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行為都有啥?算法可學習識別

2020-12-05 科技工作者之家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用於過濾垃圾郵件的算法可以學習和識別水螅的行為。圖中,水螅的神經元已被綠色螢光指示劑所標記。

生物學家對動物行為的認知大多來自細緻的觀察和辛勤的記錄。現在,或許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供他們選擇了。據近日刊載在《eLife》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用於過濾垃圾郵件的算法可以從數小時的視頻中識別水螅的行為。

水螅非常原始,它沒有脊椎和大腦,但當它行進、覓食或者躲避捕食者時,似乎可以對它的行為方式進行預測並為電腦所識別。通過比較水螅的行為和其神經元響應情況,研究人員希望最終能了解水螅以及更高級的動物的神經系統。論文資深作者、哥大神經學家及哥大數據科學研究所成員Rafael Yuste說:「雖然科學家們已經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了果蠅的飛行和蠕蟲的爬行,但這是首次對動物行為進行系統性描述。既然我們已經能夠實時觀測水螅的整體行為,那麼我們也能進一步觀察它是否能學習,以及它的神經元如何反饋。」

在之前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論文中,Yuste及其同事實時記錄了水螅的神經元響應情況,並發現了4種控制不同行為的神經迴路。這為認識水螅的神經系統如何調節其行為奠定了基礎。

▲延時圖展示了水螅通過「翻筋鬥」行進的過程。

在最新研究中,Yuste等通過將水螅的整套行為進行分類而更進了一步。為了完成分類工作,Yuste等將「詞袋模型」分類算法應用於水螅的行為分析。算法通過對水螅行為視頻的循環分析,識別出了重複性行為。他們先對水螅10種之前已有記錄的行為進行了識別,然後觀測了其中6種行為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反饋。出乎研究人員意料,水螅的行為幾乎從不改變。Yuste說:「不論投食與否,還是開關燈光,水螅總是像勁量兔那樣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其動作。」

研究人員認為水螅很可能進化出了適應其環境的方式。目前,他們正使用其他方式刺激水螅,以觀察其是否會應激和學習。研究人員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模型破解水螅的神經代碼,進而展示其神經網絡如何產生行為。從水螅行為分析中習得的經驗或許對於涉及機器穩定性和精確控制的工程學分支也有借鑑意義。

編譯:雷鑫宇 審稿:阿淼

責編:南熙

英文連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這很AI」用人工智慧觀察水螅行為,這樁小事背後隱藏什麼圖謀?
    該有機體是一種水螅,一種與水母和珊瑚有關的微小動物,通常生活在池塘中。在過去,研究人員研究了該動物的神經系統,找出了它大腦的哪些部分促使了它的大部分行為。現在他們用人工智慧來追蹤所有這些行為,希望能搞清楚是如何成長起來的。該小組使用人工智慧算法,自動注釋蠕蟲般的水螅的行為,包括所有的擺動、樞軸、伸展和彎曲。
  • 推薦算法系統/人臉識別/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高級實戰課
    包含了推薦算法系統實戰、深度學習人臉識別實戰、深度學習對話機器人實戰等高級前沿的精品課程,下面分別介紹下各個實戰項目:1、推薦算法系統實戰首先推薦系統不等於推薦算法,更不等於協同過濾。推薦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從工程上來講是由多個子系統有機的組合,比如基於Hadoop數據倉庫的推薦集市、ETL數據處理子系統、離線算法、準實時算法、多策略融合算法、緩存處理、搜尋引擎部分、二次重排序算法、在線web引擎服務、AB測試效果評估、推薦位管理平臺等,每個子系統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當然大家肯定會說算法部分是核心,這個說的沒錯,的確。
  • 基於SVM和sigmoid函數的字符識別自適應學習算法
    當然,自適應學習的結果只是提高了對特定書寫者的識別率,但通過為不同人的筆跡特徵向量提供不同的識別模型,就能夠從總體上提高系統的識別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3720.htm  任何一種自適應學習算法都基於一定的識別方法。
  • 阿里AI再獲圖像識別冠軍,可將深度學習算法壓縮100倍
    DoNews 7月30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在CVPR 2019的低功耗圖像識別挑戰賽(LPIRC ,Low-Power Image Recognition Challenge)上,阿里AI獲得在線圖像分類任務第一名。這也意味著,阿里AI識別百萬圖像的算法,在手機上也能跑起來了。
  • 從傳統圖像算法到深度學習,文字識別技術經歷了這些變化
    文字識別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傳統圖像算法階段和深度學習算法階段。傳統圖像算法2012年之前,文字識別的主流算法都依賴於傳統圖像處理技術和統計機器學習方法實現,利用光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把印在或寫在紙上的文字讀取出來,並轉換成一種計算機能夠接受、人又可以理解的格式。
  • 新算法可識別與疾病相關基因
    新算法可識別與疾病相關基因 2020-12-02 04:54:47 責任編輯:張奧林 2020年12月02日 04:54 來源:科技日報參與互動   新算法可識別與疾病相關基因
  • 曠視科技 CSG 算法負責人姚聰:深度學習時代的文字檢測與識別技術...
    原標題:曠視科技 CSG 算法負責人姚聰:深度學習時代的文字檢測與識別技術 | AI 研習社 103 期大講堂 雷鋒網 AI 研習社按:隨著深度學習的興起和發展,計算機視覺領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 流行的機器學習算法總結,幫助你開啟機器學習算法學習之旅
    AI的ML領域是為實現非常精確的目標而創建的,它引入了多種算法,從而可以更順暢地進行數據處理和決策。什麼是機器學習算法?機器學習算法是任何模型背後的大腦,可讓機器學習並使其更智能。這些算法的工作方式是,為它們提供第一批數據,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算法的準確性的提高,額外的數據也被引入到算法中。
  • 皓圖智能:通過3D行為識別技術改變傳統安防監控
    藉助2D圖像技術的傳統監控設備中看到的平面影像無論多麼高清,都無法實現精準的行為識別。因此,如何利用新的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傳統安防監控痛點「迫在眉睫」。成都皓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伯克利/耶魯團隊於2014年底創立,公司致力於3D行為識別與分析、機器學習及大數據應用的研究,其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3D行為識別引擎,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人工智慧領域行為識別技術。
  • 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教學大綱)|向量|貝葉斯|算法|神經網絡_網易訂閱
    以貝葉斯學習思想貫穿始終,並適時與其他重要知識點(如支持向量機、深度學習)等進行交叉和關聯,便於讀者在形成良好知識體系的同時保持對整個領域知識的把握。  全書共14章和4個附錄,循序漸進地剖析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領域。
  • OpenAI提出Reptile:可擴展的元學習算法
    近日,OpenAI發布了簡單元學習算法Reptile,該算法對一項任務進行重複採樣,執行隨機梯度下降,更新初始參數直到習得最終參數。該方法的性能可與MAML(一種廣泛應用的元學習算法)媲美,且比後者更易實現,計算效率更高。
  • 研究揭示水螅「長生不老」的秘密
    原標題:研究揭示水螅「長生不老」的秘密  據新華社華盛頓12月25日電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多細胞無脊椎動物水螅具有「長生不老」的本領,因為它們的身體大部分由幹細胞構成,具備持續分裂的能力。   從1998年起,美國波莫納學院的研究人員連續觀察了水螅4年,用觀察樣本死亡率及生育率的變化來衡量水螅的衰老。
  • 技術| 基於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的變電站監控系統
    基於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無線通信技術和視頻監控技術,研究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的變電站基建安全行為監控系統。 4  成果分析 本研究基於視頻智能圖像識別和機器深度學習技術[1,2],結合電力行業工程建設特點,建立安全帽佩戴、工作服穿著、登高預警、安全區域檢測等識別規則,通過電腦、手機 APP、現場音箱等實時監測告警,實現具有安全行為智能分析的視頻監控系統,取代傳統人工監控,助力電網建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 人臉識別核心算法及技術解析
    1、在檢測到人臉並定位面部關鍵特徵點之後,主要的人臉區域就可以被裁剪出來,經過預處理之後,饋入後端的識別算法。識別算法要完成人臉特徵的提取,並與庫存的已知人臉進行比對,完成最終的分類。我們在這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8495.htm  · 基於LGBP的人臉識別方法  問題:  統計學習目前已經成為人臉識別領域的主流方法,但實踐表明,基於統計學習的方法往往會存在「推廣能力弱」的問題
  • 如何在行為識別領域奪冠?依圖有答案!
    在此次挑戰賽中,包括 Amazon、騰訊、大華科技、中山大學等上百支參賽隊伍參與了超過56000個複雜事件下的人體行為(包括排隊、打架、俯身、同行、跑動、滯留等)解析。視頻中行為識別是本屆比賽中的重點項目,目的是考察算法在複雜場景下對行為(包含多人追蹤、人體姿態、行為識別)的解析能力。
  • 應用、算法、晶片,「三位一體」淺析語音識別
    黃松延,浙江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前華為高級算法工程師,對深度學習及其應用有深入的研究,閱後若有所感,歡迎通過郵箱syhuang@chentao-capital.com或者微信號Nikola_629與他交流。人工智慧產業鏈由基礎層、技術層與應用層構成,同樣,智能語音識別亦由這三層組成。
  • 水螅「長生不老」秘密被解開—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電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多細胞無脊椎動物水螅具有「長生不老」的本領,因為它們的身體大部分由幹細胞構成,具備持續分裂的能力
  • 美首繪水螅活體神經元活動完整圖譜
    這一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突破性研究,將幫助科學家認識簡單動物如何通過神經活性控制自身各種行為,進而推廣到人類,為研究人腦甚至人類全身神經系統提供重要方法。水螅是與水母一樣全身透明的小型動物,擁有最原始的神經系統,結構簡單,只含幾千種神經細胞。這些細胞遍布全身,從而構建出網狀神經系統。
  • 語音識別算法有哪些_語音識別特徵提取方法
    語音識別算法有哪些_語音識別特徵提取方法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01 09:24:49   語音識別算法有哪些   本文列舉了幾種不同的語音識別算法
  • 法國研究人員研發新系統識別人類行為,準確率達...
    該神經網絡具有16384個節點,可擴展到數十萬個節點。同時,該系統基於水庫計算(Reservoir Computing)範式,經過訓練可以使用原始幀作為輸入,或使用定向梯度直方圖(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提取一組特徵,以訓練識別來自KTH人體行為資料庫中六個人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