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很多企業和產品也都已經淘汰,但是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雖然現在已經不再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卻一直在人們的腦海中。
曾經的小天鵝洗衣機,帶給人們方便,它也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從中國沒有洗衣機開始,就一直在進步,當時並沒有美的、格力、海爾這些品牌佔據市場,在洗衣機行列,一直都是小天鵝的天下,但是現在它卻倒下,被美的收購。
一、寶劍鋒從磨礪出
徐源雖然沒有上過大學,直到30多歲還在車間裡當普通的工人,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人,他用自己自學的知識,在25公分粗的鐵上打洞,別人一天就弄七八根,他一天就能完成150根。
廠裡有一段時間非常苦難,但是徐源卻拿到了廠裡最高的獎勵2元,在這樣的獎勵下,他不斷的努力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這才升到二把手的位置。
1978年。無錫陶瓷廠突然接到開會通知,領導下令陶瓷廠接到市裡的重要任務就是生產洗衣機,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讓陶瓷廠來生產洗衣機,但是事實就是如此,製造洗衣機的重任落到了陶瓷廠身上。
1989年,徐源受到領導賞識,正是挑起了小天鵝的大梁,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四五百號人的陶瓷廠,在當時要技術沒技術,要人才沒人才,很多人連洗衣機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但是命令大過天,很快無錫市政府和第二工具機電器廠與陶瓷廠合併,成立「無錫洗衣機廠」,這才有了勉強有了基本的製造能力,但是那個年代幾乎是什麼都沒有,全中國上下也非常希望中國能夠製造出自己的東西,為此各個行業都憋著這口氣。
沒經驗、沒見過這些都成為當時的問題所在,於是徐源就從國外買了一臺洗衣機,把剛買來時,放在廠子裡,引來了眾人圍觀,所有人都不知道這麼個大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當有人提出來這時洗衣服的機器時,所有人都懵了,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怎麼洗衣服。
當時徐源就把廠裡的優秀工人集合在一起,把剛買來的洗衣機給拆了,研究它的結構,照貓畫虎,開始琢磨這個東西。
第一個工藝就是鉗工師傅拿一個鉛皮圍出一個長方體,底下摳出一個小洞,放上電機,加上陶瓷工人通過自己的手藝製作出來的陶瓷膽,一個純手工打造的洗衣機就這樣完成了。
小天鵝從出生就受到如此多的關注,他是中國的產品,在那個物資和技術匱乏的年代裡,能發明一臺全自動洗衣機,是所有企業都希望的,它證明了中國人能自主製造家電,也是中國揚眉吐氣的第一步,能讓中國製造在世界上響徹雲霄,這一代人,克服了種種困難,才能有現在我我們。
二、小天鵝變成「白天鵝」
雖然是自己製作的洗衣機,但是這個洗衣機根本不能用,當時政府聯合整個無錫的力量,進行輕工業投資,就是為了造這麼一臺自己的全自動洗衣機。
為了打造中國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徐源把買來的洗衣機,拆解成200多個零部件,一個一個的研究,當時在國內很多部件都需要進口,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國內製造業的成本,製造出來的東西,價格自然也非常昂貴,很少有人能用得起。
為了打破這個局面,不管是政府還是徐源都給與大力的支持,輕工業部從日本引進了13000臺洗衣機的散件,來給無錫洗衣機廠8000臺。
中國也是克服了無數苦難,不分晝夜把東西拼湊出來,當時製造出來的洗衣機售價120元一臺,全自動要792元,這樣的價格與當時人均每個月30塊錢的消費完全脫機,根本不會有人買。
價格不僅貴,而且生產技術還達不到標準,很多洗衣機用不到3個月就壞了,各種漏電,漏水、噪音等問題接二連三,而且維修費用還特別高,在1988年,國家輕工業部組織的「產品滿意度」消費者調查中,小天鵝洗衣機首當其衝,成為最不滿意的產品。
因為質量達不到,工人們上下班的途中,一般都會反穿工作服,或者想辦法把工作服上的小天鵝標誌,給遮擋起來。徐源看到這種情況,也一直絞盡腦汁的想讓產品變好,但是他卻有心無力,工廠也只能靠著自己原有的產品和陶瓷來提供微薄的利潤支撐著工廠。
1987年,中國開始大量引進外國技術,徐源則是引進了松下全自動洗衣機的全套技術,兩年之後,根據模仿小天鵝生產出了外觀和松下,一模一樣的產品,更進行了5000次無故障運行,達到了國際標準,受到了中國民眾的喜歡,也是中國在技術上的一大進步。
不斷的改進和用戶體驗,讓小天鵝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通道,1997年,小天鵝上市,成為中國洗衣機的第一股,年產量從1990年4萬臺,增加到1999年255萬臺,十年間增長了60倍,營收也增長了67倍。自1996年以來連續13年銷量第一,成為洗衣機之王。
很多新婚夫婦,在拿到結婚證之後首先就是購買小天鵝洗衣機,小天鵝也因此受到大眾的歡迎,引起一波浪潮。
而徐源看到每一個購買小天鵝產品的顧客露出一張笑臉,他就會感到非常滿足,儘管此時的他已經頭髮發白,但是他經歷了小天鵝走向高光時刻,他的一生也與小天鵝緊緊的捆綁在一起。
三、青春永不變色
在徐源的牽頭下,小天鵝跟其他許多企業都形成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他還經常被受邀去日本和美國等國家,講授小天鵝洗衣機的營銷策略。
2001年,小天鵝「二次創業」,卻讓小天鵝發展再次遇到瓶頸,小天鵝各種家電業務開始大幅度虧損,2002年,小天鵝的業績首次出現困境,淨利潤虧損也是達到了5.65億元,當無錫國資委意識到問題所在是,開始想辦法解決,但是它處理的方式卻葬送了小天鵝的未來。
在2003年,政府與南京斯威特籤署了轉讓協議,讓過小天鵝成為江蘇民企百強,這成了小天鵝的「賣身契」,但是顧客也希望小天鵝能發展的更好,可是誰也沒想到,小天鵝「嫁錯了人」。
隨著小天鵝加入斯威特之後,徐源等一些創業元老也都相繼退休,在他們退出的兩年後,在2008年,小天鵝經歷了從國企變成民企,這種「繡球」般的小天鵝被扔給了美的,又成為民企,曾經輝煌的「白天鵝」也最終倒下。
徐源在退休之後,又應聘了許多雜誌和董事會,成為了他們的顧問,可謂「青春永不變色,夢想依舊在路上。
小天鵝在被美的控制後,情況逐漸好轉,淨利潤也在不斷的增長,小天鵝也成為美的多元化發展中的一環,美的收購小天鵝之後,將旗下的榮事達洗衣機業務也裝入小天鵝,小天鵝也被美的成為集團內最優質的資產之一,但是小天鵝卻不在市場當中。
在時代的發展下,造就了小天鵝,但是卻因為時勢磨滅了小天鵝的未來,但是徐源曾經為小天鵝做出的貢獻,許多人都有目共睹,雖然現在年事已高,但是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裡」身上的品質,值得很多人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