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環境,生物會如何進化?

2020-11-27 一到無窮大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帶來了一波科幻熱,影片中地上的環境因為地球在遠離太陽而變得異常寒冷,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人類都居住在地下城裡。那麼,除了人類,地球上還有那麼多生物,在這種地球環境下,生物又該如何進化呢?

根據進化論的觀點,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之一。地球遠離太陽的過程會形成自然環境的變化,那麼這個自然之手肯定會將現存物種進行一番篩選,留下那些適應環境的物種,淘汰那些不適應的物種。

地球環境會如何變化

根據電影和小說的設定,地球停止自轉,晝夜變得很長。也就是說,有的地方很長時間處於白天,有的地方很長時間處於黑夜。這有點類似於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的極晝極夜現象。然後隨著地球的遠離,地表氣溫降低,正如影片中呈現出來的冰封的場景。

自然選擇

這種環境的變化帶來兩大問題:一是陽光的問題,一是低溫環境問題。

陽光的問題造成影響最大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問題主要在於植物生物鐘的改變。過去那種習慣了24小時更替一晝夜的植物,白天光合作用製造氧氣,晚上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現在面臨白天和黑夜都變長的局面。那麼,能發展出適應新的環境的生物鐘的植物就能留存下來。

低溫的問題則是對絕大部分生物的考驗。氣溫的降低是發生在短時間內的(小說中僅僅幾十年時間),可以預見,現有的大部分植物都不適應這種變化,它們會成批地死亡。也可能會有少數的植物適應,參考北極圈內的植物,可能主要留存下來的是地衣、苔蘚,或者少量零星分布的稀疏針葉林和灌木。動物則會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化、食物資源的減少而數量迅速減少。其他生物也會因低溫環境的出現而發生改變。

北極圈內的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陽光並不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現有地球上就存在著不依賴陽光的生物群落,如海底黑煙囪附近的生物群落。海底黑煙囪是海底的熱液噴口,通常分布在火山活動的地方。這裡的生物群落包括巨型管蟲、蝦、葡萄蟹、海螺、貽貝等複雜動物,它們靠這裡生存的古菌所產生的化學物質如葡萄糖來生存。而古菌也不需要陽光,而是依賴熱液噴口海水中的氫氣、硫化氫等物質來形成葡萄糖和硫酸。

海底黑煙囪

所幸地球上還攜帶著大量的水,這才是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條件。雖然海洋表面會冰封,但因為地熱的存在,仍然會有大量的液態水,這就給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礎。水是地球生命發生化學反應的重要溶劑,沒有水,很多重要的化學反應無法發生,生命也就無法存在。即使像海底黑煙囪附近的生物群落,它們可以脫離太陽而存在,但是絕不能脫離水而存在。

人工選擇

以上討論的是在沒有人幹預的情況下自然對生物物種的選擇,可是別忘了,我們還有人工選擇。只要有能源,人類可以選擇一些生存必須的物種保護下來。人工選擇雖然看上去不如自然選擇那麼強大,但也是生物進化中的重要推動力。

《流浪地球》中設想的地球流浪時間為大約2500年,這個時間看似很長,但對地球上如此眾多的生物來說,只是很短的一段進化時間,雖然會有大量的物種滅絕,但也有適應環境的物種留存。等到地球找到新的太陽,仍然會恢復生機盎然的狀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三個多世紀前,天體物理學家們發現太陽的演化將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變成一顆巨大且暗紅的巨星,地球將在這次氦閃中被汽化。這一切將在四百年內發生,現在已過了三百八十年。太陽的災變將炸毀和吞沒太陽系所有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所以,人類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
  • 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還遠遠不夠,地球海洋潮汐消失了,赤道旁邊的水開始瘋狂的朝南北兩極湧去,一個超級大海嘯出現了。更糟糕的是:我們的地軸開始了搖擺,開始了「社會搖狀態」一會與太陽軸平行,一會又指向了太陽,一會又晃回去,總之地球失去了穩定的四季和溫帶寒帶熱帶的劃分,整個地球環境開始了瘋狂變天模式。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說起《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春節檔播出後,人們就已經被這部中國的科幻電影給刷屏了,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因此觀眾們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
  • 人類進化能力超越地球任何生物,或許並非地球原始生物,來自太空
    為什麼其他的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慢慢變弱,而曾經弱小的人類卻成為了地球上面的最強者?實際上,儘管現在我們的科學家已經能夠研發裝備讓我們探索月球,探索宇宙,但我們對於自身卻還是一無所知。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表示,人類實際上就是由猴子進化過來的,但這個觀點卻很難讓所有的科學家認同,因為假如是猿猴變成了人類,那為什麼並非所有的猿猴都變成了人類,這一部分先進化成人類的猿猴究竟在當時發生了什麼。一些科學家們大膽的猜測,人類或許根本不是地球上原始的生物,而是來自遙遠的外太空。
  • 《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危機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研究影片中人類面對危機所創造的物品,這些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一一實現,人類文明的出現不過七八千年,進入工業文明也不過三百多年,但對地球環境的過度開發,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危機,所以現今的科學一直在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在未來可以與地球共存。
  • 《流浪地球》中的氣候與地球的最終伊甸園
    2030年,聯合國向全世界公布「流浪地球」計劃,同年,生物備份工程啟動。2034年,行星發動機模型成熟,由具有大型基建工程建造經驗的中國政府主導建設,同時,世界各地開始大規模建造地下城,作為2500年人類生活的空間。
  • 地球暖化與生物進化
    這些現象在進化生物學上叫 「遺傳漂變」,同種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生態環境,其子代發生等位基因漂變,使子代在基因上與環境擁有更好的適合度。導師的話道出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與規律,即環境變化改變著生物,因而引發生物進化與滅絕現象的存在。存在就要演化或進化,死亡就是演化過程片斷記錄,遺存與滅絕,這是生態環境中生物漸變過程的必然結果。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吳京《流浪地球》要把地球推出太陽系,如果實現了你會怎麼樣
    電影《流浪地球》電影《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
  • 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進化的?
    大約15億年前,第一個多細胞生物出現了。今天存在的所有動物都有著相同的祖先,它是一種生活在水裡的小蟲。然而,這只是多細胞生物的開始。爬行動物繼續進化,直到出現了第一隻恐龍。隨後,恐龍又進化出了鳥和蜥蜴。哺乳動物在這個時期已經很常見了,但是它們的體積很小,也不是陸地的主宰者。
  • 《流浪地球》中最大的「漏洞」,研究員:推動地球等於自取滅亡?
    引言:今年春節檔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成功逆襲成為了票房冠軍,它就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特效可以說十分精良,觀眾們看了之後直呼過癮。然而它畢竟是科幻片,有專家指出了電影暴露出來的最大「漏洞」,推動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地球上第一個細胞如何進化誕生的?
    地球上最早的原核生物被認為在大約40億年前首次出現在地球上,也就是地球形成的幾億年後。關於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第一個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在科學上都只是猜測,因為這些事件不能在實驗室中重複,儘管如此,有幾個實驗為這一過程的某些步驟提供了重要證據。
  • 地球沒了大氣層會怎樣 流浪地球有實際意義嗎 噴氣式飛機真沒法飛
    《流浪地球》依然在各大影院上映,口碑票房雙豐收,都有點不足以形容《流浪地球》現在的情況了,當然如果是把好壞兩種口碑都結合在一起的話,票房或許還有點不夠看,我們在這裡拋開那些所謂「跪久了」的人不談,說說那些在生活中,是非常科學非常常識性,卻被人拿來在電影中吐槽的問題吧,相信大家在關注小破球的時候
  • 《流浪地球》中叛軍的結局會有怎樣結局
    小說《流浪地球》裡,在流浪時代,出現了個謠言,認為太陽根本不會爆炸,是聯合政府欺騙了人民,要建立獨裁帝國。各地發生了叛亂,叛軍勢力壯大,聯合政府軍節節敗退,最後的五千多人為地球發動機免遭破壞而投降,叛軍將他們立刻處死。而將他們出死後,太陽立刻爆炸了,圍觀者目瞪口呆。地球繼續流浪。
  •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善和惡這類字眼放到科學中是不嚴謹的,所以需要對它們的含義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惡意則相反。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劉慈欣《三體2:黑暗森林》)劉慈欣還說過:「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鏈則可能延伸得很長,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戰役那樣的事已經發生了。」
  • 地球海洋裡會進化出智慧生物嗎?
    地球生物——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經過了30多億年,但人類文明從文字的出現到現代科技大發展,只經歷了短短的5000多年。如果把地球從生命誕生到現在定義為一年,那麼人類最早的祖先古猿則誕生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的18點30分左右,人類文字誕生的文明則是在這最後一天最後一分鐘即23時59分30秒才出現。
  • 《流浪地球》會有續集嗎?製片人給出回答,有的話劇情如何發展?
    《流浪地球》會有續集嗎?製片人給出回答,有的話劇情如何發展?電影的結局似乎還有再續的可能,因為故事未完,流浪地球的過程中,還將遇到神秘莫測旅行。編劇同時也是製片人的龔格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一開始對這個影片是悲觀的,沒想到會有這麼大成功,至於會不會有續集?龔格爾說要等到電影工作徹底結束,到那時才會與郭帆導演討論續集的事情,他覺得肯定會有,但一切都是未定之數。
  •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哪裡?原來在誕生前一直在宇宙中「流浪」
    地球上生命究竟是怎樣出現的,這個問題纏繞了人類社會很久,但至今沒人可以信心十足地給出答案。這個問題就如同「我是誰,我從哪裡,我到哪裡去」一樣不同的人帶來的觀點就不同,在無數次的爭論、探討中,有人提出了目前普遍可以接受的想法,生命是從慢慢進化而來的。
  •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太陽系平衡會被打破,地球的命運會如何?
    太陽的存在,讓太陽系能夠保持穩定平衡的狀態,一個穩定的星系環境才能夠讓地球誕生生命,生命才會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進化演化,並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可見,太陽可以稱得上是太陽系的定海神針,是地球生命的原始母親,沒有它不會有太陽系的存在,更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