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蟬科,半翅目的一大科。體小型至大型。部分種類可以分泌蠟質。體表顏色鮮豔,易於辨認。其部分幼蟲長有蠟質絨毛。主要有黑翅東方蠟蟬、長鼻蠟蟬、白翅蠟蟬等。

蠟蟬科,單眼著生在複眼的附近或下方,通常在頰的凹陷處。觸角錐狀,多感覺器。中足基節長,著生在體的兩側,互相遠離;後足基節短,固定不能活動,並互相接觸;能跳躍,前翅前緣基部有明顯的肩板;前翅爪片上通常有2脈紋,其端部癒合成Y形。常見的種類如龍眼雞、樗雞、八點。









羽衣,一種昆蟲,屬於同翅目,是蠟蟬科的幼蟲,主要靠吸食植物的葉片、嫩梢、花穗和果實的汁液為生。外觀可愛,但對植物的危害不小,主要靠吸食植物的葉片、嫩梢、花穗和果實的汁液為生。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尤以南方為多,在成都地區是比較常見的昆蟲,主要棲息在芸香科植物和一些果樹上。
蠟蟬幼蟲尾部的絨絮,其實是自身分泌的一種蠟質,

是它重要的自我保護工具:一、偽裝作用,休息時,身體可以隱藏在絨絮的內部,遠處看就像一團柳絮,從而迷惑天敵;二、分身作用,由於絨絮只是一種蠟質,當鳥類襲擊時,可以脫落充當保護傘,然後藉助超強的彈跳力迅速脫身;三、避害作用,當果農向果樹噴灑農藥時,絨絮就像雨傘一樣,擋住了大量的農藥,蟲體接觸量很小。這種蟲主要危害植物,對人體並沒有危害。
防治措施:用上猛、冠呀、金迪樂、飛掃、蚜蝨攔殆、瑞功、銳馳等稀釋600-800倍液噴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