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一則微頭條,說是「伊春市南岔林區的交警路遇一隻約400公斤的黑熊」,然後該作者還科普了黑熊在東北俗稱「黑瞎子」▼
其實我還沒有點進去,僅從封面的圖片就知道,他肯定認錯了,這不是黑熊,而是棕熊,是「正宗」的烏蘇里棕熊,國內一般稱東北棕熊。另外,這頭棕熊目測沒有400公斤,而黑熊就更不可能長到400公斤了。
▲這是他微頭條裡的第一張圖,是張正面照。雖然這傢伙烏漆嘛黑的,但它胸前沒有亞洲黑熊標誌性的「V」字形白斑,而且兩頰和頸部的毛髮不長,體態也和亞洲黑熊區別很大。
▲這是他微頭條裡面的第二張圖,外貌特徵非常明顯,高聳的肩峰、較長的吻部、圓潤的身材、頸部整齊較短的毛髮,也足以證明它是烏蘇里棕熊。
▲這才是真正的亞洲黑熊,俗稱的狗熊、熊瞎子、黑瞎子就是它。胸前一大塊白斑(部分個體呈黃色),呈現「V」形或月牙形,也被稱為月熊。頰後及頸部兩側的毛髮很長,形成兩個半圓形毛叢,像戴了一條圍脖。
在現存的八種熊當中,除了辨識度極高的大熊貓、北極熊和眼鏡熊之外,其餘的5種熊時常被認錯,尤其是亞洲黑熊和美洲黑熊,我們一般所稱的黑熊是指亞洲黑熊。
左邊是亞洲黑熊,右邊是美洲黑熊
我時常在網上看到一些講述亞洲黑熊的文章裡配的圖全是美洲黑熊,這也不完全怪他們不認識,因為在網上搜索「黑熊」的圖片,出來的結果裡美洲黑熊的圖片居多,我以前寫過文章講述過這兩種熊的簡單區分方法。
普通的棕熊辨識度也很高,但烏蘇里棕熊和北海道棕熊卻是例外(有不少生物學家認為這兩個亞種應該合併為一個),它們當中有不少毛色是深黑色的,不了解的人看到這麼個黑黢黢的大熊,第一反應就是「長得這麼黑,肯定是黑熊啦!」
烏蘇里棕熊的特徵之一就是黑,它可以稱得上是最黑的棕熊亞種。
Wikipedia描述:東北棕熊,又名烏蘇里棕熊、東北馬熊,是棕熊的一個亞種,分布於西伯利亞、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和北海道,與堪察加棕熊相似,但毛色更黑、頭骨更長。
《中國動物志》描述:(東北棕熊)個體很大,雄性成體顱基長平均達350毫米以上。毛被顏色有變異,多數個體為棕黑色,約三分之一的個體背部毛毛尖灰白色,使毛被呈淡褐色,四肢棕黑色,獵民稱為「沙裡乾子」。
《中國獸類野外手冊》描述:棕熊是分布最廣的陸生哺乳動物。不同種群體型變化較大,依賴於食物的可利用性和棲息地。在熊科動物中表現出顏色和體型方面的最大變異——從暗黃色到黑色到紅色——這導致了該種有超過200個異名。
棕熊的分布範圍地跨亞歐北美三大洲,數量眾多,亞種近20個,地域差異極大,除了體型之外,還表現在毛色上。
一般人印象裡的棕熊是這樣的,毛色呈標準的棕色。▼
但還有這種金色毛髮的▼
這種毛色的棕熊在歐洲較為常見▼
這種毛色的個體在敘利亞棕熊裡比較常見▼
而毛髮棕黑的個體在烏蘇里棕熊當中很常見▼
這頭烏蘇里棕熊黑成這樣,加之頸部有一圈突起的毛髮,很容易被誤認為黑熊▼
北大興安嶺地區棕熊母子在小路上溜達,幼熊還算正常,母熊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
珍b島的烏蘇里棕熊,膘肥體壯的▼
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的烏蘇里棕熊(原作者也把它認成了黑熊)▼
張廣才嶺的烏蘇里棕熊▼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
吉林汪清的▼
黑龍江穆稜的▼
俄羅斯那邊的烏蘇里棕熊,黑得也很徹底▼
前面說過烏蘇里棕熊和北海道棕熊親緣關係很近,不少人認為它倆是同一亞種,北海道棕熊裡面也有不少毛髮棕黑的個體。
北海道的棕熊跑到城裡的馬路上溜達,後來被射殺了。在日本,棕熊進入居民區域基本都會被射殺,北海道的野生棕熊約有2000頭,日本人可能覺得太多了,或者是「三毛別事件」留下了心理陰影▼
這是日本前幾年因闖入農場被射殺的一頭棕熊,新聞報導說有3米高400公斤重,這拍攝角度看起來太恐怖了,壓迫感十足▼
另一個角度看起來就正常多了,不過仍然很大▼
烏蘇里棕熊和北海道棕熊為何這麼黑?我猜測可能與生存環境有關。它們生活在亞洲溫帶季風區的茂密森林裡,黑色的毛髮更利於在陰暗的樹蔭底下隱藏自己,也有利於在冬眠的地倉裡隱藏身軀,還能吸熱和保存更多熱量(但是生存緯度比烏蘇里棕熊更高的棕熊卻沒它這麼黑,所以這不是主要原因)。
總之,長得黑的不一定就是黑熊,棕熊也有長得黑的,但不管是黑熊還是棕熊,都是危險的猛獸,切勿去招惹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