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廣陽島」活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2日10時訊(董進)作為「2020重慶英才大會」重點活動項目,21日下午,由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和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的國家高層次人才服務行「走進廣陽島」活動,在重慶廣陽島正式啟動。50餘名環境保護、水治理、生態修復等有關行業領軍人才,通過實地調研、主旨演講、高峰對話等形式,為廣陽島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當好長江流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聚智匯力。
人社部專家服務中心、重慶市人力社局與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籤署《人才合作備忘錄》。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籤署《人才合作備忘錄》 組建「重慶生態人才島諮詢專家團」
在活動研討交流會上,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與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籤署《人才合作備忘錄》,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等內容,搭建人才交流、培養、服務新機制;對接廣陽島發展智力需求和突出問題,選派對口專家人才給予精準支持;三方還將統一謀劃、一體部署,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及時交流工作進展,分享交流合作成效,為廣陽島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為受邀的專家人才頒發「重慶生態人才島諮詢專家團」專家聘書。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據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黎勇介紹,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為廣陽島綠色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人才服務。「我們將支持廣陽島急需緊缺人才培育引進,支持組建專家智囊團;同時還將支持搭建人才發展平臺,支持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黎勇說道。
此外,現場還為16位專家人才頒發了「重慶生態人才島諮詢專家團」專家聘書。據了解,這是首批「重慶生態人才島諮詢專家團」(首批和團的搭配有點奇怪),一共有33位人才專家組成,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國家環保汙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瑋等,他們將為重慶實踐新發展理念、充分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獻計問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主旨演講《農業綠色發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長江經濟帶農業如何綠色發展 聽聽院士怎麼說
廣陽島作為長江流域的「生態寶島」,既是研究長江上遊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的典型樣本,也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眾多專家學者通過此次活動為廣陽島綠色發展全面把脈問診。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帶來了《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挑戰與機遇》的主旨演講,在他看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國家戰略之重。張福鎖直言,通過綠色種植、綠色種養一體化、綠色產品與綠色產業和綠色生態環境與美麗鄉村四個方面,可進行全域、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綠色發展。
「作為長江上遊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廣陽島走上了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張福鎖說道,廣陽島要堅持打造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通過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從荒草遍布的灘涂到「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廣陽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已初具雛形。
國家環保汙染源監控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李瑋。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廣陽島如何綠色發展 他們貢獻「金點子」
一年來,廣陽島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整治,已成為重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今後廣陽島要如何發展呢?在活動的「高峰對話」環節,五位專家也各抒己見,為廣陽島綠色發展貢獻「金點子」。
國家環保汙染源監控中心主任李瑋透露,目前正在倡導一個建立在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基礎上的創新機制,即基於區塊鏈的人工智慧第三方「生態環境綠碼」數據存證中心,可將傳統的政府監管和政府主導的管理生態環境的體系,轉化為建立一套排汙單位、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的大數據信用體系,希望未來能運用在廣陽島上。「這對於提升全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為藍天碧水家園的創建提供助力,繼而在全社會為政府在各領域有效監管開創一個全新的創新模式,具有深遠的意義。」李瑋說道。
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資環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曲兆松。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這次來廣陽島的感觸很深,重慶對生態的重視超乎想像。」在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資環大數據研究所所長曲兆松看來,廣陽島是長江江心綠洲,而消落帶是水庫工程的副產品,消落帶地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是個大難題。位於三峽庫區上遊的廣陽島風景優美,物種豐富,歷史文化悠久。同時,作為江心島,生態系統也相對脆弱,容易受洪水或乾旱的交替打擊,通過人工的手段進行幹預是必要且可行的。
專家參觀考察廣陽島。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
針對生態修復中鄉土野生植物苗源少,移栽不容易成活問題,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羅建勳建議可選定某種鄉土野生植物用於生態修復,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考察,確定該野生植物的全分布區,全分布區的苗源肯定比局部分布區多;如果鄉土野生植物無性繁殖容易,也可以通過扦插、嫁接等無性繁殖方式擴大苗木數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