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與市南區企業深度合作,研究深水沉船存油應急處置技術;籤約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研發水煤漿清潔燃燒技術解決城市霧霾問題;市南科技局攜手中國科學報社,合作組織舉辦創新中國青島論壇……昨日,市南區「人才+科技」項目籤約儀式舉行,本次活動旨在發揮高層次人才的智力支撐作用,以科技創新促進全面創新,形成人才引領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生動面。合作項目內容涉及海洋裝備、微電子、集成電路等多個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泰山學者」等多位高層次人才,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集中簽約規格之高在市南區歷史上尚屬首次。
7個項目現場籤約
昨日,記者在市南區「人才+科技」項目籤約儀式現場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與青島光明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與青島特利爾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7個合作項目進行了現場籤約。本次活動旨在發揮高層次人才的智力支撐作用,以科技創新促進全面創新,形成人才引領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生動面。
近年來,市南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持續不斷集聚科技創新資源,著力加快高端人才引進。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有駐區院士14人,培育和引進「千人計劃」專家17人、「萬人計劃」專家1人、科技部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5人、「泰山學者」及產業領軍人才7人;市級以上科技孵化載體19個、科技創新平臺103家,「千帆計劃」累計入庫企業178家,高新技術企業淨增54家、同比增長135%,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在時尚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本次籤約合作項目內容涉及海洋裝備、微電子、集成電路、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 「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泰山學者」等多位高層次人才,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高校。
規格之高市南前所未有
本次「人才+科技」項目籤約儀式,出席的專家和參與的院校規格之高在市南區歷史上尚屬首次,將見證一批新項目在市南區落地。落戶的項目其引領性、創新性和成長性都非常突出,對於市南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者從市南區政府獲悉,下一步市南區將繼續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深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不斷聚集更多優秀的高層次人才,加快建設「市南區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持續推出「人才+文化」「人才+金融」「人才+健康」等一系列合作項目,覆蓋更多領域,匯聚更多人才,著力把市南區打造成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讓更多高端人才的創業夢想在市南實現。
高效實現項目落地
作為本次「人才+科技」項目籤約的一員,青島特利爾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瑞國深有感觸,「能夠籤約到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熱能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海,不僅對我們公司有質的提升,更是在我國水煤漿清潔燃燒技術方面會有新的火花迸發。 」李瑞國說,雙方合作研發的基於流態重構的水煤漿清潔燃燒技術,在城市供熱及工業園區熱電聯產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對於解決當前城市霧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李瑞國介紹,這項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是我國能源方面的一次大變革。他表示,我國是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國內的能源還需要依靠煤炭,因此如何高效的利用煤炭是當前我國急需解決的課題。霧霾的產生,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煤炭沒有清潔的高效利用所造成的。散煤的運輸都是開放式的,包括路途中的運輸都會有灑落,整個就是一個汙染的過程。國家曾做過統計,一千噸的散煤就有三到五噸灑落,灑在路上造成浪費和汙染,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揚塵汙染,揚塵也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瑞國表示,目前他們公司的產品已經投入市場,尤其是在工業和城市供熱這兩方面,很多供熱企業都在使用。 「將固態的煤變成漿體一樣可以流動,做到從工廠到客戶灌裝運輸,中途沒有灑落。而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熱能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海帶來的團隊,會為這個項目帶來更多的核心技術支持。」李瑞國說,這個過程市南區政府給了很大的幫助,多次牽線搭橋,只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高效實現項目落地。
出臺多項扶持政策
為進一步引進高層次人才,市南區政府在市級有關政策基礎上,結合全區實際率先出臺針對高層次人才的綜合性服務政策 《市南區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支持和鼓勵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所謂高層次人才,是指對市南區有直接經濟社會效益或能夠產生直接推動作用的各類人才,包括頂尖人才、高端人才、傑出人才、行業領軍人才四個層次。其中,頂尖人才是指諾貝爾獎、格拉芙獎等國際性重要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世界級水平的科學家,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
《辦法》在起草過程中,深入研究和對標深圳、上海等先進地區的人才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最大限度增強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根據《辦法》,市南區對高層次人才最高給予300萬元資金扶持,連續5年提供最高1000平方米辦公用房租金補貼,優秀人才團隊給予最高5000萬元資金扶持。
對新培育或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連續3年給予15萬元/年的公寓租賃補貼,或提供200平方米左右人才公寓,免租金使用3年;核心團隊成員經認定可連續3年享受15萬元/年的公寓租賃補貼。根據市場調研,該項補貼可滿足人才在青島沿海一線租賃到一處12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海景房。 記者樊蓉通訊員滕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