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經營需要群策群力,一個人是撐不起一片天的。所以,關於家庭成員的素養問題需要尤為在意,因為你今天的忽視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不幸。
託爾斯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從來不是沒來由的,只知道感慨而不加以改正,那麼結果也必然相似。
老話說:「家有四樣,不敗也亡」,家庭中若有這四件「家物」,一定要趁早丟掉,才能家庭興旺,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不得不服。
第一樣「家物」:好吃懶做
科學研究表明:人是有惰根性的;換句話說,懶惰是人的天性,是我們每個人不可避免會遇到的敵人。
人是一種懶惰的生物,但卻可以通過自律克服自身天性。如果說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那麼懶惰的人必將成為時間的奴隸。
家庭中,出現了好吃懶做的人最讓人心寒,放任不管做不到,想管又管不了;最終整個家庭風氣被帶壞,家庭運勢開始走下坡路。
方仲永五歲寫詩,甚至達到了「指物作詩立就」的程度,是鄰裡八鄉出名的神童。一般來說,這樣的人物長大後必然是一個狠角色,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是泯然眾人矣。
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方父經常帶著方仲永到處會客炫耀本事,使得方仲友沒法繼續學習。
眾所周知,當不學習漸漸成為一種習性刻入腦海,那麼不論年齡多大,都不會再想著去刻苦努力,最終的結果自然是與眾人無異。
有人說這全是方仲永父親一手造成的,所以應該是家庭教育問題,此話不假,但是往細處裡剖析,我們會發現這個家庭中所蘊藏的懶惰。
方仲永的父親貪圖名利,但卻不願意自己動手,只是指望兒子,坐等收名收利,不可否認,他的父親是一個懶人。
此外,方仲永雖然先天天賦極佳,卻沒有後天的勤奮。事實證明:天分再好,後天不努力也是白搭;千古至今的諸多案例,無不告訴我們這個真理。
第二件「家物」:家人不睦
西漢學者戴聖曾明確告知後人:「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父子親近,兄弟同心,夫妻恩愛,家庭自然富裕。
反之,家庭不睦則是導致家庭破裂的「直接因素」,甚至引發更為惡劣的案件。
我國自古以來最喜歡將家庭和國家聯繫在一起,簡稱:「家國同構」。然而可悲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裡中國人最擅長的卻是內鬥。
百足大蟲,死而不僵。想要讓一個國家一敗塗地,必須從內部開始瓦解。
近代,是中國最屈辱的一段時期。然而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在那段時期裡中國軍閥混戰,清政府忙著苟延殘喘,沒有人意識到團結。
一直到了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大家終於放下了針對彼此的武器,開始一致對外,彼時中國因為內耗實力降到冰點,抗戰卻由此開始,可結果怎麼樣呢?我們還是贏了。
倘若在當時國家還未開始內耗之前,人們都意識到了團結,或許在很早之前列強便被趕了出去。
家庭也是同理,兄弟齊心尚能其利斷金,那麼一家人都同心呢?想來任何挫折、困難都不在話下;反之,若家人整日爭吵、互不信任,可能一丁點的風波就會導致家庭破碎。
第三樣「家物」:子女不上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國的一貫家風,倘若子女不將父母期望當回事,只是不求上進,只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家長們想必最為頭疼。嗯。
「上進」是一種態度,子女作為家庭的「血液」和傳承,若是連最基本的態度都沒有;那麼,這個家庭的未來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樣「家物」:賭博酗酒
賭博、酗酒是人生的兩大殺手,賭博擾人心魂,讓人整日心神不寧,最終越陷越深,
酗酒,則是精神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花錢買醉是一個人的自由,但對家庭來說卻會成為負擔,負擔的不僅是酒錢,更是責任。
醉酒之後,人言行無忌,惹出事端,出了事算誰的?歸根結底,還是得算家人的。
結語
「家運好壞,一看便知」,家,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但卻不是一個人的家;
所以,為了一個美好的歸宿,也是為了子孫後代,家庭中若是有這「四樣家物」一定要及早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