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小拓,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個『自考故事』本期主人公開敏是一位年輕媽媽。在2019年,她考了10次試,包括自考8科、計算機等級、普通話等級。然而她自己卻不認為自己「厲害」她的自考故事,會給你帶來怎樣的啟發呢?
我們都特別想知道一個擁有長期學習習慣的人,是如何開始又如何堅持的。「對啊學霸千千萬,我覺得我做的不夠好。學習不夠努力,不夠自律,成績不夠優異,行為不夠勵志。」
然而聽完她的講述、以及她接下來的打算,小拓不禁在想:這位媽媽明明已經非常強大,為什麼還要覺得自己「不夠好」?
現在流行說一句「媽媽是超人」,可我們知道誰也不是超人,我們都是很平凡的普通人,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讓生活向理想的方向靠近,就足夠好了,不是嗎?
1生完孩子,她「蒙圈了」
回憶當初選擇自考的原因,她居然自己也不知道,而是說起了她生孩子之後,蒙圈的感覺:「結婚生子只花了一年時間,帶孩子一年後覺得自己蒙圈的很,不知道自己該幹嘛,能幹嘛,平時愛胡思亂想。」
於是她就決定,可以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先把駕照考下來。考駕照那段時間她突然就產生了強烈的進取心。「在家會覺得自己很努力,可是一出門就知道,努力的人人山人海,自己微不足道。」
這段時間她對自己的「努力」產生了懷疑:「排隊的時候,我感覺到:努力的人那麼多,一不小心就被甩在最後了。」
自己的努力程度,能在這群人中排在哪兒呢?再加上產後人的心理本來就敏感些,於是便產生出很多感慨。「人生啊……」
網上有很多家長因輔導孩子而崩潰的段子,人們會覺得那些被「熊孩子」弄到無奈的家長樣子很搞笑,但落在一個年輕媽媽的眼裡,這些新聞就不好笑了,而是真實得讓她有所擔憂:
「我覺得自己出了家門就一無是處。」
哪一個媽媽不是費了一番大力氣才把家庭、孩子照顧好的呢。可是一旦出了家門,這些成績似乎就又不被認可了,仿佛沒有什麼價值。
「就怕自己等到孩子上學後,我已經被社會淘汰了啊……新聞裡的家長,還能因為輔導孩子而生氣,萬一到時候我連題都不會做呢?那我就連發脾氣的機會都沒有了。」
別人是孩子依賴著父母。而她卻坦誠道:「是我比較離不開我孩子,我怕我跟不上他的步伐。所以不得不努力修煉點技能,能有資格就在他身邊多一點時間。」
孩子過完年就上小班了,這位媽媽準備孩子學她也學,不會停歇。考下來是一張證書,考不下來那也是實打實的知識。誰說不是呢。
2永遠不能跟「直男」掰扯
全心關愛下,她的孩子正漸漸長大,懂事又伶俐,貼心得讓人羨慕。問到孩子爸爸的態度時,她的「吐槽模式」開始了。
「最開始也不同意,還吵了一架,我們倆性格不同,價值觀也完全不同。他不同意是因為,他覺得你明明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做全職家庭主婦啊!帶帶孩子多好,何必如此折騰!也覺得學歷那個證書沒有多大意義。」
念叨孩子爸爸時,她發了很多「笑出眼淚」的表情。覺得好笑又無奈。「永遠不能跟直男掰扯家庭主婦的苦與女人想實現自我價值這個事。」
丈夫雖然不是很理解,但最終妥協了,沒有成為妻子的阻力。
「我家這個直男啊,好就在於,雖然說不通,但是他也說不過我啊!也不打算讓他明白什麼大道理,讓他看到我的結果就好。」
四月自考公布出來的可考科目,她大部分都考過了,能考的就兩科。所以她想著閒著閒著,要不再修煉一個技能?
「十月底又報了幼師教資考試,審核也過了,也是在對啊學習。」她似乎找到了一個最舒適最平衡的點,清醒地發現在家庭生活中,人也必須有自己認可的「能力與價值」。
「人都不容易,男人也不容易,」她決定把不容易的事情做好,「我能堅持自己想做的,我好好地做我的就行。」
3焦慮嗎?不焦慮
這位媽媽身上有一種快樂的能量,在和小拓短短的對話中,光是「笑」的表情,就發了20多個。談到自考生常見的焦慮問題,她給出了一個適用於自己的調節心態的辦法。
「我不焦慮,真的,我有過掙扎,或者說失落也好,難受難過也好,但是學習以來沒有焦慮過。」
她把問題分成了可控的與不可控的。
「我覺得,比如報名審核、臨場發揮、已經出來的分數,這種我控制不了的,我就不去多想。努力做好我能控制的,比如聽課和複習,能學一點算一點。」
在焦慮來臨之前,預先把可能會讓人產生焦慮的事情分類,一旦早早明白「焦慮無用」,焦慮的情緒就真的會得到抑制。
情緒自我調節很重要。健康的情緒更本身就是一種力量。
「心態這方面,我也是慢慢摸索,也跟年齡閱歷等有關。你改變不了的,就先等等,先做你能掌握的事,直到有一天你會發現,曾經改變不了事情,也會向你有所傾斜。」
「我會想到很多人的情況,比我難辦多了。孩子漸漸長大,我有時間在家學習,有的人一邊上班一邊學。」不管我們為什麼而選擇自考、選擇改變,總歸背後的道理都是一句:看不見的努力,為了看得見的未來。
她說:「想明白以後,不行也得行。」
最後我們聊起了「鼓勵」的問題,因為很多人自考堅持不下來,都不是由於客觀的智力因素,而是心裡差了一股勁兒。茫然恐懼、擔心沒底,或者自卑消沉。
「如果說一個人在猶豫報名,前思後想覺得害怕,這時候要自己想通『價值』關係。
考慮好時間成本,金錢成本,估量自己的能力,也要想到工作、家庭等等,把這些綜合起來和那張文憑證書做對比,你就知道到底值不值得。」
值得的事情,越難反而心裡越踏實
「還有就是學習中期容易
4學會鼓勵自己撐不住。尤其是已經去考了4科,但有1、2科沒過,自信心被打擊的,尤其是時間被家庭工作孩子分散的人!」
她對自考人的心態深有體會:
「現在跟校園時期完全不同,考個試,不僅遭受家庭的阻力,還會自我否定,有負罪感,覺得自己不行。耽誤了原本生活,工作……」
「千萬不要這樣想。萬裡長徵毅力是最重要的!要堅持。我能力有限,自考就像螞蟻搬家,雖然每次一點點,但是會堅持下去。」
選擇了自我突破,自我改變,這本身就很勵志。當你投入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應該有堅持下去的覺悟。
學會肯定自己、鼓勵自己吧!一路努力,一路加油,與自己所愛的人們一同前進,去往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也許這樣的媽媽還遠不是「超人」,卻已不再平凡。
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甘於平庸的,學歷可以幫助你更進一步,無論你的起點是中學、中專、大專、還是本科
相信,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如果你也是一位對自考感觸頗深的同學,也可以把你的故事,在留言中講給更多人,讓我們共同進步,攜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