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遊記:睹悽美之地泰姬陵,憶起背後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2020-12-06 百家號

陪內人遊印度,泰姬陵是旅遊的重點。印度莫臥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的寵妃蒙泰姬瑪哈爾在生產時不幸染病身亡。沙賈汗痛失愛妃,花了20多年,動用兩萬多人力,終於建成這座讓世人永難忘懷的泰姬陵。從德裡到泰姬陵所在地一古都阿格拉約240公裡,阿格拉是莫臥兒帝國的國都之一,現是印度北方邦的重城。旅途中在公路上耗費的時間不少,印度的路及快速車道,不能與美國、中國、日本或歐洲相比,談不上國際水準。一般是單行道,由德裡到阿格拉一段雖是雙線,但車多,車種也多,有三輪機車、人力車、馬車等等,加上由阿格拉到北印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浦爾的一段路正施工拓寬,更是難行。總之德裡與阿格拉之間是所謂的高級公路,不是高速公路。途中經過許多城鎮,市場嘈雜,路面同樣擁擠不堪,人們不守交通規則,車輛行駛毫無秩序可言。邦界處有收費站,各種車輛排隊通過亦頗費時間。上午離開德裡,到阿格拉時已是下午。

從德裡到阿格拉途中有幾處景點值得一看。早上先到德裡南區,經過巴哈伊寺,建築似蓮花,信使在此靜思並研習教義。我們停在接近哈裡亞納邦和北方邦交界處的一所酒店體息,此處有紀念品商店內人選購了一個木質小盒,盒面刻樸實精緻,另一骨刻小象更是栩栩如生。途中還經過一座有巨型溼婆像的印度教新廟字,外表平淡無奇,意賞內所供神像卻頗為華麗。在印度,70%以上是印度教信徒,伊斯蘭教徒約13%,其他有基督教、錫克教、佛教、者那教、巴哈伊教等。

離阿格拉不遠處,是英臥兒帝國二世胡馬雍帝的陵基。英臥兒帝國於1526年由巴布爾大帝建立,巴布爾是蒙古帝國帖木兒的三世孫,屬突人,信奉伊斯蘭教。他的領地是當時的察合臺汗國,即今中亞烏蕊別克與吉爾吉斯交界處。巴布爾高有雄心,積極向阿富汗及印度擴張。長子胡馬繼任後,曾被阿富汗擊敗,再加上內亂,後來受到當時波斯(今伊朗)國王的協助,才恢復失土重新為王,陵基秉承胡馬雍大帝生前的旨意,向世人述說著和諧共榮的理念。進入陵基大門,可見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圖像,除了伊斯蘭教經文,亦有印度教的花較及基督教的十字架。陵墓有五層,基層到四層以紅砂巖為主,頂層是白色大理石,大門亦鑲嵌著白色大理石圖案,由一條斜坡信道可達石棺安置處,守棺者見我們進人,開始高聲通讀經文,給了小費後,他唱得更是起勁。

胡馬雍大帝曾遭放逐多年,復位不久即去世,妻子貝古姆在1565年開始為他建,花了10年才完成。導遊說此基是泰姬陵的前導參觀點,規模不如泰姬陵。但其花園之方正、建築之協調與阿格拉的泰姬陵有異曲同工之妙圖案多數星幾何狀,線條簡潔,與四周花園非常和諧。陵墓有鏤空的石格窗子,光線自空格透到石棺上,若隱若現,宛如訴說著久遠歷史中的爭鬥與怨憤。整座陵莊重大方,有伊斯蘭文化的簡潔優美,又不失皇室的莊嚴權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主墓兩翼是家族墓群,園中還有幾座小型陵,多與皇室有關,有數位是親近王室的蘇丹與大臣,其中一座還是御用理髮師基,想來定是一位忠心耿耿並且技藝高超的理髮師。

在阿格拉下榻的酒店具有印歐風格,從五樓陽臺可遠遠看到泰姬陵。放下行李,就在館內用自助餐。在阿城遇到了不少來自中國的遊客,一為深圳團,一為北京團,都是為期六天的所謂「金三角之旅」,行程包括德裡、阿格拉及商油爾等觀光點,其分布恰如等邊三角形。在阿格拉,先遊阿格拉堡。此堡是英臥兒帝國三世阿克巴大帝所建,之前他曾遷都法塔甫希格裡,不到14年(1571-1584),因供水等原因遷回阿格拉,建造了這一傳世古城。阿格拉保主要建材是紅色砂巖,故也稱「紅堡」,與德裡紅堡異地同名,但阿格拉保的規模及豪華遠超德裡紅堡。古既有印度傳統建築風格,又有濃厚的伊斯蘭教色彩,還有歐陸基督教風範。亞納河穿阿格拉城而過,城堡就建在河邊,與泰姬酸遙遙相望。城堡大門由紅色砂巖砌成,兩旁一對半圓堡全,大門上立兩層門樓,鐵欄門窗可抵禦入侵之敵,未進門已有氣度山河之感。經過斜坡進入賈漢基爾宮,賈漢基爾為莫臥兒帝國的第四代皇帝。此紅砂巖宮為兩層平衡的長形建築,是伊斯蘭建築式樣,無門柱,假窗牆飾線條簡潔,鑲嵌大理石邊飾,紅白鮮明,美輪美奐。門前石缸由巨型整石雕鑿而成,據說昔日缸內裝滿金銀寶物。公眾大廳是大帝與臣下議政降旨之處,有無數黃白砂石大柱,讓我想起了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大寺的石柱。開放式的私人大廳與德裡紅堡相似,但遠比它豪華,有多柱迴廊環繞。

沙賈汗晚年曾遭軟禁於紅堡一網,樓頂有八角亭可遠跳對面泰姬陵美軟禁期間,沙·賈汗常來此處遙望泰姬陵,傾訴心中的思念、煩愁和鬱悶。死前已無力登亭觀望,仍借著寶石折射映照愛妃的,含恨而終,八角亭區亦有清真寺、花園及多棟王宮建築,大理石的牆壁鑲嵌著彩石圖案,還有不少圓拱形的格子窗,共工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泰姬陵讓每位訪客留下難忘的印象,沙賈汗夫妻的愛情故事亦流芳後世,人們從世界各地前來感受、見證和追隨這一份水存的愛。沙賈汗大帝費盡心血建造泰姬陵,晚年憑藉著對泰姬陵的遙望在禁室中獨守,最後擁著折射出的泰姬陵影子默默死去。這一份滴血的悽美,豈是歷史能夠洗滌的!印度政府已了解到汙染對古蹟的危害,因此遊客到達泰姬陵前,需在兩公裡外的停車站更換無煙的電瓶公車。在我印象裡,20年前的秦姬陵似乎較現在更為潔白,倘若當真,那這些年的汙染確實可怕。要維護潔白的大理石原貌,電瓶車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周圍環境亦須改善,但願世世代代後我們的子孫仍能有家欣賞到這世界遺產與藝術瑰寶。

秦陵莊嚴和諧,處處顯得平衡安詳,任何一個角度的景色都令人難忘。呈八角形的白色大理石主建築在雙層基礎之上,村託著白色的圓頂,四角有尖塔,牆面有不少伊斯蘭式拱形窗飾、壁面有雕花圖案。大理石中鑲嵌著各種彩石,拼成文字、花卉等各式圖案,十分精緻。基臺兩翼有兩大清真寺,更顯泰姬陵之宏偉,每個寺前都有水供淨身之用。面對泰姬陵有一長形的噴泉水道,白色的泰姬陵,綠色的樹,藍色的天,就那麼靜靜地倒映在綠地相擁的水中,這便是著名的「泰姬倒影」。水道將長方形的大花園分成四塊,潺潺的流水在幾何平衡中細細地訴說著這段曠世奇情。

泰姬陵的建築以大理石為主,建材來自世界各國,運用當地著名的鑲嵌藝術圖案以花草為主,嵌入黑瑪瑙、紅玉髓、珊瑚、褐紅玉、黃玉、綠松石、綠瑪瑙、灰、虎眼石等寶石及貝売,經過十分繁複的工序,千百年後仍保持著原來的光彩。可以想像當年沙賈汗是如何費盡心思收集各地珍寶,將自己對泰姬的思念一絲絲一縷縷地浸透進那一塊塊紅寶綠玉中。人們在讚嘆那光彩四射的藝術瑰寶之時,分明聽到了那悠遠的悽泣呼喚。我們曾三次進入陵墓參觀,在大理石髏空屏風的環護中並列著兩座鑲嵌彩石的石棺,寄託著沙賈汗身後與泰姬合葬的心願,石棺中並無遺體,遺體在何處亦人知曉,無論何處何地,只希望這對生離死別的愛人最終能在一起。聯合國教科組織在亞洲命名了不少世界文化產地其中森校、是哥、長城,還有印尼的婆羅浮屠,是我印象最深的四地。

阿格拉以大理石手工藝享譽印度乃至世界,參觀過巧奪天工的泰姬陵,我們在訪遊大理石工廠時禁不起誘惑,花了上千美元買了塊大理石桌面,上面嵌有孔雀石、翡翠、水品等,鑲成四頭大象圖案和花飾,另送一對茶墊。工廠包裝精良,辛苦運回後常讓我想起泰姬陵之旅。在紅堡,內人買丁了一把孔雀扇、一隻嵌有簡單圖案的小石盒,這些都常常讓我們睹物緬懷,憶起那悽美之地及其背後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相關焦點

  • 泰姬陵背後的悽美愛情:泰姬伴隨國王19年,生第14個孩子時去世
    泰姬陵背後是悽美的愛情故事。大家對印度明珠泰姬陵的評價很高,泰姬陵如今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在美國的《國家地理·旅行家》雜誌中,被評為是「人一生要去的五十個地方」之一的世界奇觀。個人更喜歡泰戈爾的說法,他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這樣的評價總會讓人想起泰姬陵背後的故事。
  • 泰姬陵見證的愛情:王后寵冠六宮連生14子,難產而死國王一夜白頭
    泰姬陵見證的愛情:王后寵冠六宮連生14子,難產而死國王一夜白頭愛情一直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話題,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過程中,也湧現出了很多悽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尤其是封建帝王與嬪妃之間的愛恨糾葛,更是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泰姬陵背後的愛情:泰姬19年連生14胎,油盡燈枯死在了產床上
    每一座古建築的背後,都埋藏著一段充滿感情色彩的故事。它們或是一代帝王的自白,或是一份文化的傳承,又或者,是一段愛情的永恆紀念。在印度有著「印度明珠」之稱的泰姬陵就是這麼一座建築,在它光鮮的外表背後,埋藏了一段悽慘的愛情故事:泰姬19年內連生14個胎,最終油盡燈枯死在了產床上。
  • 泰姬陵,到底是愛情的象徵or墳墓?
    泰姬陵,「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是到印度遊玩必去的打卡聖地。今年元旦期間,我們一行人從新德裡到瓦拉拉納西再到菩提伽耶,打卡了印度幾大古蹟,泰姬陵是其中的一個點。以前對泰姬陵的記憶,是孤獨的黛安娜王妃獨自一人坐在長凳上,背後是象徵著愛情的泰姬陵,白色的建築映襯得黛安娜王妃更為寂寞。
  • 泰姬陵背後的真相,泰姬淪為生子機器,共有14個孩子,死在產床上
    印度的泰姬陵,很多人心馳神往之處,這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埋藏著的是一位女子的愛情,泰姬陵因為愛情而誕生,也因為愛情而被世人所熟知。恍若仙境的泰姬陵是沙·賈汗送給妻子的最後一份禮物,從古至今,無數人望著這份禮物幻想那一段美好的愛情。這座瑩白的泰姬陵是沙·賈汗、阿姬曼二人愛情的豐碑。沙·賈漢曾在建好之初說:「如果人世間有天堂與樂園,泰姬陵就是這個樂園。」這是沙·賈汗為阿姬曼修建的天堂樂園。
  • 印度泰姬陵背後的慘劇:泰姬18年連生14子,油盡燈枯喪命在產床上
    這滴巨大、價值連城的「眼淚」給世界留下了不盡的、關於愛情的遐思。——泰戈爾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令多少人驚嘆於它的壯觀華美……一座陵墓修得如同一座宮殿,可見泰姬·馬哈爾生前有多受寵,才能獲得如此風光。印度泰姬陵背後的確有個浪漫唯美的愛情故事,令無數人為之感動,不由嘆息。而現今的泰姬陵,也成為了愛情的象徵,足夠讓人遐思幻想,為之心醉神迷。
  • 泰姬陵背後的慘劇:泰姬19年連生14個孩子,油盡燈枯死在了產床上
    除了這些話劇與神話,還有諸多歷史愛情故事,比如為博美人一笑的「烽火戲諸侯」;「自掛東南枝」的焦仲卿、劉蘭芝;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自古英雄的身邊總是伴隨著諸多美人,印度泰姬陵也見證了一段悽美愛情。
  • 難忘泰姬陵,莫臥兒王朝的精神和魂魄
    整整8年,已是風燭殘年的沙賈汗每天都是在這扇小窗裡望著孤寂的泰姬陵度過的,直到1666年鬱鬱而終。奧朗澤布總算良心還沒有完全泯滅,答應了父親臨終前的請求,把沙賈汗的靈柩安放在泰姬陵裡他母親的棺槨旁邊。這確實是個有點悽楚悲涼而又纏綿悱惻的故事。一些文人們常把泰姬陵稱作是永恆不朽的愛情象徵,稱之為愛情紀念碑,借頌揚泰姬陵來歌頌愛情。
  • 泰姬陵的愛情悲歌:泰姬18年產14子,39歲得產褥而去世
    有「世界新七大奇蹟」之稱的泰姬陵,位於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亞穆納河下遊。就在今印度距新德裡200多公裡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內,亞穆納河右側。300多年來,泰姬陵一直是被當作愛情的見證。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拉」,泰姬陵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同時上面還鑲嵌了很多寶石。
  • 泰姬陵背後的血淚:泰姬18年連生14個孩子,隨軍出徵死於產床
    要說印度最著名的景點,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泰姬陵,包括前段時間川普訪印都在泰姬陵留下了合影,這個地方現在看起來是很唯美,但是背後卻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泰姬陵是莫臥爾帝國第五任皇帝沙賈汗為寵妃阿姬曼·芭奴所建,兩人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少年時期。
  • 泰姬陵背後的故事:泰姬19年內生下14個孩子,耗盡心力而亡
    「叫我寶寶就行,我打算先去一次泰姬陵,然後再……」「大哥大哥,泰姬陵在印度!」這是著名電影《人在囧途之泰囧》裡面的著名片段,而在這個片段中提到的泰姬陵就是印度的著名景點。誠然,這個景點的名字裡有個泰字,但是也不能因為這個字,就把它分配給泰國!而這座著名的景點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悲劇的愛情故事。
  • 泰姬陵:愛情背後的悽美,18年誕下14子,也因此油盡燈枯
    導語:泰姬陵是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蹟的文化遺產,是古印度莫臥兒國王沙·賈汗(意為世界的統治者)為愛妃阿姬曼·芭奴建造的巨型陵墓,相傳沙·賈汗為此一夜間白了頭,因此泰姬陵可謂是因愛而生,成了二人愛情的延續。
  • 泰姬陵美麗愛情故事的背後,是暴君對柔弱女子,還有無數人的摧殘
    說起泰姬陵,大家最先想到的不是泰姬陵本身,而是它背後美麗的愛情故事。1631年,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汗最寵愛的妃子阿姬曼·芭奴去世。寵妃之死,令沙·賈汗傷心欲絕。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他決定給寵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
  • 泰姬陵隱藏的悲劇:泰姬18年連產14子,最後掏空身體難產而亡
    01眾所周知,泰姬陵是舉世聞名的建築,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其他各個國家都為人們所熟知,有「世界新七大奇蹟」之稱。這座通體是純白色大理石,點綴為玻璃和瑪瑙的美麗建築,被譽為印度穆斯林最完美的瑰寶。除了美麗的外形之外,同樣吸引著人們的還有泰姬陵的愛情故事。
  • 泰姬陵為何能成為印度人的國寶?看完它的建造過程你就明白了
    說到印度最為知名的名勝古蹟,毫無疑問必定是有著國寶級建築之稱的泰姬陵。泰姬陵建造於17世紀中期,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賈汗為皇后慕塔芝所建造的陵墓。1654年陵墓竣工時,沙·賈汗原以亡後的封號泰慈·瑪哈爾命名。但後來它的譯名頗多,如泰吉·瑪哈爾陵、瑪哈陵、泰姬陵等。
  • 泰姬陵的愛情:國王每7天去給亡妻獻次花,晚年卻被兒子囚禁至死
    泰姬陵為何被稱為永恆的愛情之淚?建築之美難掩愛情之傷!泰戈爾有首詩這樣寫道:「沙賈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只有這一顆愛的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裡,光彩奪目,永遠,永遠。」
  • 世界奇蹟建築之一泰姬陵,不在泰國更不在印度首都,而在這座古城
    「文/小蜂帶你自由行(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旅行,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泰囧》中的這一段劇情,但是在去到泰國的飛機上,王寶強飾演的人物在旅遊清單上寫著泰姬陵,當場就是一旁徐崢所飾演的人物反駁了。可能不少的朋友在沒了解過泰姬陵之後,都有過這樣的錯覺,認為泰姬陵是在泰國的。不過,在了解之後,我們就都知道了,泰姬陵實則在印度。
  • 泰姬陵背後泣血慘劇:結婚18年,生育14次,油盡燈枯而死
    這座陵寢便是泰姬陵,如今泰姬陵也被評選為了「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關於萬裡長城的故事還有很多,那麼泰姬陵的故事又有哪些呢?l 泰姬陵1631年,一座在後來聞名世界的建築開始動工了,這樣一座通體呈現白色,採用大理石為材料的陵墓開始拔地而起。整個陵園大致呈現為一個長方形。
  • 泰姬陵感人的愛情故事,你知道嗎?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在這偉大的工程背後,其實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和血一般的歷史軌跡。每個故事的開端也許都是好的,但是結局往往讓人捉摸不透。
  • 泰姬陵背後的故事:王妃19年連生14胎,泰姬死後國王性情大變
    今天,我們要回溯的便是世界奇蹟之一的泰姬陵,同樣作為陵墓,相比粗狂雄偉的金字塔,而言,泰姬陵明顯偏於優雅和貴氣,就像一位絕美的女子,靜靜佇立在世界的一角。泰姬的愛情泰姬陵的歷史要從17世紀的莫臥兒王朝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