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島如何成為「長江風景眼」
50名高層次人才齊聚廣陽島 獻智獻策
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重慶廣陽島」活動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
廣陽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部署。11月14日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擘畫了「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藍圖。
重慶,作為第一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地,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定不移抓好長江環境問題整改、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推動長江重慶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書寫巴山渝水的美麗答卷。
實地調研
為廣陽島把脈問診
11月21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盛大開幕。
這不僅是一場大咖雲集的人才盛宴,更是一場智慧與實力的赴約。大會現場群賢畢至,熠熠星光,吸引了眾人之目光。
鏡頭切換,在南岸區銅鑼山、明月山之間長江段的廣陽島,星光同樣璀璨——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清華大學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資環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曲兆松等50餘名專家學者相聚廣陽島,為廣陽島綠色發展全面把脈問診。
11月14日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在全國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之際,重慶組織邀請國家層面和川渝兩地50餘名環境保護、水治理、生態修復等有關行業領域領軍人才為廣陽島獻計問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總書記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初冬的廣陽島,依然是滿眼綠意。
11月21日下午,50位專家學者登上廣陽島,經步行棧道從綜合示範地到粉黛草田,再到廣陽營,開始實地調研。這一路,除了聽、問、看,不少專家還拿出手機,記錄下廣陽島的美景美色。
據了解,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重慶廣陽島活動,是此次英才大會的重要活動項目之一。
專家們除了實地調研,還通過主旨演講、高峰對話等形式為廣陽島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當好長江流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聚智匯力。
廣陽島原稱廣陽壩、廣陽洲,位於重慶市南岸區明月山、銅鑼山之間,是長江上遊的一個沙洲島,是重慶主城區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是重慶獨具特色的江河景觀和自然生態資源,是重慶現代城市功能的重要基地,是長江水域中不可多得的生態寶島。
但廣陽島消落帶周長約12公裡,面積約4平方公裡,是長江上遊最大的島嶼型消落帶,不僅受自然條件影響,也受水庫調控的影響。
「島嶼的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容易受洪水或乾旱的交替打擊,通過人工的手段,對其進行適當幹預,是可行的。」看著滾滾東流的長江,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資環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曲兆松說,從2008年以來,他每一年都會來廣陽島。
「現階段,雲智大物移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為水文監測和調控提供了重要的可靠的技術。」曲兆松現場提議,利用科學的手段,通過創新的技術和科學管控實現微循環,對於廣陽島的生態將產生持續改善,可達到新的生態平衡。
他認為,有了技術支撐,廣陽島的生態修復將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
開啟智慧碰撞
專家貢獻「錦囊妙計」
未來的廣陽島,又將如何發展呢?
活動中,專家們開啟智慧的碰撞,為廣陽島精準把脈,貢獻「錦囊妙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帶來了《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挑戰與機遇》的主旨演講。在他看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國家戰略之重。通過綠色種植、綠色種養一體化、綠色產品與綠色產業和綠色生態環境與美麗鄉村四個方面,可進行全域、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綠色發展。
「作為長江上遊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廣陽島走上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張福鎖建議,廣陽島要堅持打造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通過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從荒草遍布的灘涂到「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廣陽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已初具雛形。
而針對破解生態島建設中,鄉土野生植物苗源少,移栽不容易成活問題,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羅建勳建議選定某種鄉土野生植物用於生態島建設後,要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考察,確定該野生植物的全分布區。如果鄉土野生植物無性繁殖容易,也可以通過扦插、嫁接等無性繁殖方式擴大苗木數量。
同時,還可以採集鄉土野生植物全分布區各群體種子,保持後代的遺傳多樣性,提高適應環境能力,保持遺傳穩定性;將種子苗排栽到輕基質無紡布容器內培育,可以保障全年都可以栽培,提高鄉土野生植物移栽成活率。
籤署人才合作備忘錄
為廣陽島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重慶已成為吸引高素質人才的熱土。據了解,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重慶廣陽島」活動將打造「部市 項目」共建的新模式,通過強化人才支撐,提供智力支持,進一步構築廣陽島未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優勢。
此次活動中,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與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還籤署《人才合作備忘錄》,將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等內容,引導廣大高層次專家人才為廣陽島片區建設提供諮詢指導、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同時,將引入優質合作項目,並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助力廣陽島片區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活動中,33位受邀專家人才被授予「重慶生態人才島諮詢專家團」專家聘書。
「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更加緊貼廣陽島開發建設需要,傾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人才服務。」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黎勇表示,未來,我市將協助廣陽島編制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培養引進人才,支持舉辦高級研修項目,助力引進高端人才。
同時,支持組建專家智囊團,打造一個涵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經營管理、經濟金融、健康養生、文化旅遊等方面的專家智囊團,建設專家資料庫,為廣陽島發展提供諮詢服務。支持設立博士後工作站,組建專家工作室,申報專家服務基地,全力構建人才事業發展平臺,在職稱評審、人才選拔、評選表彰等方面持續跟進支持,為人才成長拓展發展空間。
此外,還將用好重慶、川渝和國家專家人才服務資源,在專家療養休假、健康體檢、智匯沙龍、專家服務基地等方面,積極向廣陽島開放服務,努力協調解決廣陽島人才的後顧之憂,讓各類人才在廣陽島激情工作、快樂生活。
延伸>>>
2018年2月,重慶市委、市政府作出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戰略部署。廣陽島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工程,統籌推進一江兩岸山體、水系、溼地等保護修復,重點開展「一線六點」生態修復和全島環境整治,探索開展「生態規劃圖」「生態中醫院」「生態消落帶」「生態朋友圈」「生態產業鏈」「生態大課堂」「生態智慧島」「生態法制網」「生態島長制」「生態資金池」等十大「生態」系列實踐創新,已成為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
專家錦囊精選>>>
實現廣陽島小環境生態達到持續改善和新的平衡
曲兆松認為,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
他說,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長江上遊閃耀明珠的廣陽島生態修復,一定要遵循二元動態水循環驅動的水生態韌性治理標準,運用創新的技術和科學管控實現微循環,實現廣陽島這樣的小環境生態達到持續改善和新的平衡,實現人水和生態的持久和諧!」曲兆松說。
在綠水青山中構建金山銀山
「土壤生態是生態發展中重要並且最為複雜的組成部分,我們關注土壤品質管理與修複方法創新,適應綠色區域發展趨勢。」陳林認為,首先,區域綠色發展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對區域環境整體把握,找出源頭性、系統性、針對性問題,發揮本地區資源優勢,以最低成本找到最佳技術手段。
其次,土壤品質管理需要借鑑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建立一套科學、系統、針對性的評價體系,細化區域土壤質量評價指標,做到評價管理體系的高效、可靠和可執行。
第三,超臨界土壤修復技術相對於傳統土壤修復技術汙染物分離效率高,可針對性對區域主要汙染物選擇性去除,處理後無二次汙染問題,實現土壤質量根本修復。
他還認為,要致力於響應從大開發到大保護的區域發展思想轉變,真正從科學上將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變成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還城市以綠肺,將金山銀山建在綠水青山之上。
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突破傳統學科框架
在他看來,長江經濟帶農業生產總量規模大,水稻、油菜、馬鈴薯、柑橘、豬肉等優勢農產品的產量規模均佔全國一半以上。近年來對長江經濟帶生態安全已經開展了大量工作,長江水質明顯改善,但是目前長江流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依然非常尖銳,農業面源汙染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
為此,他建議,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需要突破傳統學科框架,以多學科交叉創新為突破口,定量控制農業系統資源投入,最大限度提高其在「種植-養殖-食物消費-環境影響」全產業鏈的利用效率,降低各環節的環境損失,最大限度挖掘系統潛力,提升生產、生態、生活、經濟和社會功能,保障農產品及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