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中科院上海植生所趙國屏研究組發現CRISPR/Cas12a切割ssDNA的新活性

2021-02-13 外泌體之家

2018年3月12日, 《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趙國屏研究組題為「Cas12a兼具順式和反式單鏈DNA切割活性」(CRISPR-Cas12a has both cis- and trans-cleavage activities on single-stranded DNA)的最新研究論文。本文深入系統地研究了Cas12a對於靶標單鏈DNA和非靶標單鏈DNA的切割特性。

作為生命的基本遺傳物質,DNA的精準編輯和快速檢測一直以來都受到高度的重視。近年來,隨著CRISPR/Cas9系統的發現和開發,人們對基因治療重新燃起了新希望;儘管存在一些潛在的安全風險和一定的倫理之爭,CRISPR/Cas9系統出於其相對精準和高效,已經開始被應用於臨床的研究。與此同時,科學家也開始將CRISPR系統引入核酸快速檢測領域,期望為現有的臨床診斷技術帶來突破。

在本研究中,作者發現Cas12a在靶標ssDNA的第22位附近特異切割DNA(稱為cis切割),並且該切割行為不需要PAM序列的輔助。同時,研究還發現,一旦Cas12a與crRNA以及靶標DNA形成三元複合體後,該複合物就會顯示出很強的「亂切」活性,並將體系中任意單鏈DNA切成碎片(稱為trans切割)。藉助於質譜分析,作者發現Cas12a將ssDNA切成2-4nt的片段。根據一系列點突變的實驗結果,作者還證明了Cas12a的cis和trans切割活性都和其RuvC口袋(『RuvCpocket』)相關,並據此提出了Cas12a切割ssDNA的分子模型。該研究成果有望為DNA臨床診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趙國屏研究組近年來聚焦於合成生物學使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開發了多項DNA編輯和檢測的方法,並積極推動這些方法用於臨床研究。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人工染色體構建與穩定遺傳的技術方法、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資助。


圖1. CRIPSR/Cas12a切割單鏈DNA的示意圖(A)和三元複合物的結構模擬圖(B)。

Summary:

Taken together, we here show that the cleavage activities on ssDNAs, including both cis- andtrans-cleavage, are ubiquitous among Cas12a proteins, and proposed cleavage models are shown in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igure S12. Notably, Cas12a is so far the first characterized Cas protein whose ternary complex has trans-ssDNA cleavage activity. Considering the fac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ingle-stranded viruses exist in the environment, Cas12a may get the ssDNA cleavage activity during evolution and may function as a powerful tool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ssDNAs. In addition to Cas12a, Cas13a (previously known as C2c2), an RNA-guided and RNA-targeting CRISPR effector from the class 2 type VI CRISPR system, was found with the trans-cleavage activity on RNA.10,11,12 Recently, this characteristic of Cas13a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nucleic acid detection.13 Therefore, the trans-cleavage activity of Cas12a characterized in this study may also be utilized in potential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in a similar manner. Since different Cas12a complexes show various trans-cleavage activity on dsDNA, the in-depth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編輯:土豆

關注 外泌體之家 公眾號

回復「外泌體」 閱讀外泌體最新科研進展及行業動態

回復「EV」 閱讀2016-2018年每期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回復「盤點」 閱讀每年外泌體領域十大前沿進展盤點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CRISPR-Cas12a蛋白複合體切割雙鏈DNA的動態調控機制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春來研究組在Cell期刊新推出的子刊《iScience該論文利用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single-molecule FRET)直接觀測Cas12a複合體切割過程中動態構象變化,建立了相應的定量動力學模型,並揭示了crRNA和DNA的匹配度對複合體動態結構和切割位點調節機制。Cas12a蛋白(又稱Cpf1)在哺乳動物的基因編輯中展現出了比Cas9蛋白更高的切割特異性。
  • 天津工業生物所趙國屏院士大師工作室招聘啟事
    趙國屏院士大師工作室簡介趙國屏,分子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專家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生物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 CRISPR-Cas12a : 為你打開高效的基因編輯大門 | Genome Biology
    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Wei Li博士團隊發表在Genome Biology上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實用的Cas12a/Cpf1同源物,擴大了我們對基於CRISPR-Cas系統來進行基因編輯的選擇範圍,並且通過基因工程學方法和優化CRISPR RNA (crRNA) 的scaffold結構可以增強Cas12a酶的靶向效率。
  • 婁繼忠課題組在CRISPR-Cas12a系統R-loop複合體形成機制研究方面...
    2020年1月14日,Chemical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課題組關於CRISPR-Cas12a系統R-loop複合體的分子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題為「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CRISPR-Cas12a R-loop Complex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利用基於CRISPR-Cas13的SHERLOCK系統檢測冠狀...
    在這種技術中,不同於靶向DNA的CRISPR相關酶(如Cas9和Cpf1),Cas13a能夠在切割它的靶RNA之後保持活性,而且可能表現出不加區別的切割活性,而且在一系列被稱作「附帶切割(collateral cleavage)」的作用當中,繼續切割其他的非靶RNA。它採用一種不同的依賴體溫的擴增過程來提高他們的測試樣品中的DNA或RNA水平。
  • 致遠榮譽計劃本科生利用CRISPR/Cas12a技術成功開發致病菌快速核酸...
    近日, 2017級「致遠榮譽計劃」本科生王韻晴(生物醫學科學方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分子檢測領域權威期刊ACS Sensors發表學術論文「A One-Pot Toolbox Based on Cas12a/crRNA Enables Rapid Foodborne Pathogen Detection at Attomolar
  • cell research報導鈷離子ECF轉運蛋白複合體的結構與機理
    ECF轉運蛋白是近年來發現的一類新型ABC內向轉運蛋白,結構上由膜內底物特異結合蛋白EcfS和一個由跨膜蛋白EcfT和兩個胞內ATP結合蛋白組成的能量耦合模塊(或ECF模塊)組成,分為能量耦合模塊專用型(Group-I)和共享型(Group-II)兩類(圖1a)。專用型每個EcfS蛋白使用專一的ECF模塊,共享型多個不同的EcfS蛋白共享同一個ECF模塊。
  • 動物所開發新型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12b
    以及Zhang F等人在2015年發現並改造的Cas12a(又稱為Cpf1)系統,也能實現哺乳動物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編輯。該研究工作由動物所和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完成。動物所研究員李偉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博士生滕飛、崔彤彤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受到中科院戰略科技先導專項及科技部、基金委等的資助。
  • 中科院徐國良研究組在《自然》雜誌發文揭示維生素C參與產生一種...
    5月2日,國際學術權威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研究組聯合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A vitamin-C-derived DNA modification catalysed by an algal TET homologue」。
  • Cell Reseach:caspase11切割gasderminD引發「細胞焦亡」
    最近,來自UCSF的Vishva M Dixit研究組與來自NIBS的邵峰研究組分別發現了一類炎性caspase的關鍵性底物:gasderminD,該蛋白的切割能夠引發細胞焦亡事件的發生。其中,Dixit等人利用正向遺傳學的手段對小鼠進行了大規模的基因誘變,並從中篩選能夠抑制caspase11信號通路的基因。
  •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CRISPR Cas13
    Cas13是一種CRISPR蛋白,可以用來切割RNA。嚮導RNA, gRNA, 是一個可編程的、少於30個鹼基的核苷酸序列,與RNA鏈靶區的核苷酸序列互補。Cas13在嚮導RNA的幫助下找到特定的RNA序列。CRISPR Cas13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
  • Molecular Cell:青年華裔科學家盧冠達另闢蹊徑,利用CRISPR進行基因組篩選
    為此盧冠達博士研究組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近期他們利用改進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開發出一種篩選針對特定疾病基因的新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由Cas9的DNA切割酶和識別基因組特定序列的嚮導RNA鏈組成。科學家們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在活的動物基因組中進行靶向突變,刪除或插入新的基因。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和研究員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範祖森組從事
  • Plant Cell | 遺傳所周奕華研究組在細胞壁高級結構形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周奕華研究組題為
  • 中科院植生所張一婧研究組揭示抑制ABA誘導植物衰老的新機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張一婧研究組在 Plant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attenuates ABA‐induced senescence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論文,重點研究了 PRC2 對植物
  • 2020年4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Cell,doi:10.1016/j.cell.2020.03.023。by CRISPR-CasRx Alleviates Symptoms of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Mice」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CRISPR-CasRx技術將神經膠質細胞轉換為神經元細胞,或能有效減緩小鼠機體神經性疾病的症狀。
  • 發現第三種CRISPR-Cas系統,顯著降低脫靶...
    儘管Cas12b蛋白通常比Cas9和Cas12a小,因而從通過病毒載體進行細胞內遞送的觀點來看具有吸引力,但是得到最好描述的來自嗜酸耐熱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的Cas12b核酸酶(AacCas12b)在48°C時表現出最佳的DNA切割活性,這阻止它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的應用。
  • 「最小」的CRISPR-Cas3系統 可快速準確刪除DNA片段,編輯效率近100%
    然而,主流的Cas9和Cas12a酶在進行大規模刪除的能力方面具有局限性。近日,有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緊湊型級聯CRISPR-Cas3系統,可快速準確對大規模DNA片段進行刪除。在單一CRISPR RNA的引導下,DNA切割在銅綠假單胞菌中產生了大規模刪除(7–424千鹼基),效率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