,表現得很著急,說得回家送鑰匙,一來一回來不及吃飯,就避過了。

其實我媽給我的逃避理由更狠,她說你不想去就說你媽病了,得回家照顧。我真的佩服我媽!

勸酒才能搞好關係,搞好關係才能做生意,是中國式社交的獨特產物,令很多人避之不及:

豆瓣用戶@法國人惹的禍

不喝酒…就說酒精過敏…後來才發現事實上我真是酒精過敏…所以說瞎話不能隨便說,這麼一說就成真了…

與此類似還可以提名頭孢。

除了避免勸酒,萬能神藥甚至也可以讓你合理遲到:

豆瓣用戶@JimJim

我一位朋友:「我吃頭孢了,睡著了。」

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坎·李(Kang Lee)研究表明:孩子們會在成長中逐漸成為更老練的說謊者。

人類的大腦在30歲左右才會進入成熟狀態,都已經是社會人了,為了遠離人多的地方而找理由的操作,當然越來越高明啦。

你永遠想不到

公司會主動地「站」在你這邊

想避免其他社交,下面的點子不妨嘗試一下。

豆瓣用戶@沒想法

在微信裡置頂保存一個對話框,名字改成公司領導的或者學校老師的,裡面存放幾條長語音。

只要到公共場合,不想社交的時候,就點開,放在耳邊傾聽,然後微笑著向大家表示你在聽領導指示。

用這種方法,可以順利地離開很多場合。

豆瓣用戶@匿名

熱情同事一定要約飯約咖啡,腦子一熱說我下午要趕火車出差……還好在不同樓層,下班的時候一直祈禱千萬別碰到……

豆瓣用戶@.

本人是工作時倒班的,有白班也有夜班,而且排班不十分固定,而且臨時換班成功率低。所以,一般就說上班,就可以。反正別人也不知道。嘻嘻嘻。

畢竟工作大過天,這樣的逃避社交方式,顯得得體而具有強制性。

面對面交流時,信息接收者可以通過說謊者避免目光接觸,無意識地經常觸碰自己的臉或者嘴,以及音調的區別感受到謊言的蛛絲馬跡。

而隔著屏幕則不會。

意想不到的效果就產生了。

豆瓣用戶@愛思考的美少女

本來編了個理由的,結果對方太過於真誠讓我無地自容…………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一直閉嘴了。

轉自豆瓣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同事突然的關心。

加班有時是薛丁格式的加班……但遇到老實人總是讓我們在愧疚的同時,心底湧起一股暖流。

如果你也有有這樣的好同事,就趕緊好好幹吧。

寫在最後

這年頭,不知有多少年輕人,同事就坐在對面,扭頭就能交流工作,也要發文字消息。

而社恐的巔峰大概是:

豆瓣用戶@匿名

剛剛入職沒多久,有一次在地鐵搭扶梯遠遠看見了同事,冒著生命危險在電梯逆行了回去。

社交恐懼症在醫學上被定義為「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

患者進行其所恐懼的社交活動時,除感到焦慮外,多數會伴隨發抖、心跳加速、暈眩、呼吸急促等明顯生理症狀,甚至長期閉門不出。

而其實,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或者分享自己千奇百怪的請假避免社交的理由,都只是在現代快節奏壓力巨大的工作中的一種調侃和放鬆。

2018年數據分析師CPDA關於中國上班族的一份調查顯示:

每天上班時間在10小時以上的人群佔總人數的62.3%。

而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曾經攜帶隱蔽的攝像機錄下人們的日常交談,並發現了令人吃驚的調查結果:

每人每天至少要撒三個謊。

就算在外你總是以鋼鐵超人的形象示人,也難免會有很累想要逃避的時候,偶爾的一個小藉口可能並沒錯,人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需要給自己一個在身體和思維上休息和放空的理由。

多少人的996都是在假裝加班。

多少親戚朋友的飯局只是給自己無處炫耀的談資找一個出口。

而這些都不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或者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關心來得實在。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cpda.com/news/13582.html

為了逃避社交,你都編過哪些理由?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Sue。

本文部分文字素材來源於微博和豆瓣網友,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網絡和影視截圖,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2020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欺騙是一種負能量,如何識別謊話連篇的人?
    因為相信,所以沒有欺騙,因為欺騙,所以就會有謊話連篇。欺騙是一種負能量,如何識別謊話連篇的人?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欺騙是一種負能量一個人為什麼要欺騙別人,是別人好欺騙嗎?當然不是,或許只是因為他覺得別人好欺騙。
  • 你有社交恐懼嗎?社恐就是內向嗎?
    主要表現就是過分關注外界的消極評價,從而表現出退縮和迴避,這也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害怕人群,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對於那些友好的評價,也會把它歸結於偶然,認為是對方看走了眼,而對於那些挫折,更加在乎,遲遲走不出來,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如果有社交恐懼症,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個人目標的追求都是極大的阻礙,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它,然後解決它!
  • 孩子自小有這幾種心思,小心誤入歧途,不信看完後自然有結果
    撰稿:小尹審核:靜好養孩子有多難,相信做過父母的都知道!當你解決這個問題,還會遇到那個難題,不過一切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有什麼問題,就及時尋求解決方法,可是如果說一旦孩子的三觀出了問題,可是要小心了,這方面的影響可不是家長們想扭轉就可以做到的,所以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時刻關注孩子成長,那麼哪些小動作會存在潛在危機呢?
  • 民間的野和尚到底有多強?
    也有部分野和尚談了對象,有了女朋友,在街上摟摟抱抱,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家都是在社會裡打滾的凡人,沒人能真正宣稱自己算盡了紅塵。  我們縣上有個野和尚,就因為談了對象而參悟佛法,前幾天去北京當活佛了,人稱彪子仁波切。
  • 野小獸筋膜槍:健身領域的黑科技,「網紅」界的扛把子
    這幾年隨著國民生活習慣的轉變,運動健身的興起,健身似乎逐漸成為一種潮流,也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國貨品牌,而家居健身品牌「野小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既S1單車和P30跑步機之後,野小獸新出的筋膜槍MG20也延續了他們一貫的風格,優雅、時尚、高舒適度,剛一上市,就成為了各路網紅博主的新寵。
  • 社交恐懼的你,如何跨出改變的第一步?
    傳統觀點認為人們「社恐」的原因是缺乏鍛鍊,只要肯硬著頭皮多試試就好了。但實際上很多社交焦慮者的問題並不出在表達能力上,反覆嘗試錯誤的做法,只能讓他們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趨利避害是人的生存本能,因此在各種心理學實驗中我們看到,為了避免這種痛苦,為了獲得愉悅的感受,我們會努力去達成與他人的溝通和合作,哪怕因此喪失部分個人利益。 因此,在李伯曼的著作他曾說,社交能力是大腦在進化過程發展出來的一種生存本能。
  • 古代女子為了變漂亮有多拼?不惜以生命作代價,讓現代人後背發涼
    開面,看到這兩字可不要太激動,開面並不是像開顱一樣把臉切開,而是用兩股棉線,在臉上反覆的絞夾,相信這個動作大家在電視劇中應該看到過,這麼做事為了把臉上的汗毛通通都拔出來,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脫毛,據說開面之後皮膚能像剛剝光的雞蛋一樣的光潔,古代的女子一般都是一生只開一次面,就是在結婚的時候。
  • 歷史上的曹操,與現代人眼中的曹操,有何不同?
    2.現代人眼中曹操的形象。在認識了曹操這個人物之後,小編就和身邊許多小夥伴討論過關於曹操的形象。在小夥伴們的眼中,曹操是一個大英雄,是一個既有頭腦,又有策略,還有手段的一個統治者。在現代人的眼中,他可以說是一個受眾人所追捧的偉人,如果說他是「明星」也不為過,在當時一個封建落後的國家裡面,能有像他這樣偉大的軍事領袖,其實是魏國之幸,也是當時的中國之幸。但是,世人當時並不珍惜,其實也不能用不珍惜來形容,只是在當時的時代有這樣一個突出的人物,其實是很被大家所崇拜的,畢竟當時的社會太過於落後,需要這樣一個統治者。
  • 科學家繪製出癌細胞逃避T細胞殺傷的功能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癌細胞逃避T細胞殺傷的功能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5 10:26:42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Jason Moffat團隊繪製出癌細胞逃避T細胞殺傷的功能基因組圖譜。
  • 安南壩:野駱駝的天然「產房」
    野駱駝,全名野生雙峰駱駝。 野駱駝是世界上瀕危的有蹄類動物之一,IUCN列為瀕危物種,我國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種群數量約730峰至880峰,我國為420峰至470峰,是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動物。安南壩保護區還有Ⅰ級保護動物6種:藏野驢、雪豹、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胡兀鷲。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西裡伯斯野水牛
    西裡伯斯野水牛,拉丁名為是Bubalus quarlesi ,英文名Celebes wild buffalo,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偶蹄目、牛科、牛亞科的一種動物。西裡伯斯野水牛在頭上和四肢下部都有白色標記,咽喉處有白色月牙形標記。雌雄皆長有一對墨綠色的直角,角長18-37cm,扁平形,生於前額,角尖向後。倭水牛是比西裡伯斯野水牛更小的一種水牛,是非常珍稀的物種之一。即使發育成熟,倭水牛的肩高一般也不會超過一米,很多種鹿都比它長得高;體長不超過1.8米。西裡伯斯野水牛生活在熱帶雨林裡和低洼的沼澤中。它們的毛為黑色,圓錐形的角向後彎曲。
  • 這句小學英語竟然成了美國人最常說的謊話
    難道人與人之間就不可以多一點信任嗎?!遺憾的是,這是個虛偽的世界——在「白色謊言」這個問題上,外國也一樣。美國DIRECTV大學的一位人類學教授對兩千名對象的調查結果發現,美國人也無時無刻不生活在謊言之中。最常見謊話↓
  • Siri型社交什麼意思?Siri型社交是什麼梗[多圖]
    Siri型社交是什麼梗?最近在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個詞「Siri型社交「,大家聽了之後是不是都感覺挺懵逼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Siri型社交出處、含義及圖片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很多用戶都有看到這個詞,那麼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今日就會與大家一起來解釋一下這個社交類型是什麼意思,用戶要如何才能使用。
  • 真正的社交高手,都有這3種本能
    良好的社交關係,對我們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看過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指出: 有一個可以隨時見面的好朋友和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相比,其幸福感相當於一年增加10萬美元的收入;此外,結婚對幸福感的貢獻也相當於年收入增加10萬美元;甚至於,你只要經常看到自己的鄰居,或者碰到熟悉的人,也相當於每年多賺了6萬美元。
  • 綜藝為了「出圈」有多拼?素人高空相親 明星吃蜘蛛
    綜藝為了「出圈」有多拼?素人高空相親 明星吃蜘蛛 原標題:   現在綜藝節目越做越多,觀眾也隨之越來越挑剔,一檔綜藝節目想「出圈」也是越來越不容易。為了提升可看性和創新度,各家節目也是拼了。
  • 長期單身的人會下意識逃避戀愛嗎?
    「長期單身的人會下意識逃避戀愛嗎?」> 我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態,當愛情來敲門,我不敢開 家裡蹲N號: 嘴上說著要找要找,結果實際懶得動 李振寧的: 當然,所以我卸了除微信的所有社交軟體,有我頭像的這個人就夠了
  • 潛山紅河谷發現有野梅分布
    野梅是重要的種質資源,是育種的重要原材料。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陳俊愉先生親自帶隊到潛山調查野梅,在潛山搓水、官莊、塔畈等多地發現過野生梅花。此次在板倉發現野梅天然分布,表明潛山縣生態環境改善明顯,生態環境水平正逐漸回升。
  • 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究竟有多重要?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費城與聖路易斯病亡人數之間的差距體現了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1918年9月,當這場大流感進行到一半時,美國多座城市還在籌劃推廣自由公債的遊行活動。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已經有600名士兵感染了流感病毒,但城市管理者們依然決定招辦不誤。而與此同時,密蘇裡州的聖路易斯則決定取消遊行,並採取了其它限制公眾集會的措施。
  • 森林驛站哪一種動物遇到危險會裝死來逃避
    最近玩森林驛站這款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哪一種動物遇到危險會裝死來逃避?給出的選項有瓢蟲、蠍子和瓢蟲,大家知道答案哪個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小編帶來的森林驛站8月25日的答案了,感興趣的玩家就來看看吧。
  • 福州國德醫院:你是一個社交逃犯嗎?不想社交?還是不敢社交?
    13人中或有1人社恐據美國社交焦慮症協會的數據,全球約7.9%的人患有社交恐懼症。《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社恐定義為精神疾病,是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不過當下許多年輕人自稱的「社恐」,並未到疾病程度;社交疲憊、網絡侵佔現實社交空間等是「社恐」情緒出現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