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
(資料來源——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別名——黃姜、毛薑黃、寶鼎香、黃絲鬱金。
藥科——姜科植物姜的根莖。
產地——分布於福建、浙江、臺灣、湖北等地。
藥類——活血止痛。
藥性——溫。
藥味——苦、辛。
入經——肝、脾。
功效——破血,行氣,通經,止痛。
主治——心腹痞滿脹痛,產後瘀停腹痛,血瘀經閉,癥瘕,跌打損傷,癰腫。
現治——胃炎,膽道炎。牙痛,九種心痛,肋疼痛,臂背痛,蟲痛。
參治——胎寒腹痛(嬰兒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狀如驚風,出冷汗),嘔吐,脹滿不食,妊娠胎漏,下血不止,經水先期而至,室女月水滯澀,諸瘡癬初生時痛癢。
藥理——保肝,利膽,抗菌,抗炎,降血脂,抗腫瘤,抗突變,抗凝血,抗生育,抗愛滋病,抗病原蟲,抗病原微生物,保護消化系統,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創傷癒合,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
用法——水煎,丸劑,散劑,外用(研末調敷)。
用量——水煎(常量3~9克),外用(適量)。
禁忌——孕婦慎服,血虛無氣滯血瘀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