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俗稱的「花大姐」,也叫「椿蹦」、「花蹦蹦」,學名是斑衣蠟蟬。主要危害葡萄、桃、杏、梨等果樹,為害葡萄時以成蟲和若蟲吸食葡萄枝蔓和葉片的汁液,造成葉片穿孔、嫩梢萎縮、破裂,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果實品質下降。
1. 斑衣蠟蟬怎麼識別呢?
(1) 若蟲的形態特徵
初孵化時白色,很快變成黑色,體上有許多白色斑點,4齡後體背變為紅色。其最明顯特徵是頭尖、體扁、足長、彈跳敏捷。
(2) 成蟲的形態特徵
體長15~20毫米,翅展40~55毫米。雄蟲較雌蟲體略小,暗灰色,全翅上常覆有白色蠟粉。頭頂上有兩剛毛狀觸角,三節紅色、基部膨大。前翅革質、基部淡褐色、有黑斑20餘個,脈紋淡灰色。後翅基部近1/3為紅色,有黑斑7~8個,中部和端部白色。
2. 斑衣蠟蟬在葡萄上的為害症狀有哪些?
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見數十頭群集在葡萄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使葉片穿孔、嫩梢萎縮,畸形,還會引起被害植株發生煤汙病等,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3. 葡萄斑衣蠟蟬該怎麼防治呢?
1) 農業防治
(1)葡萄園附近忌種植臭椿、苦楝、花椒等食性寄主樹木。
(2)冬季和春季卵塊孵化前,認真刮除枝幹上的卵塊,可有效地減少蟲源。
(3)結合疏花疏果和採果後修剪,剪除枯枝、叢枝、密枝、不定芽和蟲枝,併集中燒毀,使樹冠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溼度,減少蟲源。
2) 物理防治
(1)若蟲和成蟲發生期,用捕蟲網進行捕殺。
(2)8月中旬,斑衣蠟蟬處於產卵期,成蟲行動遲緩,可在清晨氣溫較低時,人工捕捉,能有效地減少產卵基數。
3) 化學防治
用藥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在3月下旬,初齡若蟲群集危害期,可用觸殺性的藥劑進行點治,或結合葡萄園早期病害的防治用內吸兼觸殺性藥劑進行防治。
常用藥劑有: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啶蟲脒3%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