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烏等五種較常用中藥材的鑑別比較

2021-01-10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川烏、草烏、附子、白附子及關白附均為較常用中藥,它們之間有較為複雜的相互關係,但也各有區別。就植物來源而言,川烏、草烏、附子、關白附均來源於毛茛科植物,而白附子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就藥用部位而言,川烏來自於母根,附子來自於子根,草烏、關白附來自於塊根,白附子來自於塊莖。另外加工方法,外觀性狀,有效成分,功能主治也各有差異。名稱也容易混淆,特別是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容易造成混用。如全國地區所用的川烏為烏頭的母根,而我省所用的川烏卻為烏頭的子根,而將母根作草烏藥用。


  為了便於正確使用,澄清混亂現象,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與區別,筆者特將上述五種藥材從不同角度進行鑑別比較如下。


  1 川烏


  1.1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乾燥母根。


  1.2 性狀鑑別 呈不規則的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側膨,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落後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形成層環呈多角形。氣微,味辛辣,麻舌。


  2 附子


  2.1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根據需要加工成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等不同品種。


  2.2 性狀鑑別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刺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邊黑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2.3 功能與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溼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溼痺痛。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藥材真偽鑑別新方法—— 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
    同時,即使是同種藥材,由於產地不同、野生與栽培以及生長年限不同都表現出質量和療效上的差異,些問題為中藥材鑑別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依賴經典形態分類以及傳統鑑別方法已無法滿足鑑別的需要。以人參、西洋參的分子標記鑑別研究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藥材分子標記鑑別的研究軌跡。
  • J200雷射光譜元素分析儀在中藥材分析和鑑別中的應用
    前言   中藥材中微量元素的組成、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對評價中藥材質量、判別中藥材真偽和來源有著重要意義[1,4,6,9,12]。然而常規分析方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存在樣品預處理複雜,分析速度慢,或者不能多元素同時分析等諸多弊端。
  • 鑑別纖維種類的5種常用方法
    常用的纖維鑑別方法有顯微鏡觀察法、燃燒法、試劑顯色法、染色法、溶解法等。   一、顯微鏡觀察法   製作纖維的縱向片子和橫截面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纖維的縱向及橫向形態,根據形態特徵差異來鑑別纖維,見表1。
  • 分辨真假中藥材 專家奉上鑑別寶典(圖)
    ,而且手法極其隱蔽,不熟悉名貴中藥材的消費者往往容易受騙上當。  正品的冬蟲夏草蟲體看起來就跟蠶一樣,表面呈深黃色或者黃棕色,頭部是紅棕色,胸部長有8對腳,其中中部的4對腳比較明顯,也比較容易折斷。聞起來有一股微腥味,放嘴裡嚼,還能嘗到微苦味。  不過,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冒充正品冬蟲夏草,最多的冬蟲夏草偽品是亞香棒蟲草。
  • 食藥總局:抽驗發現93批中藥材及飲片不符合標準規定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3日訊 為加強中藥材及飲片管理,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期組織開展了中藥材及飲片專項抽驗。共從全國31個省(區、市)有關中藥材及飲片的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抽取蒲黃、柴胡、川貝母、血竭、薄荷、木通、蒼朮、附子、制川烏和制草烏等10個品種772批樣品,經檢驗發現93批不符合標準規定(見附件)。  總體上看,抽驗的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狀況不容樂觀,染色、增重、摻偽、摻雜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除薄荷、木通和制川烏外,其餘7個中藥材及飲片均檢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產品。
  • 直面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問題 對症下藥
    【天地網訊】       近年來中藥材及飲片領域存在的質量問題比較突出,為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本報約請權威專家對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檢驗標準等關鍵問題追根溯源、尋找癥結,提出建設性意見,供業界和監管從業者參考。
  • 苦杏仁要認清防誤食 常見五種中藥有毒性
    常見的五種中藥有毒性)  常見五種中藥有毒性  1、雄黃—遇熱氧化成砒霜  2、烏頭類藥物—毒性高有致死風險  【毒性指數】★★★★  川烏、草烏、附子、雪上一枝蒿等都屬於烏頭類藥物,很多中成藥,如舒筋活絡丸、活絡丹、追風丸、三七傷藥片、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木瓜丸、右歸丸、正天丸等都有它的蹤影。
  • 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
    中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臨床湯劑和中成藥生產的原料,是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和中藥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2020版藥典變化2020年版《中國藥典》新增品種319種,修訂3177種,不再收載10種,品種調整合併4種,共收載品種5911種。
  • 【行業新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
    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以及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的中藥材,例如原植物和動物收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的中藥材品種,來源於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中藥材品種,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中藥材標準,不再增加或收入2020年版《中國藥典》。  對於中藥材質量標準的增加或不收載,都需要經過醫學專業委員會和藥學專業委員會的評估。
  • ​2020年版藥典 中藥材、中藥飲片都有哪些新變化
    (二)中藥材名稱、來源和藥用部位的修訂與規範  根據本草考證,結合中藥材生產實際,對部分中藥材名稱、來源和藥用部位進行修訂;對原植、動物的科、屬、種和拉丁學名、原礦物的類、族和礦石進行進一步的考證,進一步修訂和規範中藥材的來源。
  • 中藥材真偽鑑別之——乳香
    中藥材真偽鑑別之——乳香 【正品】 【索馬利亞乳香】
  • 科普進社區教你鑑別名貴中藥 冬春夏草有八對足
    「全國科普日」科普進社區活動中,市中藥研究院中藥專家現場教市民鑑別名貴中藥材  冬蟲夏草、燕窩等名貴中藥材,許多市民想買卻又怕買到假的。昨日,在我市「全國科普日」科普進社區活動中,市中藥研究院中藥專家帶著真貨來到龍溪街道廣場,教市民如何鑑別名貴中藥材,其中冬蟲夏草的鑑別最受市民關注。
  • 人參及其常見偽品鑑別
    【天地網訊】  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中藥摻偽鑑別方法為性狀鑑別和指紋圖譜鑑別法,而紅外光譜鑑別法、裂解氣相色譜法、SNP(單核苷酸多態性)結合晶片電泳法等也有報導。本文選擇傳統常用中藥人參為實例,以化學模式為基礎,通過調研確定人參各常見偽品(桔梗、商陸、華山參、羊乳)的特徵化學成分,採用色譜方法檢出偽品的存在,對單一色譜條件下同時檢出藥材中多種偽品做了有益嘗試,是中藥質量控制研究思路的拓展,不僅能鑑別藥材的摻偽與否,而且能確定所摻偽品的種類,將更好地保證用藥安全。
  • 聚焦|我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概況
    抽驗合格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穩中向好的大趨勢,證明了加強藥品監管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有效地提高並規範了市場秩序,同時也說明生產企業質量責任主體意識越來越強。 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總體質量狀況與2018年(抽驗61326批,合格54171批,合格率88%)比較,合格率提高了3%左右。
  • 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分析報告
    進一步比較近7年全國市場質量抽驗數據,結果表明2013—2019年我國中藥材與飲片總體合格率分別為64%、68%、75%、77%、84%、88%、91%,呈現出逐年提升、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見圖1~2)。
  • 2018年種什麼中藥材品種好?未來幾年哪些藥材值得發展
    河北省安國市中草藥材研究協會對安國中藥材市場行情進行了長期追蹤,並對中藥材價格等數據做了統計分析。本文就2018年藥材總體市場行情做了預測,2018年種什麼中藥材品種好 未來幾年種什麼藥材最賺錢,具體如下:
  • 有1種有毒植物,種植以後卻可以收穫2種中藥材,栽培技術也不難
    草烏也叫烏頭、川烏、五毒根等,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其主根入藥,被稱為烏頭;以其側根的加工品入藥,被稱為附子。所以說種植草烏這1種植物可以收穫兩種中藥材。草烏是一種有毒植物,我我們東北多有野生分布,喜歡生長在路邊、草地、山根等涼爽的地方。
  • 中藥材領域將重點支持建設20家第三方檢測機構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藥材生產研究應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50餘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200餘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養殖,基本滿足了中醫藥臨床用藥、中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具備有利條件。
  • 中藥果實種子類——五味子的鑑別
    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質較薄,無光澤,內含種子1~2粒。種子較北五味子稍小,表面黃棕色呈顆粒狀。        【顯微鑑別】        北五味子果皮橫切面        ① 外果皮為1列方形或長方形表皮細胞,壁稍厚,外被角質層,散有油細胞。
  • 2021年種什麼中藥材有前景?
    有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已從2018年的1518.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725.2億元,預計2020年成交額1919億元。2021年發展種植什麼中藥材好?現列舉部分品種趨勢參考。二、價格趨勢比較穩定,可適量發展的品種:山藥、枸杞、瓜蔞、蒲公英、板藍根、急性子、紫蘇、雞冠花、大黃、皂角、藿香、白花菜子、苦參、赤芍、白鮮皮、當歸、薏米、紫苑、太子參、丹參、附子、甘草、荊芥、金銀花、菊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