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部分中藥材緊缺,開啟牛市行情。據中藥材種植指南網2020年對藥市958個中藥材品種數據分析,價格比2019年同期相比上漲的品種有365個,持平382個,下降的211個,漲幅較大的是小蛤蚧,從均價11.5元/公斤漲到46元/公斤,漲幅300%;降幅較大的是吳茱萸,從140元/公斤降到42元/公斤,降幅70%。有數據顯示,我國中藥材市場成交額已從2018年的1518.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725.2億元,預計2020年成交額1919億元。2021年發展種植什麼中藥材好?現列舉部分品種趨勢參考。
一、未來價格趨勢看好,評級高,值得種植髮展品種有:黃柴胡、蒼朮、旱半夏、白朮、桔梗、黃芩、北沙參、白芷、射幹、黨參、天南星、黑柴胡、知母、紅花、牛夕、遠志、防風、黃芪、威靈仙、徐長卿、蛇床子、沙苑子、川芎等。
二、價格趨勢比較穩定,可適量發展的品種:山藥、枸杞、瓜蔞、蒲公英、板藍根、急性子、紫蘇、雞冠花、大黃、皂角、藿香、白花菜子、苦參、赤芍、白鮮皮、當歸、薏米、紫苑、太子參、丹參、附子、甘草、荊芥、金銀花、菊花等。
三、價格下滑品種:吳茱萸下降70%、五味子下降48%、三七下降39%、蔓荊子下降36%、苦地丁下降33%、平貝下降31%、西洋參下降28%、黑枸杞下降25%、重樓下降29%、山萸肉下降24%等,板蘭根熱度消退。價格連年走平品種:白芍、天麻、羌活、決明子、王不留、冬花、土貝、半枝蓮、蘆巴子、大力子、千金子等。冬蟲夏草不能種。
四、特殊疫情時期的影響,中醫藥的作用進一步得到認可,抗疫情品種如黃芩、金銀花、板蘭根、蒼朮、大黃、半夏、黃芪、防風、藿香等銷量增大。再者,中藥材需求擴大,尤其是藥食兩用品種和保健品種,可規模化專業發展,如山藥菜、桔梗菜、紫蘇葉菜、蒲公英菜和茶、金銀花茶、菊花茶、枸杞茶及保健品等。
五、中藥材種植按土壤劃分。純沙土可種山藥、甘草等深根品種。含沙性土壤,河灘、季節河的河床,能種莊稼就可種藥材,以根類藥材品種為主,如桔梗、防風、射幹、知母、黃芩、黃芪等,都喜歡含沙性土壤,利於根部生長,多施肥,產量高。黃土,一般品種都可,根類、花葉子類都可種,北方多黃土,有水利條件較好。東北黑土地,是多年的腐殖質土壤,很多藥材品種適合。粘土,不利於根部生長,可選藥用地上部分的品種,以植株、花朵、葉子、果實入藥的品種就可,如蛇床子、紫蘇、蒲公英、紅花、金銀花、枸杞、藿香、巨麥、地丁等。土壤pH值為7中性為好,稍鹽鹼地可種蛇床子、板蘭根等。
六、國家保護野生藥材資源,野生品種價格多數走高,植物類如野生防風、蒼朮、威靈仙上漲96%等,要及時發展野生變家種,動物類如:蛤蚧上漲300%、天龍上漲150%、桑螵蛸上漲81%、馬寶上漲42%、蛇蛻上漲36%、百花蛇上漲32%、蜂房上漲30%、水蛭上漲20%、蠍子上漲29%、地龍上漲11%、九香蟲上漲11%、大將軍上漲6%等,後市仍將看好。
中藥材種植應因地制宜,優選良種,科學除草,機械化發展,提高中藥材產量和質量,解決農藥重金屬等殘留,提高價值,規範、科學、合理、可持續地發展。面積小選一個品種,面積大可選2-3個品種,長短結合,配合發展。中藥材種植要把握價格規律,逆向思維,及時出手,獲取收益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