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蟲如何適應地球自然環境?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葉謙

  想像一下可能在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動物世界》中出現的場景:在熾熱的陽光照射下,一望無際的沙漠猶如一片黃色海洋。連綿起伏的沙丘是這片海洋的波濤。那些高達300多米的沙丘讓人對大自然頓生敬畏。白天,在乾涸的沙漠中,人們很難看到活動的生物。而當夜幕降臨後,溫度迅速下降,人們就會發現生物活動的蹤跡。鏡頭此時所追尋的是一隻黑色的甲蟲。它不知從何處而來,卻向著沙丘的頂部奮力爬去。幾百米的距離,對於一隻身長2釐米的小甲蟲而言,猶如萬裡長徵。那麼,這個小甲蟲努力登頂的原因是什麼呢?

  跟隨甲蟲攀登的同時,人們注意到,隨著夜色越來越濃,沙漠溫度下降得更快了。如果在月色下仔細看,一層輕霧正在地面瀰漫開來。霧氣隨著夜色加深變得更濃,而甲蟲也成功登頂。此時,只見它的背部突然開始出現眾多的細小水珠,這些水珠越聚越多,最終一顆大水珠出現,並沿著甲蟲弓形後背滾落入其張開的嘴中。至此,人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甲蟲奮力登頂的原因:它是為了在乾燥的沙漠中獲取維持生命的水分。

  上面這個場景並不是虛擬的,它每晚都會在非洲著名的納米布沙漠中上演。

  納米布沙漠位於地處南部非洲的納米比亞。而納米比亞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以沙漠命名的國家。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它是在乾燥熱風上億年的吹蝕下,由大西洋非洲海岸山中的巖石風化為細沙和粉塵形成的。在當地語中,納米布是「遙遠的乾燥平地」的意思。

  大自然充滿了奇妙,在這樣一片乾燥的沙漠中,竟然還有生命存在。其中,尤其一種被稱為納米布沙漠甲蟲的昆蟲受到科學家的關注。

  生命離不開水,納米布沙漠甲蟲所食的食物中含有很少的水分,它們的身體結構也不可能讓其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水源。那麼,這些甲蟲是通過什麼方式尋找到水,並在沙漠裡自由自在地生活的呢?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納米布沙漠甲蟲是生命適應地球自然環境的奇妙代表。

  原來,與世界上其他沙漠不同,儘管納米布沙漠常年不下雨,它卻是世界上霧最多的沙漠之一。在晚上,沙漠地面溫度迅速下降,當大西洋飽含水汽的熱浪衝向納米布沙漠時,溼熱空氣在地面遇冷凝成霧。而物理學原理表明,空氣中的水汽可以在溫度比較低的物體表面凝結成水珠。當夜晚來臨時,甲蟲們一方面努力攀登到沙丘的最高點,以便獲得最多的水汽;另一方面,它們的體溫也已低於氣溫,水珠在甲蟲背上便逐漸形成了。特別奇妙的是,納米布甲蟲經過千萬年的進化,在它們的翅膀上形成了一種超級親水的皮膚,同時其背部還生成了一種超級防水凹槽。作為自然環境與生物進化共同合作的產物,甲蟲將大氣霧中的微小水珠吸聚在它的皮膚上,然後順著防水的「溝渠」流下,最後一滴滴進入到甲蟲的口中。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如果氣溫、溼度以及甲蟲的體溫都特別合適的話,甲蟲在一夜之間就能喝到相當於它們體重40%的水。

  過去,在沙漠和其他乾旱地區,從空氣裡收集水的系統由於需要運轉冷凝設備而耗電巨大。通過對非洲納米布甲蟲的研究,科學家研究發明了一種利用地表空氣和涼爽的地下環境間的溫差從稀薄空氣中收集水分的裝置。利用這一裝置,不管空氣多麼乾燥,只要包含水分子,就能通過把空氣溫度降低到冷凝點的方法,提取出水分。初步的實驗表明,在最乾旱的沙漠地區,新裝置從每立方米的空氣中能夠收集到11.5毫升水。

  自然界生物適應地球環境的過程,也許會給人類帶來有益的啟示。(作者葉謙,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全球環境變化人文影響中國委員會副秘書長。)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5年8月20日三版  責任編輯:王若嘉)

相關焦點

  • 無翅甲蟲如何橫渡大洋
    1923年起,有種理論推測這種甲蟲是利用漂流遷徙。黃博士注意到這個假設從未得到驗證,於是開始研究起了象鼻蟲。不過黃博士在美國實驗生物大會上表示,象鼻蟲並不能適應在海水中漂流。因為經過試驗,57隻成蟲均於兩日內死亡,所以象鼻蟲成蟲並不能適應海上的漂泊流浪。但這不代表象鼻蟲幼蟲就不是優秀的水手。這類象鼻蟲有在植物果實內排卵的習慣。這種生在紅樹林中的樹被稱為「毒魚木」。
  • 甲蟲飼養風潮傳入青島 記者探訪甲蟲養殖玩家(圖)(2)
    小陳告訴記者,甲蟲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光鍬形蟲就有2000多種,視品種的稀有度、外型和體積,每隻甲蟲的價格從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基本上體型越大越值錢,甚至每大1毫米,價格就能差上千元。記者從國內的一些甲蟲交易網站上看到,大量名貴精品甲蟲成蟲主要是從日本公司購入,每個月都有一些名貴甲蟲發布交易信息。
  • 走進奇妙的甲蟲世界:佔地球四分之一動物物種
    事實上,節肢動物——螞蟻蜘蛛蠍子等等——才是真正統治地球的主人。在節肢動物中,甲蟲無疑是最為成功、最為多樣也是最被低估的一類。世界上的甲蟲種類達到驚人的40萬種,而據科學家估計,等待被發現的甲蟲可能還有350萬種。換句話說,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動物物種屬於甲蟲。記住,是四分之一!
  • 小夥為養甲蟲扎進深山4年 養了3萬多隻甲蟲
    26歲的溫州帥小夥黃賽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在侍弄著寵物甲蟲。   「我喜歡甲蟲,我相信養殖寵物甲蟲會成為我一輩子的事業,如果另一半不能接受我喜歡甲蟲,我寧願單身。」黃賽說。黃賽和6個小夥伴就在這裡養殖寵物甲蟲。   黃賽在淘寶上開了一家甲蟲店,雙十一這天,寵物甲蟲銷售了近兩萬元,最貴的「長戟大兜」要千元一隻,除了外形威猛,這種甲蟲由蟲卵變為成蟲需要2年時間也是賣得貴的原因之一。   其他的甲蟲都在數百元和幾十元之間不等。「看外形也看生長時間,最主要的是看稀有度,越少價格越高。」黃賽說。
  • 甲蟲的硬殼是怎麼來的?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姬俏俏  甲蟲(Coleoptera),是鞘翅目昆蟲的統稱,因身體外部具有「堅硬的盔甲」,使其與其他昆蟲區別開來。作為昆蟲綱中最大的目,目前全世界的甲蟲有183科,超過40萬種被描述,佔全世界所有物種的25%。
  • 地球上乾旱少雨,自然環境最接近火星的地方,人們如何生存
    所以這裡又被稱為地球的「幹極」。這裡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自然環境的地方,美國探索宇宙的科學家常年在此進行科學研究,這裡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來度量因為乾旱少雨,相對空氣汙染也比較少,能見度超過了地球任何一個地方,這裡是全世界觀星愛好者的旅行聖地,南美最大的觀星站就建造在這裡
  • 如何飼養帥氣的大甲蟲
    自從人類開始研究甲蟲之後,不管在於其藥用價值還是觀賞價值,總之發現了不少的秘密,有一部分長的帥氣的甲蟲已經可以完全的人工飼養了,尤其是中國臺灣和日本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環境,生物會如何進化?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帶來了一波科幻熱,影片中地上的環境因為地球在遠離太陽而變得異常寒冷,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人類都居住在地下城裡。那麼,除了人類,地球上還有那麼多生物,在這種地球環境下,生物又該如何進化呢?
  • 揭秘甲蟲!看甲蟲如何拖走比自身體重1140倍的東西!
    通訊員 沈春英 沈騁記者 汪玲 文記者 王翔 劉斌兵攝甲蟲的力氣有多大?甲蟲有什麼神奇的本領?周三上午,第四屆浙江省中小學生自然筆記大賽戶外課《甲蟲大力士》在西溪溼地舉辦,在課堂上,小甲蟲變身大力士讓小朋友們刮目相看!甲蟲初印象,傻傻分不清?小朋友對萌噠噠的甲蟲興趣都非常大,但是不是都認識這些小甲蟲呢?
  • 《變形記》(上)▏從甲蟲的角度看世界
    「我變成了一隻甲蟲。——卡夫卡《變形記》卡夫卡的《變形記》裡,銷售員格雷郭爾在睡夢中醒來之後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後逐漸被人們拋棄的故事。當他變為甲蟲後仍然在想自己的工作,想著自己應該為了家庭生計奔波勞碌,想著自己應該如何應對員工主管,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當他變為甲蟲也無法放下自己身上的擔子,他變為甲蟲的巨大又使他感到沉重的軀體是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壓力的具象。他蟲的外形讓他和這個社會逐漸隔絕再被自己的親人甚至這個世間所拋棄,出於對家人的愛與對這樣情況的無奈和絕望致使他逐漸走向死亡。
  • 廣州海關連續截獲3批外來物種活體甲蟲
    被截獲的活體甲蟲。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大林 通訊員關悅攝影報導)近日,廣州海關在進境郵包中連續截獲3批共41隻活體甲蟲成蟲,經初步判定均屬外來物種。目前,海關已依法對這3批甲蟲進行截留。海關人員現場開拆後,發現郵包內實為透明塑料盒包裝的活體甲蟲成蟲,包裝上還寫有「戰神」「亞克」等字樣。6月9日,廣州海關在來自中國臺灣的名為「文具樣品」的郵包內再次查獲使用透明塑料瓶包裝的甲蟲成蟲。上述查獲的3批活體甲蟲成蟲共計41隻。
  • 小夥為養甲蟲扎進深山4年 養了3萬多隻甲蟲,最貴的千元一隻
    26歲的溫州帥小夥黃賽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在侍弄著寵物甲蟲。  「我喜歡甲蟲,我相信養殖寵物甲蟲會成為我一輩子的事業,如果另一半不能接受我喜歡甲蟲,我寧願單身。」黃賽說。黃賽和6個小夥伴就在這裡養殖寵物甲蟲。  黃賽在淘寶上開了一家甲蟲店,雙十一這天,寵物甲蟲銷售了近兩萬元,最貴的「長戟大兜」要千元一隻,除了外形威猛,這種甲蟲由蟲卵變為成蟲需要2年時間也是賣得貴的原因之一。  其他的甲蟲都在數百元和幾十元之間不等。「看外形也看生長時間,最主要的是看稀有度,越少價格越高。」黃賽說。
  • 方寸之間賞析甲蟲之奇
    無論是皚皚雪山、漫漫戈壁,還是密密叢林、大山河川,乃至土壤深處,除了海洋之外,地球上到處都有甲蟲旺盛的生命存在。甲蟲擁有一對堅韌的外翅,三對矯健的足又有飛翔之翼,大大提升了它們覓食、求偶、避敵、擴散等方面的生存能力。如果說蝴蝶代表昆蟲的陰柔之美,那甲蟲就是昆蟲陽剛美的傑出代表。甲蟲有著高強的抗逆性與旺盛生命力,堪稱昆蟲界的「赳赳武夫」,是當之無愧的「蟲」中之王。
  • 先正達與大自然保護協會合作,推進以自然環境為導向的創新
    此次合作意在展示一家公司如何通過將可持續發展科學納入其決策過程並開發全新的方式服務農戶,來重新評估其商業戰略的。雙方正在探索在新的精準農業解決方案、作物覆蓋、蟲害綜合防治、生物解決方案、遙感和分析、改良種子品種和其他新技術領域的投資機會。通過合作,大自然保護協會和先正達將致力於發現和測試令農戶和環境受益的新的創新和技術,並且受益的速度和規模也將超過任一組織單獨可實現的水平。
  • 甲蟲 是外星人?!
    正當警方困惑的時候,附近的一位小朋友捉到了一種3隻角的「甲蟲」其實,這是早期日本經典特攝劇傑克奧特曼中的一個片段片子中這隻有著三隻角的甲蟲正是來自宇宙的外星人!傑克奧特曼中曾經出現過的宇宙甲蟲,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隻宇宙甲蟲有著鍬形蟲與獨角仙的綜合特徵。片中出現的甲蟲正是我們所熟知的「大鍬形蟲」,以及「獨角仙」。
  • 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蟲,從不進食!
    在農村裡,經常會見到一些甲殼蟲、天牛之類的東西,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還用它們來玩耍,不過它們的體型都很小,在我們看來根本微不足道,那你見過世界上最大甲蟲嗎?這種甲蟲的體長加上觸鬚的話可達23釐米之長,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 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從崇拜、改造、徵服自然到謀求協調發展
    自然環境是指生物生存所處的自然區域及狀況,有多種自然地理要素來組成,包括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等,是相對於人文環境的一種表述。我們可以把整個地球看成是一個自然環境,是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任何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都在和自然環境發生著物質和能量交換。
  • 寵物甲蟲飼養常見問題
    答:可以 兜蟲的糞便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 一方面可省去清楚兜蟲糞便的麻煩 又可省下買肥料的錢 是一舉兩得 蛹期與成蟲期飼養常見問題1:幼蟲在容器底部化蛹 會不會造成羽化不全或死亡? 答答:若幼蟲在容器底部化蛹很容易造成成蟲羽化不全 因為容器底部太光滑 羽化時甲蟲必須翻正 若太光滑則甲蟲不能順利翻正就很容易造成羽化不全或死亡2:買回來的或飼養的甲蟲成蟲還會不會長大?
  • 甲蟲月裡話甲蟲
    全世界大約有275000種甲蟲,而且每年都有新的種類出現。在昆蟲世界裡,甲蟲是最大的一個家族,約佔昆蟲總數的40%。多數甲蟲長有硬殼,它們有發育不全的翅膀,靈活的腿,以及貪婪的嘴。每年一到火熱的七月,眾多的甲蟲便登臺湊趣。有的在水裡爬行,有的在林中散步,有的在田邊飛旋。七月,也被稱為甲蟲之月。
  • 《爐石傳說》鋼鐵甲蟲怎麼樣 新卡鋼鐵甲蟲圖鑑
    爐石傳說在2月12日開放了迦拉克隆的覺醒第四章,在第四章中玩家們可獲得8張新卡,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這張新卡的表現如何呢?下面小編帶來了爐石傳說迦拉克隆的覺醒第四章... 爐石傳說迦拉克隆的覺醒第四章新卡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