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具機的發展不能離開外部市場

2020-12-07 電子發燒友

儘管中國工具機目前是扶不起的阿鬥,但阿鬥之過並不僅在於他自己,而是整個蜀國國力以及當時的天下形勢所致。總的來說,工具機產業的振興需要整個製造業的振興。就全球範圍觀察:工具機強國大都是(機械/離散)製造強國。因為高端製造必然需要高端工具機,同時高端製造水平也為高端零部件的生產提供保證。 

所以,中國工具機的出路和中國製造業的升級兩者具有強關聯性,製造業的大趨勢將直接影響工具機的未來。工具機的發展戰略應綁定製造業的大趨勢,而製造業發展戰略也應兼顧工具機等工業設備(工具類工業產品)的產業發展。

中國工具機的發展不能離開外部市場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工具機是一類生產工具,為製造業服務。工具機等工業裝備的產業提升,是隨著整體製造業的升級而提升的。如果缺少本土製造業的支撐,工具機行業孤掌難鳴。相反,當國產高端項目足夠多,那麼國產工具機也會積累足夠的經驗並開發出相應的技術。

例如我國的超大重型工具機的發展是領先世界的,因為這些企業能夠拿到船舶,潛艇,核電等訂單,類似的設備造得多了,經驗也自然提升。而近十幾年來,類似的大項目在發達國家並不多見。

但是,我們也必須頭腦清醒:單靠內循環項目是不足以讓大部分工業設備廠家獲得技術提升的,必須有足夠大的外部市場。

美國的飛機製造在全球範圍已經是獨步絕塵了,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飛行器製造大都在美國國內。即便這塊內循環市場已經足夠巨大,美國也只培養出一家高端特種工具機企業Electroimpact。

除了上面視頻顯示的鋪絲機,該公司最著名的產品是自動鑽鉚機以及裝配線。該公司幾乎拿到了美國飛機鉚接工藝「內循環」的全部訂單,要知道飛機裝配幾乎全靠鉚接,所以這塊設備市場並不小,而且利潤率也足夠高。即便如此公司也只有600人的規模,其中400人是工程師。

對於歐美國家來說,500人以上的工具機公司已經是相當大了,但這個數字在國內完全是中小企業的規模。更何況Electroimpact在英國,歐洲和中東國家也拿了很多訂單。可見,依靠系統內訂單的內循環只等支持少數龍頭企業。

因為具有工具性質的工業設備吃的是製造業增量產生的訂單。如果產能不擴充,工廠就不需要採購新的工具機。所以優秀的工具機公司必然大力發展海外市場,這樣東方不亮西方亮,只要不是全球性製造業大蕭條,總會有一些海外訂單讓企業獲得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要生存就得走出國門參與「外循環」 

內循環只對系統內的企業利好 

我國製造業的優質資源主要集中在國企,而國企所承擔的政治任務就是保障國家經濟命脈,所以他們的市場主要在國內。所以現在的中美對抗對航空,航天,軍工,核能,船舶,電力,石化這些企業並沒有殺傷力,它們是「內循環」的受益者。所以面向這些「縱向」「系統內」項目的工具機廠商會迎來一波行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單純只靠內循環是不足以支撐國產工具機技術升級的,歐美的老牌工具機企業靠的是熱戰才練就了一身本事。如果只是冷戰或「新冷戰」的規模,擴充的產能和新的技術要求能養活現在的國企就不錯了。

積極參與外循環才能獲得足夠市場

對於大部分工具機企業來說,只有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才能夠吃定這塊市場,用技術壁壘獲得更高利潤率,進而避免陷入價格戰。但是細分市場通常比較小,所以需要滿世界找。而有一些項目即便在中國的產業集中度較高,但仍然面臨著供應鏈轉移的風險,一旦供應鏈轉移到境外,為了避免出口限制廠家也不得不把產地放在境外。

所以我是極其贊同製造業走出去的,因為本土工具機只有隨著製造業的國際化才能壯大。當中國的機加工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時,它們所使用的國產工具機也就得到了認可。

積極走出去並實施本土化戰略

工具機是技術實際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任何一個工具機廠都不可能稱霸全球,大多數工具機公司只能做到區域性或行業性的領導者。不可能像汽車,飛機那樣在全球市場範圍內僅僅存在幾個寡頭。

所以即便工業再弱的國家也會有一兩家不錯的工具機企業。所以走低端路線的設備企業應儘早在市場所在地設廠,利用資本的力量,讓當地的工人為本企業創造財富。

由於工業設備的用戶粘性通常較大。大多數情況下生產廠家不太容易更換設備供應商,因為一旦新的供應商出問題,那麼對生產造成的影響會非常大。所以他們寧可選擇合作時間較長,性能更穩定一些的設備,哪怕設備價格稍微貴一些也可以接受。

當這個製造商慢慢發展成為行業龍頭,並在全球各地投資設廠,那麼他首選的設備一定也是與自己合作時間較長的本土供應商。

例如,韓國工具機起初就是不入流的,中國企業對韓國工具機的接受度遠不及日系和臺系。但當韓國的汽車和船舶零部件製造商將生產基地轉到中國後,所有的工藝和設備都會照搬原廠,企業主仍然會選擇從韓國進口設備。所以韓國的工具機也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例如鬥山工具機近年來就在汽輪機葉片加工領域攻城掠地,大有取代馬扎克,森精機之勢。

當廣泛使用國產工具機的低端製造商慢慢進入到中高端供應商俱樂部時,國產工具機就自然得到業內認可了。

工具機產業發展是個系統性問題,需要通盤考慮

如果只是「保軍」,那麼國產工具機產業是夠用的,絕大多數武器零件都可以用配置國產伺服控制器的國產設備生產出來。國產設備的不足之處只是可靠性和耐用性不足,所以生產成本會偏高。但是與民品相比軍工產品是不計代價的,所以並不會特別在乎工藝的經濟性。即便真打起仗來,所有的機械零件製造廠理論上都可以轉變為軍工廠,所以效率的短板可以通過規模優勢補上,基本上並不存在武器生產被國外工具機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但如果是民用技術「卡脖子」,比如歐洲國家對華禁運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五軸聯動設備,那麼全部替換使用國產設備,設備的「稼動率」會降低,民用產品的生產效率會降低,廢品率會提高,整體生產成本提高,交貨期延長,質量忽好忽壞,該行業的整體競爭優勢減弱,雖然難受但並不致命。

總之,解決「軍品卡脖子技術」和「民品卡脖子技術」所採用的策略是截然不同的。而振興(民用)工具機產業則需要系統思維,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健康良性發展的工具機生態,絕不是集中力量攻克幾個重大專項就萬事大吉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後果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參見舊文《警惕「集中力量能辦大事」給製造業帶來的負面影響》)。

具體從操作層面分析,以下幾點可作為我國工具機企業的突破口,基本上也適用於其他工業設備:

積極拓展「光機」產業

所謂的「光機」或「裸機」是一種相對低附加值的代工,最開始就是設備機械部分的加工和裝配,後來也越來越多地加入了伺服部件以及電氣管路的裝配,發展得比較好的就是整機貼牌。從「部件代工」到「整機貼牌」,對企業微觀來說是技術升級。當越來越多的代工企業形成集聚效應時,就會成規模地吸引國外的產業轉移,宏觀則表現為產業升級。

全球工具機零部件產業中,我國(包括臺灣省)的光機具有相當的優勢。不少歐洲和日本的標準工具機廠的床體都是是採購自我國廠家。儘管附加值相對較低,但卻可以最大程度地鍛鍊隊伍。遺憾的是這個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良莠不齊,散兵遊勇眾多,所以幾乎拿不到國家補貼,全憑自己打拼。

由於是完全競爭市場,所以「光機」生產商當中很有可能出現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企業。

當前較大的威脅是伺服數控系統的進口限制。因為貼牌生產就是要根據國際客戶的要求配置零部件品牌,關鍵部件的供應商主要來自日本,臺灣和德國,一旦美國繼續加強技術封鎖,工具機貼牌的業務也會萎縮。

所以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這類設備貼牌企業應該走出去,積極參與「外循環」,避免貿易制裁,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能搶佔新興市場。

不要小看工具機結構件製造

傳統工具機都是鑄造床身,而鑄造是個辛苦活,既汙染環境又損害身體,利潤還不高,目前我國的床身鑄造件佔據了全球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如果技術路線選擇正確,那麼這個傳統行業仍然有機會煥發生機。

備選升級路線I:拓展人造石(礦物)鑄造床身和複合材料結構件領域。

高精度工具機必須考慮溫度變化對床身結構的影響,而石頭的熱膨脹速率比金屬慢得多,所以現代高精度工具機多採用礦物鑄造床身。我國礦物鑄造結構件廠商並不多,以至於一些國產的高精度工具機要去採購瑞士公司的結構件(實際產地在東歐)。

這塊業務有一些技術含量,但是與整機生產相比產業鏈並不複雜,生產設備,原材料,模具設計都可以在當地解決,是個容易實現「內循環」的產業。

圖為R-H公司的礦物鑄造床身及模具

與礦物鑄造床身類似,複合材料結構件也是工具機領域的前沿課題。碳纖維結構強度大,重量輕,熱膨脹係數低,非常適合做大型特種工具機的機構件。除了價格昂貴沒有別的缺點。我國複合材料產業儘管材料性能還不能用於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但是其質量在普通民用領域還是綽綽有餘的,原料成本也遠低於進口。

複合材料結構件的製作工藝也是手工為主,配合輔助設備和工具。這個行業非常適合我國勞動力市場,一旦形成規模,競爭力不容小視。

德國某超大型龍門式CNC,其碳纖維桁架結構特點鮮明,適合搭建巨型結構

備選升級路線II:結構件製造的自動化升級

工具機標準結構件是可能實現自動化批量生產的,這恰恰是中國製造(資本)的強項。日本的幾家大型工具機集團早年也都實現了結構件的自動化量產以及裝配部件組件的自動化配送。可以在零件標準化,產品系列化的基礎上實現敏捷生產(柔性製造及裝配)。

而我國的超大型擠壓成型設備是領先世界的,若進一步提升工藝和設備性能,鋼型材擠壓並不是大問題。這也將極大降低設備結構件的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並大幅提高生產柔性。

不論是鑄造還是焊接的結構件甚至擠壓型材件,只要產量足夠大,中國企業就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老辦法獲得生產經驗並不斷改進工藝和設備,就可以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掌握主動。

不要忽視非關鍵零部件和輔助功能創新

數控,伺服,主軸,導軌,傳動機構等工具機關鍵零部件基本上被歐洲,日本和臺灣地區控制。這些零部件的用戶粘性也很大,新品牌不容易被接受。所以要在數控領域取代傳統供應商的地位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卻可以選擇非關鍵功能作為突破口。

格力工具機上市後儘管各項性能指標都不錯,對標也是頂級主流配置,但是由於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外購,所以設備和備件成本都不會便宜,市場競爭力存疑。但是由于格力在製冷系統具有優勢,所以非常適合開發工業級冷卻循環設備(溫度控制+/-0.1-0.2°C)。再配合發熱較大的直線電機和扭矩電機做驅動,那麼整機的溫控系統會是一個技術亮點。所以格力工具機如果單做冷卻系統,應該是個不錯的技術路線。

類似的技術配置可參考瑞士Staeubli機器人,速度超快,防水防爆防磁等。這家機器人公司還有兩塊核心業務,一個是直線驅動,另一個是防水I/O。正是這兩塊核心技術使得機器人整機具有鮮明的技術特色,在特定領域具有不可取代的技術優勢。

通過併購獲得核心技術

工具機這種工業設備製造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這類公司的老闆基本上不可能利用資本剝削員工,也就是說企業主無法獲得暴利,又很辛苦,所以收購行業內的中小企業是完全可行的。

而我本人4年前也提出了在輕型工具機領域併購一系列高技術中小企業實現局部壟斷的構想,目前被貿易戰打亂了陣腳。

對於中國資本來說,併購並不是問題,投後整合才是最值得關注的。前年我幫國內一上市公司成功收購了德國某工具機生產商,該企業也是行業內的隱形冠軍,擁有大量的know-how和全球頂級的高端製造客戶。然而併購後的整合卻並不成功。客觀地說,主要問題出在中方,因為中國老闆一直希望用中國員工的管理模式要求德國的中小企業,而本身並不理解這個行業,更提不出合理的戰略方向。

目前是個低價抄底獲得核心技術的好機會,儘管國有資本出境受到巨大限制,但如果民營企業低價併購歐洲高技術工具機企業應該沒有大問題。

走出去,參與到更大的「外循環」中。

重視專機開發,提升產品附加值

由於「薄利多銷」對工具機行業失效,所以工具機整機廠商不應該寄希望於打價格戰,而是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我們完全不必把技術創新想得多難,有一些非常實用的創新只是一些小的改進而已。

儘管下圖中只是一臺極其普通的手動工具機,但它的刀架和三抓虎鉗的設計就很巧妙,換刀和裝夾工件都非常方便。而技術上也沒有太複雜的創新,左右搬動手柄可鬆緊夾頭,而且三抓虎鉗也可以快速更換。

幾乎所有工業設備的提升都可以採取這個專機策略,通過專機的定製化設計滿足客戶的特殊技術需求,久而久之該專機就變成標配了。

下面這臺設備是大概7,8年前R-H公司為汽車行業定製開發的雙頭輕型鏜銑床,專門用於汽車鋁合金結構件和覆蓋件加工,目前該機型已經成為歐洲汽車行業的標配。

相比之下,我國的工具機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同類工具機功能上幾乎沒有差異,所以最後只能拼價格。當然,買國產工具機的企業通常也是價格優先,機加的活能幹就行。應該說只有少數擁有優質客戶的工具機廠家才能接到專機開發的訂單,所以說到底還是要依靠中國製造商的轉型升級。

從源頭抓起,抓工具機不如抓工藝,抓工藝不如抓設計

工具機是工藝的載體,工藝是製造的靈魂,設計是工藝的源頭。

所以一個優秀的工具機企業必定有著豐富的工藝經驗,很多創新的設計都是來自於對工藝和零件設計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現在比較時髦的鋁合金深加工領域,鋁型材被加工成複雜的結構件之後要焊接在一起,成為較大的鋁合金構件。而在焊接之前必須清理掉零件表面的油汙,這個工藝耗時耗財。因此德國某工具機公司就在想辦法在加工的過程中不使用潤滑油和乳化液,而是用乾冷的方式冷卻刀具。

為此開發了這樣一種冷卻軸套,讓壓縮空氣可以通過端面的小孔對準切削刃噴出,而高壓空氣可以在刀面和切削表面之間形成氣膜,起到潤滑的作用。同時可以把切屑吹走,徹底避免切削瘤的產生。

這個設計並沒有特別的技術難度,但卻可以極大地解決工藝問題。而之所以可以開發出這樣的技術,全靠對整個產業工藝和最終產品的深刻理解。

R-H無油高壓汽霧刀具冷卻系統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拯救瀋陽工具機 中國工具機龍頭破產來龍去脈
    沈機集團以180億元登頂世界工具機行業營收第一是2011年,距今只有八年。隱患在沈機登頂時就已埋下。工具機作為加工工具,其市場表現和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回過頭看,2011年是中國工具機工業史的頂點。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金屬加工工具機市場規模達到創紀錄的390.9億美元,為歷年最高。
  • 大興安嶺液壓機回收【專業工具機回收】市場
    大興安嶺液壓機回收【專業工具機回收】市場數控工具機回收,大興安嶺液壓機回收【專業工具機回收】市場回收工具機公司大興安嶺液壓機回收【專業工具機回收】市場舊物資回收有限公司二手工具機設備回收公司是工具機回收廠家,是輻射的專業二手工具機設備經營中心。主要經營回收如;車床回收,衝床回收,加工中心回收,剪板機回收,液壓機回收,銑床回收,數控車床回收。
  • 2020年全球與中國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
    一、2016-2026年中國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產能、產量、產能利用率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二、2016-2026年中國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表觀消費量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三、2016-2026年中國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市場需求量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第七節 新冠肺炎(COVID-19)對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行業影響分析    一、COVID
  • 中國鍛壓工具機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與國外公司競爭市場
    生產企業由最早的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發展到多家公司,有代表性和實力的有濟南捷邁數控工程公司、齊齊哈爾二工具機集團公司、江蘇亞威公司、江蘇揚力集團公司、湖北三環集團公司和江蘇金方圓公司等等。  (1)數控衝床  目前,許多用戶都趨向使用數控複合衝剪機(可組成數控衝剪複合柔性加工線),但數控衝床單機的市場仍舊很大。
  • 全球與中國數控特種工具機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
    《全球與中國數控特種工具機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版)》是目前數控特種工具機領域最專業和全面系統的深度市場研究報告之一。  ……C  第四節 全球與中國數控特種工具機發展現狀對比i    一、2016-2026年全球數控特種工具機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r    二、2016-2026年中國數控特種工具機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 四大工具機剩一家苦苦支撐!中國工具機業怎麼了?一重要因素難以忽視
    但經過上十年工具機行業的飛速發展後,我們發現此時世界工具機的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年德國吉德曼與日本森精機兩家工具機合併到了一起,中國臺灣工具機公司友嘉也榜上有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十大工具機企業中,中國瀋陽工具機和大連工具機已不見其蹤影。
  • ...研討未來發展規劃 ——2020年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理事長工作...
    本次會議是2020年年初爆發新冠疫情後的第一次行業內的重要會議,正值行業制定「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關鍵時間點,其成功召開對於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的中長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會議主要議程有:毛予鋒常務副理事長作「2020年上半年工具機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毛予鋒作「工具機工具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及政府有關政策通報的專題報告;郭長城執行副理事長介紹工具機工具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工作進展情況;王黎明秘書長作關於「中國工業史(工具機工具)」工作情況說明;王黎明作展會有關工作情況說明;行業發展部主任穆東輝作「重點領域用戶需求研究報告」;會議討論和交流。
  • 2020年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過去1年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
    工具機廣泛應用於汽車、機械、軍工等領域工具機是指製造機器的機器,也稱為工作母機和工具機,一般簡稱為工具機。所有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的零件,都需要在工具機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精加工。因此工具機不僅是大國重器,而且應用範圍及其廣泛,特別是金屬切削工具機的品種和規格也相當繁多,不同的工具機,構造不同,加工工藝範圍、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自動化程度和可靠性也都不同。
  • 中國工具機工業40年,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認清問題與差距
    數控工具機技術在中國的真正成熟和快速普及是從本世紀開始的。在工具機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數控工具機技術快速普及、產量迅猛增長,數控化率持續提高。根據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以來,工具機工業的產出數控化率和工具機市場的消費數控化率均已超過了70%,2016年更是達到近80%的水平。目前工具機工業領域內,凡適合採用數控技術的工具機品種,均已採用了數控技術,已經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
  • 格力入局的數控工具機,掌握「核心科技」有多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腦極體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要實現了呢?即便不能馬上實現,堅持努力也是可以的。而在這場事關國家工業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基礎技術的比拼中,缺乏核心技術就意味著受制於人。那麼,中國在高端數控工具機產業的現狀如何?國內工具機企業面臨的技術困局是哪些?國家和企業該如何努力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梳理,來一窺這個基礎產業的發展脈絡。
  • 超級工具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145萬歐元成交,中國工業如有神助
    據觀察者網報導稱,西班牙一款超級工具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在近日中國召開的的進博會上,中方以145萬歐元的價格成交。中國的工業如有神助,在將會在該工具機的幫助下發展的更好。
  • 數控銑床在工具機行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分析
    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大環境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國內銑床工具行業出現了技術長足發展、投資熱情高漲的局面。「十二五"規劃已將振興裝備製造業作為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銑床則成為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之一。
  • 中國工具機浮沉錄:造航母不用日本工具機,機械人有種情懷叫工匠精神
    好了言歸正傳,科工力量之前不是出了一期主題為:沒有日本的工具機,中國航母玩不轉的視頻麼,而且文章還說,沒了日本工具機,咱們連坦克大炮都造不出來。 評論區很多人都反應內容和標題完全是兩碼事,最後也沒給大家交代清楚,沒有日本工具機咱們還能不能造航母,反而誤導了一些小白篤定地認為,沒有日本工具機,咱們就是造不了航母。還有一些無良自媒體各種帶節奏發文,我就想問一句,你搞清楚造航母都需要什麼了嗎。
  • 工具機行業深度報告:國產中高端數控工具機揚帆起航
    亞洲國家需求增長迅速,德日技術領先 世界工具機行業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主要工具機大國包括中國、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分地區來看,亞洲市場主要貢獻了 2003-2008 年和 2010-2011 年的兩輪行業增長,這其中又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亞洲發展中國家發展最為迅速。
  • 【深度】全球最大工具機生產商敗走中國
    2013年,兩家公司宣布統一使用新的品牌名稱:德馬吉森精機(DMG MORI),以示雙方已發展至合併的新階段。德馬吉在中國有三家子公司,除上海德馬吉外,另外兩家公司分別負責工具機銷售和工具機配件,目前已更名為德馬吉森精機工具機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貿易公司),和德馬吉森精機工具機配件(上海)有限公司。森精機只在中國設有一座工廠,於2012年成立的德馬吉森精機(天津)工具機有限公司。
  • 中國工業故事之——瀋陽工具機2:i5革命史
    序中國社會這兩年流行著一個說法:只要有了不受政府干預的自由市場和不受約束的利潤動機,創新就可以自然發生,而中國的經濟結構就會自動升級。尤其對於後進者來說,在面臨領先者優勢壁壘的條件下,市場機制的邊際價格變動根本就不能提供使後進者甘冒巨大風險的動機。
  • 中國模具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模具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年我國模具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09.00 億元,**年達到2,618.68 億元,複合增長率達到20.40%,已提前完成《模具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十二五期末1,740 億元的中期發展規劃。
  • 新老「十八羅漢」 見證新中國工具機工業成長壯大
    「重點骨幹企業的主要設備大都從蘇聯等國進口;也沒有人知道數控工具機是怎麼回事,至多是看到過一些圖片……」吳柏林說。  依葫蘆畫瓢:數控艱難起步  「不會做數控的工具機廠,就不能叫工具機廠。」梁訓瑄的這句話反映出當前工具機發展的趨勢。但在半個世紀前,會做數控的工具機廠卻是鳳毛麟角。  新中國數控工具機的發展,要從1950年代末說起。
  • 小白話文明7 — 外部市場貨幣
    以當今世界GDP最高的兩個國家,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是世界工廠,為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中低端產品和服務,購買的主要是原材料、大量石油、高端產品和服務、工具、零件、美元;而美國基本和中國互補,出售的是高端產品和服務、工具、零件、美元(印鈔),購買的主要是中低端產品和服務、原材料、石油;而原材料和石油則主要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
  • 2019年中國切削刀具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格局分析 超硬刀具嶄露頭角
    刀具作為工業工具機的「牙齒」,對於提升工具機的精密、高速和高效等方面的性能有直接影響。刀具作為高檔數控工具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應用於製造業中的材料切削,對工具機的精密、高速和高效等方面的性能起關鍵作用。根據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的統計、調查及分析,對我國刀具市場消費總規模、進出口進行了測算。我國刀具市場總消費規模從2017年的388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18年的421億元,同比增長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