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08:48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劉珈陵 王海軍
三峽工程,舉世矚目。對口支援,情滿峽江。
1992年到2020年,放眼我省三峽庫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切,得益於全國各地的傾情援助——1992年,國務院號召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省三峽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共落實對口支援資金1409.2億元。
脫貧致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27倍
「馬上就著手建工廠,爭取到明年10月柑橘豐收時投產。」11月26日,與宜昌市夷陵區籤約後,青島拓鳴新材料公司總經理金玉浩興奮地說。
借力「支洽會」這個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平臺,公司攜環保納米高分子新材料石塑包裝箱項目而來。
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石塑包裝箱不同於一般的瓦楞紙箱,不僅鎖水保鮮,還能抗壓減震、防腐防潮,非常適合生鮮水果的長途運輸,「夷陵區年產300萬噸柑橘,需求量大。」
工廠建成後可提供200個崗位,讓庫區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28年來,全國對口支援省市支援之手一直不松,幫助庫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移民增收致富。
由武漢市政建設集團、中鐵大橋局與秭歸縣合作籌建的秭歸長江公路大橋,讓天塹變通途;湖南省和大連市支持建設的興山縣新縣城,被住建部評為最宜居城市;市民廣場、醫院、圖書館等一批公益項目相繼在三峽庫區落成。
結合庫區資源稟賦,江蘇省協助引進國際先進栽培技術,幫助培育秭歸名特優產品科技示範園,推動秭歸臍橙精品化、規模化、基地化種植;常州露源生態茶葉有限公司落戶秭歸,投資1200萬元建成350畝核心示範園和100畝白茶種苗繁育基地,並與浙商共同投資5800萬元打造2000畝「黃金玉」白茶示範園,帶動周邊500戶1250名移民致富。
截至2019年底,我省三峽庫區一區三縣,農村和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693元和30431元,分別是1992年的27倍和55倍。
產業升級:百餘名優產品項目湧向庫區
「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20年前支援三峽庫區落戶宜昌,於今年8月成功上市。」
「湖北戈碧迦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2.14億元,年產8000萬件車燈透鏡。」
11月26日,在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成果展區,一個個生動的支持故事讓參會代表停下腳步,一邊拍照,一邊記錄,「真沒想到,庫區聚集了這麼多優勢產業。」
28年間,我省三峽庫區和不同地區通過舉辦一系列對口支援經貿洽談活動,不僅讓三峽庫區優質特色產品源源不斷走出去,一大批名優企業和名牌產品也落戶三峽庫區。
「對口支援省市高度重視庫區造血功能。」宜昌市三峽工委辦公室主任夏家剛介紹,通過對口支援,娃哈哈集團、均瑤集團、愛登堡電梯、嘉源食品等一大批名優企業先後紮根宜昌。
省水利廳三峽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我省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共引進100多個名優產品項目,食品飲料加工、紡織服飾加工、機電、化工醫藥、旅遊物流等一批支柱產業發展壯大,有力促進了庫區產業結構調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三峽庫區的生態環境,是所有對口支援省市的共識。
「推進清潔能源應用,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11月26日,與秭歸縣籤約水運應用LNG碼頭工程項目後,中旖控投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國梁說,計劃明年10月投用。
曹國梁告訴記者,項目一期計劃年加氣量3.1萬噸,通過對船舶「油改氣」,不僅可以深入治理船舶汙染,還能為船主每年節約25%至30%的成本。
(編輯:裴春梅)
關鍵詞:對口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