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總結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人生在世,一定要和光同塵

2020-12-06 騰訊網

什麼叫和光同塵?

這個詞語出自《道德經》,原文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絕妙啊,如果我們能對這句話知行合一,那麼人生在世幾乎就是無往不利。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誇誇其談(突然想起在網上熱傳的某書某劇,其中的主角就是習慣性裝深沉,故弄玄虛)。做人還是要懂得「知止守靜」,不要鋒芒太露,要知道大巧若拙,渾樸如一才是大境界。

再就是,與人交際要保持距離和平衡,不要無事生非,一切歸於自然,如此你就能無為而無不為。

不要覺得《道德經》很深奧,實際上,其中所說基本都是一些客觀世界的常識。但今天我們不談《道德經》,主要來說一說和光同塵。

很多人對這個詞有誤解,覺得它是同流合汙、隨大流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樣。

和光同塵是說不要站在群體、環境和世俗的對立面,我們在社會上,不能光顧著自己去建功立業,這樣是個人英雄主義。

個人英雄主義往往會讓你阻力重重,如果你轉變觀念,與群體、環境和世俗形成一種和諧共存、共贏的態勢,那麼你就會獲得很大的能量,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這才是「和光同塵」的真義。

舉個例子。

華為任正非曾表示他在中年之前幾乎都是逆境,在上學時他是學習尖子,後來進入部隊也是做過技術專家,但因為奉行個人英雄主義的人生哲學,結果是碰到頭破血流。

……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當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時,已過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真的是有非常大的共鳴。唉,這個道理如果是早一點明白就好了,但人到中年才明白總比不明白要好很多。因為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去改造自己。

過去我是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的是自己的成功,是想要用強大來證明自己。這種心態、行為,就很不受人待見啊,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成為別人「強」的襯託。

當年我有一種很幼稚的心理,覺得別人不喜歡是嫉妒。反正這個社會就是「恨人有笑人無」,大家都是比較來比較去,以多少、強弱論高低。

其實,這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別人的對立面啊。

這樣的人有很多啊,他們不但喜歡顯擺自己,炫耀自己的優越感,他們更期望別人承認自己不如他們,讓別人對他心服口服……多麼狂妄,多麼自欺欺人啊。

要知道,人狂必有禍啊。要知道,人低才為王啊。正如任正非所說,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

所謂和光同塵,就是做人要謙虛低調,要把姿態放低一些,要與群體保持同一陣線,只有這樣,你才能「團結就是力量」。

個體的力量是渺小的,群體的力量才是偉大的,我們做人做事,都應該是追求群體的成功,而不是自我的成功。

這才是順勢而為。改變別人是違背人性規律和社會規律的蠢事,改變自己、和光同塵才是取得成功的秘訣。

而要做到和光同塵,我們還要保持開放,懂得妥協,品味灰度和平衡。

開放是打開自己融入集體、環境,妥協是求同存異,寬容有度量,是和諧共存,而灰度則是把握動態的平衡和節奏。

什麼是成功?真正的成功不是自己佔有了多少物質,而是你幫助、利益到多少人,有多少人因你受益,就有多少人支持你,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特別是做企業帶隊伍,一定要能取長補短,人盡其才,像任正非那樣做「傀儡」、無為而治才是境界。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但誰也離不開水,人生在世,不爭才能大成。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做一個「絕情」的人
    人到中年,開始絕情地拒絕一切無用的社交,無需再和誰推心置腹了,開始變得沉默,變得慎重,開始考慮一切後果,要慢慢散去以前的影子,絕情的離開是非之地,要知道,喜歡聚集在一起搬弄是非的人,大多是心術不正;喜歡說三道四的人,往往缺乏修養;大多無中生有之人,一定是沒品之人,一定要敬而遠之,不聽讒言,不論是非,嚴於律己,修養身心。古語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人到中年,若有這3個特點,必然大富大貴!
    人到中年,若有這3個特點,必然大富大貴!文/國學講堂大智慧人生在世,何以為貴?懂得生命的意義的人定是個不凡的人。每個人對人生的定義不盡相同。有的人追求金錢,有的人追求名利地位,有的人卻追求貢獻,成功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每個人都想要成功,人到中年,若有這兩個特點,必然大富大貴!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總結: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不如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 人到中年,我為什麼考研?
    離考研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的心時不時地「咚咚」地敲幾下,還是莫名地有些緊張,已經四十多歲的我,也加入到這龐大的考研隊伍中來了。我要考研,絕不是什麼心血來潮,而是真的想考,如果你想去做一件事,為什麼不付諸行動呢?
  • 人到中年,四個毛病是「擋財鬼」,不戒掉就會越過越窮
    情感美文 首發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人生在世,誰都會有一點小毛病,有些無傷大雅,保留著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是有些卻能夠決定一個人的運勢和人生,還是改掉為好。對於年輕人來說,成家立業是自己負責任的開始,而對於中年人來說,擔負責任,也是自己生活的常態。
  • 人到中年,有四苦,熬過去就能嘗到甜頭
    但事實是,有一句話叫「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一個沒有到一定年齡的人,光看別人的故事,聽別人的敘述,自己沒有到那一種境地,的確是無法感同身處的。 看別人的苦,自己不一定能切實感受到,但有四種苦,卻是每一個人生到中年都必須受的苦,熬過去才能撥雲見日,嘗到生活的甜頭。
  • 國航乘客高空洗手間自殺,人到中年,人生半坡:你才是自己擺渡人
    搶救過程中,男子在彌留之際還曾說到:不要救我,不要救我……這名乘客自殺的決心非常堅定。這一則新聞霎時間引發網友熱議。當一個人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面臨生死的時候如此的決絕,一定要立刻結束自己的生命,我覺得挺悲哀的……
  • 人生就是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
    人生就是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這個社會,似乎一切都在變化。我們的生命也在改變。年輕時我們站在這個位置,年長後就應該找到另一個位置。比起老去,更可怕的,是我們沒能在對的階段,找準對的位置。可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他們終於懂得,最能夠使自己依然威風凜凜地屹立於世的途徑,就是向那些後起之秀伸出援手,在他們向上攀登的時候,拉他們一把。當然,有時這也意味著讓位,從一個位置,讓到另一個位置。
  • 誰把我的生活做成遊戲?在《中年失業模擬器》裡一定要保住頭髮!
    這款讓年輕人直接快進到中年危機,讓中年人慘遭二次傷害的《中年失業模擬器》成為現實縮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元旦假期剛剛結束,社畜們好不容易歇了口氣,原定於1月21日上線的傳統RPG遊戲《中年失業模擬器》就這麼反向跳票一下跳入我們的視線裡,讓不少剛步入35歲門檻的"新中年"瞬間淚目:"玩遊戲都不能讓我快樂啊......."
  • 人到中年,女人過日子,一定要有這三個手段
    所以到了中年,女人一定要知道怎樣去經營家庭、成就自我。如果能夠掌握下面這三個手段,相信中年女人的日子會越過越好。一、不縱容丈夫對家庭的不管不顧很多家庭中,丈夫是缺位的。所以,女人一定要讓男人參與到家庭的經營中來,讓他們也懂得經營家庭的不容易,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珍惜現有的一切,才會尊重你的付出和辛勞。幸福的家庭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創建的。二、不向娘家借錢有些女人總是從娘家借錢來補貼自己的丈夫家,其實這是相當不明智的行為。
  • 人到中年忌五氣,個個都扎心
    人到中年之後,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這個時候,生活的苦惱,感情的失意,工作的壓力,為人處事的纏繞,讓很多中年人生很多的氣,最後導致沒有讓自己更快的成熟起來,反而自己有一點返老還童的感覺,尤其是下面五種氣,人到中年之後一定是注意迴避的,不要因為這些事情讓別人看不起你。
  • 人到中年,放下三樣東西,你會活得很輕鬆
    生活就是這樣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是貧窮還是富有,歲月都不曾放過你。人生在風風雨雨中前行,轉眼已到中年。人到中年,經歷的事情多了,那些得到的失去的都如同過眼雲煙轉瞬即逝,有些東西能放下,就要早早放下。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其實,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如果用幾十年的光陰去追求「名和利」,淪為金錢的奴隸,使得自己看起來很有用、很成功、很有錢、很有地位,那麼最終的結局呢?就好像名貴的樹木一樣,要被砍伐掉。由此可見,成功、富貴不一定是好事。我們不要總是想著發家致富、名利雙收,想開點,窮富不二嘛!我們生如螻蟻,做一個普通人,安安穩穩,平安安安,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 38歲浙大學霸Facebook總部跳樓:人到中年,人生半坡
    說白了,公司是一個利益之上的地方,你和老闆之間的關係是交換關係。不管你如何為公司賣命,也不管老闆說的多麼動聽,但你不能再為公司產生價值的時候,公司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你。 所以對於職場人來說,必須懂得:從一開始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比任何天真熱血的設想,都來得更重要。
  • 我的人生伴侶:一定要懂我、寵我、包容我!
    我所期望的人生伴侶要懂我,寵我,包容我!最懂你的人,才是最溫暖的伴。兩性之間有緣結為夫妻,始於顏值,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陷於才華,產生親近,忠於人品,合於三觀,志趣相投。王曉玉懂她,等她、愛她,用30年的默默支持和關注,終獲芳心,給了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愛情的最大安心和承諾——婚姻和財富,溫暖一個女人的下半生。最寵你的人,才是最貼心的伴。一段好的愛情,終會把一個女人變成一個小女孩,圓每個女人的「公主夢」。
  • 人到中年,這4種情不能理會,否則就是「作繭自縛」!
    情感導語:其實我覺得,當一個人到了中年的時候,是已經慢慢地向老年人邁步了,她們不再向二十多歲那樣有動力,此時他們身上背負更多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學費,父母的養老費,以及家庭的生活費,儼然家已經成為了他的生活中心
  • 人到中年,「命苦」老得快,多半是缺這4樣東西
    當一個人能夠真切體會健康的重要性,那他們背後一定有過相同慘痛的教訓。我老家的一個發小,今年的七月份突然昏迷被送到了醫院,後來沒多久就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剛四十出頭,孩子馬上要上大學,妻子也因為疫情失業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一個人身上。
  • 總結出成功人生的五大步驟!下一個成功者就是你
    這是一個充滿創業傳奇的時代,更是一個飽含奮鬥困惑的時代。 無數年輕人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大城市,渴求建功立業,期望實現夢想,然而成功的道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 今天老師通過自己的經歷,總結出成功人生的五大步驟,如果你能夠按此步驟努力,相信下一個奇蹟就是你!
  • 夜讀丨38歲浙大學霸Facebook總部跳樓:人到中年,人生半坡
    所以對於職場人來說,必須懂得:從一開始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比任何天真熱血的設想,都來得更重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壓在公司上,從來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遇到好老闆,是你的運氣;遇到無情的老闆,也沒什麼辦法。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真相:公司不是你的家,老闆也不是你爹媽。
  • 《道德經》「和光同塵」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秦奮要用這個詞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人,使用一些很生僻的詞組,聽上去就很高大上的樣子。說的人,好像懷著一種信仰似的,而我們卻一臉似懂非懂。比如在《非誠勿擾2》中,秦奮在李香山的人生告別儀式上,中規中矩又帶著幽默和辛酸說了祝福李香山的一段話,其中「和光同塵」這個詞組,就讓很多觀眾覺得有點找不著北,大致知道個意思,卻又很難具體解釋這個詞組。這個詞組來源於《道德經》第四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
  • 人到中年的窘迫,從這幾位男演員的處境就可以看出
    多數人到了不惑的年齡,那些兒時的夢想早就隨風而逝,曾經理想的翅膀也拿出來煲湯了。回顧反思前半生,我們沒有唐僧般的信仰,缺乏孫悟空般的能力,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離成佛得道還有十萬八千裡。自己是停下腳步改變方向,還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猶豫中迷茫疑惑、焦慮不安、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