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一直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長,世界之主宰,但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過天真。事實上,節肢動物——螞蟻蜘蛛蠍子等等——才是真正統治地球的主人。在節肢動物中,甲蟲無疑是最為成功、最為多樣也是最被低估的一類。世界上的甲蟲種類達到驚人的40萬種,而據科學家估計,等待被發現的甲蟲可能還有350萬種。換句話說,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動物物種屬於甲蟲。記住,是四分之一!
你不可能將這40萬種甲蟲都放進一本書裡,但在帕特裡斯·布沙爾(Patrice Bouchard)的新書《甲蟲之書》(The Book of Beetles)中,他向我們展示了600種最令人驚嘆,適應性最為奇妙的甲蟲。每張甲蟲的圖片都是以實際大小拍攝,然後再進行放大。從河狸身上微小的寄居甲蟲,到體型巨大的大角金龜,這本書讓我們走進了神奇的甲蟲世界。
關於甲蟲,第一個問題是:是什麼造就了甲蟲?甲蟲是鞘翅目昆蟲的通稱,其最明顯的特徵便是具有鞘翅。鞘翅是前翅,質地堅硬,可以保護膜質的後翅。布沙爾說:「甲蟲與其他昆蟲的區別還在於具有咀嚼式口器。它們用於飛行的後翅,在平時摺疊置於鞘翅下方。」一些種類已經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如放屁蟲(步行蟲科步甲屬的種類),它們在受到威脅時能從腹部末端噴出刺激性熱霧,以此進行防禦。
正是鞘翅的存在,使甲蟲成為地球上最為成功和多樣的昆蟲。「甲蟲的鞘翅有很多作用,包括在飛行中保持平衡,保護身體在狹窄環境中免受擦傷,以及抵禦掠食者,」布沙爾說,「鞘翅下方還能儲藏氣泡,使甲蟲能在水下進行呼吸。另一些種類在鞘翅和身體其他部分之間具有密閉的空腔,能減少水分喪失,使它們在嚴酷的沙漠環境中存活下來。」
甲蟲具有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們的幼蟲和成體通常不會發生資源競爭,而且它們的食物範圍之廣令人稱奇。食肉甲蟲能把屍體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許多博物館和實驗室正是利用它們來製作骨架標本。甲蟲的食物還包括木頭、花粉、真菌、糞便,有的甚至以行軍蟻的分泌物為食。
翻開《甲蟲之書》,我們可以看到,甲蟲在各自擅長的事情上已經走得很遠。鍬形蟲具有巨大、誇張的大顎,能用來對抗天敵以及與同類打鬥,爭奪食物、配偶等;南洋大兜蟲用誇張的角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長滿細毛的Emus hirtus,看起來就像一隻大黃蜂,這可能正是一種聰明的擬態手段。有些甲蟲的腳上具有厚厚的剛毛墊,能幫助它們在落葉上健步如飛;一些沙漠甲蟲利用特化的腳在沙子中挖掘洞穴,以防止體溫過熱。
除了海洋,你幾乎找不到沒有甲蟲存在的棲息地。正因為如此,人類與甲蟲的接觸無處不在,但通常並不是以太友好的方式。有些甲蟲是主要的農業害蟲,在16世紀的一個法國小鎮,人們甚至對象鼻蟲進行了審判。我們不知道那次審判的結果,因為當時的法院記錄已經被「老鼠或某種蟲子吃掉了」。
在古代遺蹟中,甲蟲也有著重要地位。古埃及人將神聖糞金龜視為太陽神凱布利的聖物,認為每天經過天空的太陽就像神聖糞金龜在滾動的動物糞便一樣。「從每年與甲蟲有關的大量科學和流行出版物,以及世界各地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甲蟲種類,」布沙爾說,「我敢說,這類獨特生物的魅力在今天依然長盛不衰,並將在未來持續很長的時間。」(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