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川烏、草烏、附子、白附子及關白附均為較常用中藥,它們之間有較為複雜的相互關係,但也各有區別。就植物來源而言,川烏、草烏、附子、關白附均來源於毛茛科植物,而白附子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就藥用部位而言,川烏來自於母根,附子來自於子根,草烏、關白附來自於塊根,白附子來自於塊莖。另外加工方法,外觀性狀,有效成分,功能主治也各有差異。名稱也容易混淆,特別是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容易造成混用。如全國地區所用的川烏為烏頭的母根,而我省所用的川烏卻為烏頭的子根,而將母根作草烏藥用。
為了便於正確使用,澄清混亂現象,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與區別,筆者特將上述五種藥材從不同角度進行鑑別比較如下。
1 川烏
1.1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乾燥母根。
1.2 性狀鑑別 呈不規則的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側膨,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落後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形成層環呈多角形。氣微,味辛辣,麻舌。
2 附子
2.1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根據需要加工成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等不同品種。
2.2 性狀鑑別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刺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邊黑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2.3 功能與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溼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溼痺痛。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