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原因,印度的國家標誌,被譽為「莫臥兒帝國精神與魂魄」的建築泰姬陵最近一直都沒有開放,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它還是難以避開天災,印度新德裡電視臺5月31日報導,當地時間周日印度官方表示,一場致命的雷雨席捲了印度北部地區,毀壞了泰姬陵建築群的部分建築,包括大門和5個高穹頂下的欄杆,不過萬幸的是泰姬陵的主體結構沒有受到破壞。
讓人終於不必過於擔心的同時,也想為大家更深層次的介紹一下這座建築的前世今生,它之所以能成為當今印度最重要的古建築,在歷史長河中經受洗禮至今,是有著一定道理的,不過其中也包含了不少苦難過往,更為這座建築增添了傳奇和神秘的色彩。
泰姬陵是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它是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雖然白色大理石圓頂陵墓是泰姬陵最讓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座泰姬陵其實是一處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包括大門、庭院和清真寺等,佔地達17公頃。
泰姬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文化的建築」,其設計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被認為是莫臥兒建築最精美的例子。泰姬陵大約在1632年開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工匠,耗資甚巨。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泰姬陵列為世界遺產,稱其為「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瑰寶奇葩」、「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讚嘆的經典傑作之一」。
不過自從建成之後,圍繞泰姬陵而生出的事端就從未少過,在今天不少都成為了傳說故事,距離它建成最近的一件事,是沙賈汗還想用黑色大理石在亞穆納河的另一側為自己另建一座與白色泰姬陵相對的陵墓,不過白色泰姬陵竣工後不久,沙賈汗就被自己的兒子奧朗則布廢黜,並被軟禁在附近的阿格拉堡,沙賈汗駕崩後,奧朗則布將他葬於泰姬陵中姬蔓·芭奴的墓旁,帝後同眠與這座墓穴中。6年前考古學家在泰姬陵對面發現了神秘宮殿遺址,就被推斷是那座還未竣工就已廢棄的黑色泰姬陵。
時間來到18世紀,巴拉特普爾土邦的賈特人入侵阿格拉並攻擊了泰姬陵,劫走了石棺上懸吊的一座瑪瑙騎士像和一座銀制騎士像,以及金銀制的屏風。莫臥兒歷史學家坎波稱主穹頂上的4.6米高的圓頂飾曾用金質遮罩覆蓋,而金罩在賈特人劫掠後也丟失了,泰姬陵所面臨的磨難才剛剛開始。
19世紀時,泰姬陵的部分建築已荒蕪缺乏修繕。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期間,英軍士兵和英國政府官員從泰姬陵的牆壁中任意鑿出寶石和青金石。直到19世紀末,印度總督寇松侯爵下令全面修復泰姬陵,修復工程於1908年完工。寇松還參考開羅一座清真寺的吊燈,訂做了泰姬陵正廳內的大吊燈,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我們今天見到的泰姬陵有一部分形象其實是前個世紀的更新的版本。
到了近代,1942年,為應對日本海軍航空隊可能發動的空襲,當地政府在泰姬陵上搭建了偽裝用的腳手架。而1965年和1971年的兩次印巴戰爭期間,泰姬陵受到巴基斯坦空軍的威脅,因此再次用腳手架偽裝,可以說腳手架救了泰姬陵2次。
在1983年泰姬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後,影響泰姬陵的幾乎就都是自然災害問題了,特別是因為印度的環境問題導致的酸雨等,這次遭雷擊也是一場意外事件,但萬幸主體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泰姬陵以石質為主,像巴黎聖母院那樣遭遇火災的風險相對低,這也是它能夠相對平安保存至今的一大原因。
希望泰姬陵可以繼續得到妥善保護,疫情之後,你會考慮親自去看看這座人類文明史中的傑作之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