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問題 對症下藥

2020-12-06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近年來中藥材及飲片領域存在的質量問題比較突出,為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本報約請權威專家對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檢驗標準等關鍵問題追根溯源、尋找癥結,提出建設性意見,供業界和監管從業者參考。

        中藥材及飲片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藥產業的源頭,也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強中藥材及飲片管理,保障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安全,對於維護公眾健康,促進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中藥材發展規劃,並加強了對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監管。但是從近年來國家及各省、市藥品監管部門進行的各種檢查和抽驗工作來看,中藥材及飲片領域存在的質量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國家總局近期比較頻繁地對存在質量問題的中藥飲片產品及單位進行了通報,引起了產業界的高度關注。

 

  為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本報約請權威專家對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檢驗標準等關鍵問題追根溯源、尋找癥結,提出建設性意見,供業界和監管從業者參考。

 

  自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開展藥品「兩打兩建」專項行動以來, 各地政府和藥監部門均加大了市場監管力度,使得中藥材專業市場在較多方面有所改觀,市場上染色、增重、摻偽、造假、硫磺過度燻蒸的中藥材和飲片明顯減少。

 

  同時,隨著中藥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擴大和升級,我國中藥生產逐步形成了以中藥材種植養殖、產地初加工和專業市場為主要環節的中藥材產業,也形成了一大批通過GMP認證並初具規模的中藥飲片企業,中藥飲片產業呈現出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受資源緊缺、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長、生產技術和規範不夠完善、從業人員質量意識薄弱等多種因素影響,中藥材及飲片質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結合日常檢驗工作實踐及常見的問題提出建議與大家交流。

 

  2013~2016年全國藥品質量抽驗監測表明,中藥材與飲片總體合格率分別為64%、68%、75%、77%,合格率呈逐年提升、穩步向好的趨勢。但相對於其他藥品,中藥材及飲片的不合格率依然較高,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偽品冒充正品或摻偽

 

  以偽品冒充正品或正品中摻入偽品的現象,主要集中在正品來源較少、資源稀少的品種,多為同屬近似種或名稱和性狀相似的品種。問題較突出的有:以野皂角刺或日本皂角刺冒充皂角刺;以大菟絲子冒充菟絲子;薯蕷科其他品種如參薯、山薯冒充山藥;零餘子染色冒充延胡索;木防己、漢防己冒充防己;非藥典品種的青蛙輸卵管冒充蛤蟆油;赤鏈蛇幼蛇冒充金錢白花蛇;虎掌南星或水半夏冒充半夏;伊貝母、平貝母冒充川貝母;湖北貝母冒充浙貝母;藏柴胡、錐葉柴胡等冒充柴胡;黃花白及、華白及、小白及等冒充白及;朝鮮白頭翁、委陵菜等冒充白頭翁;沙蓯蓉冒充肉蓯蓉;益智仁冒充砂仁;槲寄生冒充桑寄生等。

 

2. 非藥用部位等雜質過多

 

  中藥材與飲片中非藥用部位過多,是導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問題較突出的品種有:柴胡、細辛等摻入較多地上部分;皂角刺、鉤藤、徐長卿摻入大部分莖;巴戟天木質部所佔比例較大;山茱萸果核過多;牡丹皮、遠志未去木芯。另外還有部分品種摻有泥沙等其他雜質,如黃連夾雜有大量的泥土;僵蠶裹有大量石灰;地龍腹部泥土未去除;乳香、沒藥摻入大量樹皮、泥沙等;土鱉蟲內臟中有大量泥沙等。

 

3. 混淆品問題

 

  部分外觀性狀相似或名稱相近的藥材飲片常常被混用,還有一些地方藥材標準收載品種與《中國藥典》品種因來源和名稱相近而混用,如理棗仁與酸棗仁混用;廣防己與防己混用;木香與川木香混用;射幹與川射幹混用;廣藿香與藿香混用;廣山藥與山藥混用;五加皮與香加皮、地骨皮混用;麥冬與山麥冬混用;北豆根代替山豆根;木瓜與光皮木瓜混用;通草與小通草混用;廣金錢草與金錢草混用;谷精珠與谷精草混用等。另外,藥典分列品種混用現象也較為嚴重。主要品種有:葛根與粉葛混用;金銀花與山銀花混用;五味子與南五味子混用;黃柏與關黃柏混用等。

 

4. 非法染色問題

 

  採用有機染料將劣質藥材染色,是目前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涉及的品種主要有:紅花、西紅花、丹參、五味子、南五味子、硃砂、血竭、蒲黃、延胡索、石斛、薑黃、黃芩、黃連、黃柏、關黃柏、烏梅、青黛、熟地黃、制何首烏等。已發現的色素和染料有酸性紅73、胭脂紅、赤蘚紅、檸檬黃、金橙Ⅱ、金胺O、蘇丹紅Ⅳ、808猩紅、蘇丹紅Ⅰ、蘇丹紅Ⅳ、808猩紅、孔雀石綠、鐵黑等。染色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掩蓋摻偽、劣質、黴變、增重或提取後導致的性狀變化等,以增加賣相。如2015年對全國抽驗的320批紅花檢驗發現,有20%左右的樣品檢出了染色的色素,個別樣品甚至同時檢出4種色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由於中藥材多為個體零散採收加工,流通環節多,因而一批飲片往往由多渠道的小樣匯集而成。由於有機染料大多毒性較大,甚至有致癌、致畸作用,因此藥材染色行為不僅是造假行為,同時還增加了安全風險,必須嚴厲打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經針對市場上發現的違法染色問題,發布了系列補充檢驗方法,目前已用於市場監管,有效打擊並遏制了違法染色行為。

 

5. 受利益驅使惡意增重問題

 

  為追求經濟利益,一些不法分子採用無機鹽、泥沙及其他物質增加藥材及飲片重量,問題較突出的品種有地龍、穿山甲、全蠍、海馬、海龍、蛤蚧、水蛭、土鱉蟲、僵蠶、紫河車、雞內金等動物藥,以及冬蟲夏草、海金沙、蒲黃、紅參、白鮮皮、豬苓、菟絲子等植物藥。

 

6. 硫燻過度問題

 

  行業內以硫磺燻蒸藥材,多是為了保溼增重、改善外觀、增加賣相等。硫磺過度燻蒸較為嚴重的品種有山藥、玉竹、鬱金、浙貝母、川貝母、百合、黨參、當歸、白芍、白朮、粉葛、天麻、麥冬、北沙參等。研究表明,大量、廣泛使用硫磺燻蒸,不僅會影響藥材及飲片的質量,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近年來,隨著監管的加強,從全國抽驗情況看,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上,硫磺燻蒸情況均有減少,甚至有些地區推行無硫燻藥材及飲片、乘鮮加工,受到民眾的歡迎。建議一些科學的藥材加工、儲藏新技術應予推廣。

 

7. 貯藏不規範導致蟲蛀、黴變問題

 

  由於貯藏條件不當,在檢驗過程中還發現部分品種有蟲蛀、黴變現象,有的還較為嚴重,如薏苡仁、巴戟肉、玄參、益智仁、黨參、人參、板藍根、香附等。此外,在倉庫中存在為了防止藥材生蟲而濫用農藥現象,如檢驗發現土鱉蟲農藥殘留超標、黃麴黴毒素超標的現象比較嚴重。

 

8. 種植養殖不規範導致質劣問題

 

  由於盲目進行野生變家種或非地道產地藥材栽培,對栽培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和生長調節劑,栽培方法不規範、栽培地土質差異等因素,導致某些中藥材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現已發現半夏栽培品塊莖中伴有小塊莖而非類球形(野生品),栽培半夏性狀類似虎掌南星的性狀;丹參藥材的栽培品較野生品皮部變淺,斷面非紫褐色甚至呈類白色,質硬,丹參酮含量明顯下降;何首烏、麥冬、黨參、苦參、當歸等品種,由於使用了生長調節劑,藥材在較短的時間內長大,導致形態發生了變化,與現行版藥典收載的品種性狀根本不符,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有的藥材種植年限不夠提前採挖,有的採收季節未到搶青採收,均導致藥材質量下降。

 

9. 其他

 

  除了上述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外,還有個別品種存在其他質量問題,這些問題雖不太普遍,但同樣影響藥材的質量,需加以關注。一是把提取過的藥渣處理(如染色)後再次流通使用,已發現的品種有天麻、厚樸、蒼朮、延胡索、紅花、黃柏、白芍、白朮等。二是不按炮製規範炮製。如法半夏炮製未加甘草;姜半夏檢不出生薑成分;黃柏、杜仲等未除去粗皮等;硃砂不用水飛法,而直接粉碎成極細粉;制何首烏、熟地黃等炮製工藝複雜的飲片往往炮製不到位;附子、制川烏等毒性飲片有炮製過度現象,此類飲片毒性成分即為有效成分,炮製過度雖然毒性降低了,但同時也導致有效成分減少。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聚焦|我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概況
    近年來,隨著藥品監管工作的不斷加強以及中藥行業質量意識的不斷提升,我國中藥的質量和安全水平持續向好,特別是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逐年好轉,呈現出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但隨著中藥產業的持續發展,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 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分析報告
    近年來,為保障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各級藥品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中藥飲片的監督檢查和抽驗力度,依法查處和曝光違法違規企業和不合格產品,中藥飲片總體質量狀況得以明顯好轉;但隨著中藥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擴大和升級,一些與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相關的問題日益凸顯,如資源緊缺導致的供需矛盾、從業人員質量意識薄弱、種植加工操作不規範、產業鏈條長所致產品質量難追溯等。
  •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若干監管政策規制問題的探討
    生意社12月02日訊   以現行藥品基本法律制度為依據,從基層監管實踐的角度梳理探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監管政策的模糊「地帶」和爭議問題,為完善中藥監管體系、促進中藥質量發展提供思考和借鑑。  國家對中藥監管極為重視,但仍有一些問題長期未得以妥善解決。特別是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其質量安全問題屢見於報端。
  • 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
    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以及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的中藥材,例如原植物和動物收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的中藥材品種,來源於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中藥材品種,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中藥材標準,不再增加或收入2020年版《中國藥典》。對於中藥材質量標準的增加或不收載,都需要經過醫學專業委員會和藥學專業委員會的評估。
  • 【行業新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
    中藥材是生產中藥飲片的原料,中藥飲片是臨床湯劑和中成藥生產的原料,是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和中藥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本文系統介紹《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的思路,並對業界和社會關注的有關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問題進行討論,以供參考。
  • 深度|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監管政策規制
    特別是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其質量安全問題屢見於報端。歷年全國市場質量抽驗數據表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總體合格率均未超過八成,遠低於其他藥品。質量抽驗是藥品監管部門對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監管的重要手段,但抽驗是保障質量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事實表明,降低產品不合格率難以起到「治本」作用,同時不能解決市場上充斥著一批檢驗符合標準的劣質品現象。
  • 關注| 我國中藥質量概況之中藥材及飲片
    近年來,隨著藥品監管工作的不斷加強以及中藥行業質量意識的不斷提升,我國中藥的質量和安全水平持續向好,特別是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逐年好轉,呈現出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但隨著中藥產業的持續發展,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 《中醫藥法》實施三年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穩步提升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黃璐琦院士在會上介紹,《中醫藥法》實施三年來,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穩步提升。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達肯定了中國中藥協會在貫徹落實《中醫藥法》和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績。
  • ​2020年版藥典 中藥材、中藥飲片都有哪些新變化
    (2)增加收載現版藥典收載或擬收載中成藥處方藥味中未收入藥典的中藥材標準。  (3)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如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品種從藥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藥典。
  • 2017年不合格飲片達4000批次 中藥材基地化建設或成趨勢
    近日,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主辦的「第六屆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會「上,一位藥材基地人士透露。「藥材好,藥才好」,再次成為重要議題,而此次大會,20家基地企業獲得「三無一全」品牌基地證書。「三無一全」基地概念,由原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副局長、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主席任德權提出,即為實現無硫加工、無黃麴黴毒素汙染、無公害,全過程質量可追溯的品種基地。
  • 廣西壯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對中藥材、中藥飲片批發企業...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2020年中藥材、中藥飲片批發企業專項檢查結果的通告。通告稱,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印發廣西中藥飲片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藥監辦〔2020〕32號)要求,該局組織對廣西正和中藥有限公司等25家中藥材、中藥飲片專營批發企業開展了專項檢查工作。
  • 食藥總局:抽驗發現93批中藥材及飲片不符合標準規定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3日訊 為加強中藥材及飲片管理,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期組織開展了中藥材及飲片專項抽驗。共從全國31個省(區、市)有關中藥材及飲片的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抽取蒲黃、柴胡、川貝母、血竭、薄荷、木通、蒼朮、附子、制川烏和制草烏等10個品種772批樣品,經檢驗發現93批不符合標準規定(見附件)。  總體上看,抽驗的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狀況不容樂觀,染色、增重、摻偽、摻雜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除薄荷、木通和制川烏外,其餘7個中藥材及飲片均檢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產品。
  • 黑龍江自貿區首家企業獲批進口俄羅斯中藥材和加工中藥飲片
    黑龍江自貿區首家企業獲批進口俄羅斯中藥材和加工中藥飲片 時間:2020-10-16 10:30:39  來源:東北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0月15日電黑河自貿區入駐企業——黑河市寶康中草藥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是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家獲批進口俄羅斯中藥材和加工中藥飲片的企業
  • 中藥材市場盤點與2020年中藥材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提取物與中藥材及飲片處於貿易順差地位,特別是提取物,發展勢頭強勁;而中成藥和保健品仍在努力扭轉貿易逆差的局面。 2、生產、流通端資源優化日益加快 中藥材盲目種植、不規範種植造成的農殘超標、中藥材摻偽使假、加工貯藏不當造成的質量下降仍然束縛著中藥材生產發展的前進步伐,作為民生問題時常被社會關注,見諸報端。《中醫藥法》和新《藥典》頒布實施以後,市場監管從嚴,將不斷倒逼中藥材生產端和流通端進行升級,這一過程將加快兩端的資源優化程度。
  • 白頭翁、地骨皮等29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為加強藥品質量監管,保障公眾用藥安全,甘肅省食藥監局在全省範圍內對往年抽驗不符合規定較多,摻雜摻假問題突出和易染色、增重、硫磺燻蒸的中藥飲片進行靶向性監督抽檢,抽檢出29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15、康樂縣老百姓大藥房經營的標稱臨夏市益生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生產批號為20150501的中藥飲片白頭翁。16、蘭州市安寧區人民醫院經營的標稱榆中縣農牧工商聯合公司中藥材飲片加工廠生產的生產批號為20160311的中藥飲片地骨皮。
  • 當前中藥材面臨哪些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三、中藥材市場趨勢  1、嚴格規範必然有利於長遠發展  如今,提高藥材質量,不僅僅是從經營戶頭上開刀,從種植源頭到流通環節,再到生產企業,都要嚴格遵守國際質量標準。如此,使得更多的藥材因質量問題而銷路受阻,進一步影響行情和價格。短期看對藥市是一場災難,長遠看則有利於藥市健康發展。
  • 亳州探藥(圖)_中藥材天地網
    另外,安徽福春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貢藥飲片廠、亳州市萬珍中藥飲片廠、安徽海鑫中藥飲片廠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國鑫、維濤、徐重道中藥飲片廠等還存在走票過票、貼牌包裝等問題。  「都什麼時候的事了?我告訴你,7月份就開始查了。」在亳州,記者選擇其中幾家企業探訪時,一企業值班員工語出驚人。他稱,其實早在7月,就已有企業查出了問題。
  • 中藥配方顆粒比傳統中藥飲片更好嗎?
    【天地網訊】    傳統中藥飲片存在煎煮耗時耗力,攜帶不方便的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已很少有人自煎中藥,醫院和藥店代煎中藥人氣正旺,相對代煎,直接選擇衝泡中藥配方顆粒更是簡單、高效,尤其適合辦公室一族以及學生族使用。
  • 雲南抽檢出12批次不合格藥品 均為中藥材和中藥飲片
    掌上春城訊5月7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獲悉,為加強藥品質量監管,保障公眾用藥安全,雲南省省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藥品監督抽檢,根據全省藥品抽檢核查情況,現將抽檢發現的不合格藥品予以公告。
  • 淺析中藥配方顆粒和傳統中藥飲片的差別
    很多同行在討論中藥配方顆粒會不會代替中藥飲片,這個問題不能片面的說,中藥配方顆粒是否會代替傳統的中藥飲片。這樣的說法毫無意義就像AI技術能不能代替人類的智慧一樣。    不過可以將配方顆粒和傳統的飲片加以區分,二者主要在炮製和療效上有一些區別;配方顆粒是從土裡長的中藥材到藥農那裡進行初加工後被飲片廠做成飲片,然後再去藥廠進行提取加工濃縮成顆粒的一個系統過程。    從這個過程中可以得知配方顆粒的加工方式和傳統的煎藥是完全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