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倒逼的BAT「基因改造」,正在被事實與數據「檢閱」

2020-11-29 驅動中國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流量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量獲取越來越困難;

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威脅著傳統商業玩法,新平臺不斷衝擊著舊秩序;

技術的發展顛覆舊有產品思維,融合新技術的能力成為企業大考;

……

三五年前,這些網際網路大環境要素的劇烈變化逐步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倒逼網際網路的變革越發走向深入。

作為行業風向標,BAT一直在打破傳統固有優勢的天花板,分別擴展出各自的新生能力,甚至在被外界認為缺乏基因的領域創造著新的商業可能。

現在,BAT這些「基因改造」式的變革,隨著防疫與財報兩件事的巧合式「碰撞」,正紛紛交出自己的特殊「答卷」。

百度不久前發布了2019Q4財報,除了搜索、信息流等主要部分表現較為亮眼,還有一個數字值得關注:首次以財報的方式披露了小度智能音箱為主的第一方硬體語音交互次數——2019年12月達23億次,同比增長7倍多。

結合財報,從取得行業領先的客觀市場表現來看,無論是戰略方向還是營收潛質,百度2018年伊始入局智能硬體都成為其頗為正確的自我變革,也成為外界觀察和了解百度內部創新力的一扇新打開的窗戶。

與百度財報對應的,是騰訊2019財年Q3財報在Q2「隱瞞」騰訊雲收入後,再次放出同比增長80%的數據;

阿里在Q2財報中首次披露新零售的先鋒軍盒馬經營情況後,又於不久前的Q3財報中強調了其門店達到200家、利潤率突破40%的事實。

變革的成效究竟如何,需要事實和數據來檢驗,財報給了數據,而這場檢驗了網際網路的疫情,則在「事實」表現上對BAT「基因改造」式的自我變革進行了檢驗。

財報與疫情疊加,成了盤點BAT「基因改造」進程的窗口。

綿延數年的BAT基因改造,正在階段性「交卷」?

應對劇烈變化的大環境,BAT各自擴展出自己的新生能力。

最早行動的是阿里巴巴,在電商之外探索全新零售模式。如今的盒馬,即是張勇「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未來做一些大的戰略上的探索」的產物。

這個新零售標杆在疫情中展現了自己,在疫情之初的1月22日,盒馬就宣布不打烊、不漲價,成為生鮮配送的主要力量之一;當菜農滯銷、消費者生活物資緊缺時,盒馬又完成了上千噸滯銷果蔬的對接,解決兩端難題。

百度新生能力的典型代表「小度」智能硬體始於2018年初,承載著百度佔據消費物聯網入口、延展信息和服務生態、提升AI影響力並進行標杆場景落地的任務。

這兩年,小度智能硬體完成了三件事:

一是總體出貨量由「後來者」走向行業領先;

二是帶屏垂直品類裡實現遙遙領先,客觀上主宰了該領域;

三是品類繼續創新,例如2019年年底,小度在行業最早推出「智能屏」品類。

而騰訊2018年年末的全面To B,是其在To C網際網路巔峰後謀劃未來的舉措,這其中,騰訊雲是主要承載,包括數字廣東等在內的標杆項目搭載於騰訊雲。

在大年三十疫情剛剛曝光時,騰訊數字廣東大數據、粵省事、粵商通、政務服務網項目團隊快速布置了「粵省事」疫情防控專區,數字廣東的快速反應能力側面說明騰訊To B耕耘之深(至少在廣東政務系統是如此)。

BAT實現新生能力的「相同」:也遵循基因改造這「四部曲」

BAT創造新生力量是屬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基因改造」,其過程也與生物學上的基因改造過程類似,都包括這四部曲:

1、「選擇受體」

生物體在某些方面優勢明顯的同時,一些環節卻有些薄弱。例如,高產的玉米品種抗病能力卻不好,這時候需要修改特定的受體基因,使得它既高產又抗病。

所以,基因改造的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受體。

對阿里來說,新零售時代必須往更豐富的模式走,它曾經有過淘點點和喵鮮生,還投了易果生鮮,最終扛起大旗的卻是張勇「不公開」試驗的盒馬,對阿里而言,盒馬當然不只是一個生鮮超市,而應該是要做線下版的淘寶生態。

百度切入智能硬體存在某種「倒逼」因素,AI的領先卻不能在消費市場有很好的認知,智能語音領域的翹楚小度助手要更好地To B,就必然要在消費產品方面更好地To C。

再加上,作為網際網路少數幾個關鍵入口之一的掌握者,做搜索的百度也需要尋找下一個「入口」,能夠快速鋪開場子、與AI技術優勢緊密結合的智能硬體就自然而然成為新生力量的著眼點。

騰訊To B無需多言,與阿里、百度自帶To B基因不同,騰訊必須補足這個缺失的戰略領域。

2、「基因導入」

選擇好受體後,就要把期望的新生能力導入原有基因體系。

阿里巴巴把對線下零售完全重構的理想嫁接給盒馬,消費者可以到店更可以通過APP下單,實現3公裡、30分鐘配送……甚至,盒馬只支持支付寶付款和現金,其實也是阿里希望其能夠在阿里電商之外再多一層對用戶消費行為大數據挖掘的能力。

而百度導入智能硬體的新生能力則有多項:

帶來直接的營收;

通過提供各種信息、資訊、服務,嘗試抓住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站——消費物聯網入口;

更直接服務教育、遊戲、直播等生態合作夥伴,例如教育客戶,可以直接以平臺形式分發其應用並實現,而不是像過去只能提供營銷服務,景鯤透露某些教育APP在小度智能硬體的營收已經超過手機;

更進一步掌握AI話語權,除了小度智能硬體本身搭載,小度助手擴展到更多合作方智能硬體上(如創維電視等)。

對騰訊而言,To B想要導入的能力無外乎是習慣了作為C端巨頭應對未來B端浪潮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人才、資源、經驗、合作夥伴能力。顯然,騰訊想要的是在微信搶到了移動網際網路頭等艙後,再搶一張To B的船票。

3、「DNA複製」

一旦優勢基因能力導入,就可以讓完整的DNA鏈條不斷複製,讓期望的能力儘快形成。

在阿里Q3財報中,盒馬的全國擴張再加速,門店數量近200家,結合Q2財報利潤率的分析,這個最終被阿里選中的基因受體「不辱使命」,正在實現張勇的探索目標。

而百度智能硬體的「複製」則體現在規模爆發上。

此前,按照Strategy Analytics 2019年第四季度智能音箱出貨量報告,小度全年出貨量1900萬臺,在智能音箱市場處於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更早前的IDC報告顯示,在帶屏智能音箱品類上,小度2019上半年出貨量超368萬,在國際5強榜單上超過其後四位品牌出貨量的總和。

而百度的這種複製還體現在小度助手上,李彥宏在Q4財報後的內部信中表示12月小度助手語音交互次數達到50億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公開資料看,小度助手已經搭載到了華為、OPPO、vivo、創維、TCL、索尼、小天才等第三方硬體上。

騰訊To B的「DNA複製」則體現更為「典型」。2019年年中,騰訊雲曾推出一個稱作Wecity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體系,其主體就是以數字廣東為藍本,抽取城市治理共用的因素,嘗試到多城進行複製推廣。

4、「子代進化」

完成DNA複製後,被改造的基因本身還會因為環境而自我進化,催生不同的子代,只有這樣,基因改造才能更穩固。

盒馬現在有一個「1+N策略」,推出mini、菜市、F2、小站四種新業態,2019年7月開始,盒馬在「菜市」模式之後又加快了「mini」模式拓展速度,後者作為社區小店生鮮即時場景業態也成為盒馬2019年重點推進的項目。

百度小度智能音箱則在2019年10月底進行了品類升級,把「帶屏智能音箱」升級為「智能屏」——先有智能再有屏幕,屏幕不再只是幫助「智能音箱」更好地表達、實現對用戶語音交互服務的「視覺界面」,而變成物聯網時代大量智能服務的承載窗口。

從商業競爭角度,這是百度試圖再深度挖掘技術潛力優勢以形成品類壓制的探索,而從百度智能硬體「基因改造」的角度,這與盒馬mini一樣就是一種「子代進化」。

而騰訊To B作為一個龐雜的系統,其「子代」就更多,深入各種「角落」。

例如2019年5月的「騰訊計費」,把騰訊十幾年的計費經驗整合成一款服務產品,針對複雜交易場景提供PaaS服務,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內部To C資源和能力的特殊利用,卻起到了獨特的To B服務價值。

BAT突圍天花板的「不同」:各自面臨「新基因」的適應性挑戰

當然,基因改造也不可能一帆風順,BAT遵循相同的四部曲,卻面臨過各自的挑戰。

1、阿里:「複製變異與失控風險」

一些基因改造由於模型模擬過於開放,後期容易有複製變異最終導致失控的風險。

盒馬作為全新的零售形態就面臨這樣的問題,自2016年1月首家門店開業後的瘋狂擴張不免有走偏的案例,2019年5月,其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關閉,按官方的解釋是「正常調整」,很顯然,過快的擴張出現了局部的決策失誤,幸好及時剎車,否則更多類似的店面冒出來,後果不言自明。

這可能也是其他新零售動不動千家門店,而財力雄厚的阿里盒馬發展4年「只有」200家的原因,求質求量但不求「數字」。

2、百度:「生長環境適配」

基因改造後,還需要進行特定的環境適配,讓新的基因在舊的機體上最大程度發揮應有的價值。

這在起初似乎「完全不具備」智能硬體能力的百度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選中了智能硬體作為新生能力,但百度2018年年初在智能硬體的基礎設施領域——硬體生產、渠道、銷售體系等,可以說是「一窮二白」。

而百度在短時間把這些要素全部搭建起來,包括:

自建硬體商城「小度商城」,配合電商渠道進行銷售;

與移動電信服務運營商深度合作借力打力實現產品的快速普及;

在營銷層面,與《嚮往的生活3》《親愛的客棧3》等綜藝深度合作,走入年輕群體,並跨界故宮IP推出故宮文化合作款加深品牌內涵等。

這些實操層面的動作,對百度智能硬體發展的價值不言而喻。

3、騰訊:「新機能引導」

新基因要真正實現預設的目標,往往還需要通過一系列刻意的生物引導。

對騰訊而言,C端思維與B端思維的完全不同是主要障礙,To B基因改造要更好地成長,需要內部能力的改變,催生出特定的「機能」。

在上述「粵省事」疫情防控專區上線過程中,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為了加快速度,項目小組內部合作了騰訊TAPD(一個敏捷協作的平臺),最終96小時上線了該專區應用。而這,恰恰是騰訊在To B轉向時強調的打破部門牆、緊密協作的表現。

如果去仔細看騰訊方面的品宣內容,就能發現在內部這類改變還有很多,甚至在C端是「甲方」、在B端是「乙方」的員工思維和工作方式轉變,都成為基因改造繞不過去的內容。

總而言之,在激烈競爭、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變革是科技網際網路的常態,基因改造是其中最激蕩的部分,而疫情疊加財報催生了一個回過頭來盤點BAT基因改造進程的必要時間節點。BAT們還算成功的基因改造一定會再繼續、走得更深,當然,未來會有新有的鏡子來折射它們,那時候再回過頭來看,可能情況又不一樣了。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相關焦點

  • 被財報凸顯、疫情折射的BAT「基因改造」
    變革的成效究竟如何,需要事實和數據來檢驗,財報給了數據,而這場檢驗了網際網路的疫情,則在「事實」表現上對BAT「基因改造」式的自我變革進行了檢驗。財報與疫情疊加,成了盤點BAT「基因改造」進程的窗口。綿延數年的BAT基因改造,正在階段性「交卷」?應對劇烈變化的大環境,BAT各自擴展出自己的新生能力。最早行動的是阿里巴巴,在電商之外探索全新零售模式。如今的盒馬,即是張勇「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未來做一些大的戰略上的探索」的產物。
  • 適應新環境 零售商的「基因改造」浪潮
    正如潘亂在文章《吳軍的公司基因論極其膚淺可笑》中所寫,「基因論是一種過度靜態的觀點」,又如媒體人程苓峰所言,「基因決定一切的論調實屬偷懶」,可以認為,吳軍的基因論錯在它只有靜態、切面式的分析,而否定了企業自主的變化能力。或者說,基因論最大的問題,是否定了基因可以被改造這個事實。
  • 腦洞大開!美軍正在啟動一項基因改造計劃,網友:害人者終害己!
    近日,美國媒體報導,美陸軍正在啟動一項神秘的基因改造計劃,讓老鼠體內產出神經性解毒劑,這樣一旦發生化學毒氣戰,老鼠僅依靠自身就能抵禦外界毒氣,並且免疫效果可以保持長達數月之久。身穿防化服的士兵美軍認為,目前還沒有發現基因改造對老鼠產生什麼有害影響,也沒有發現老鼠對此產生抗體或排異反應。
  • 基因真的決定了智商嗎?我們能通過改造基因來改造智商嗎?
    基因真的決定了智商嗎?我們能通過改造基因來改造智商嗎?這種擔憂由來已久;至少自從科學家發明了重組DNA以來,公眾一直對改變智力基因保持警惕。早在上世紀70年代,諾貝爾獎得主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就曾質疑他的開創性工作是否能證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遺傳差異,而非環境差異」。我說,繼續做夢吧。事實證明,基因是對智力有影響,但影響範圍很泛,也很微妙。
  • 自我刪除基因技術或將能消除基因改造蚊子給環境帶來的風險
    對付這些令人討厭的昆蟲傳播的疾病是一種降低它們致命性的方法,其他一些人則在尋求通過基因工程從吸血源頭解決這個問題。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農業生命研究中心的一個新項目就正在尋求對蚊子的基因變化進行「測試運行」,據悉,這些基因變化會被自動刪除。近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用基因工程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付蚊子,但對生物體進行基因改造然後將其釋放到野外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後果,並且這種後果可能難以逆轉。
  • 好書|《欺騙的種子》作者專訪:基因改造農產品食品不安全!
    作者|廖靜蕙(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基因改造技術不穩定史密斯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的科學技術充滿不確定性,無法生產安全的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生物體,簡稱基改生物),有太多案例顯示,即使過程中放入好的基因
  • 「檢閱」小龍柏
    一邊拿著剪刀修剪,一邊看到枯黃的小龍柏就小心翼翼地拔出,然後再挑選出新的小龍柏進行補種……昨日下午,在安陽市人民大道與東風路交叉口西200米路北的綠化帶中,一棵棵小龍柏正在接受安陽市園林綠化處工作人員的「檢閱」,經過「檢閱」的棵棵小龍柏昂首挺胸,而有些枯黃的則被工作人員拔出,重新補種。
  • 在如今的基因編輯時代,你贊同基因改造人體嗎?
    但反應速度慢,收縮力量小,不適於快速運動;白肌又稱快縮肌,受大運動神經元支配,這種肌纖維中的脂類、ATP和CP(磷酸肌酸)含量較多,主要靠無氧酵解產生的ATP供能,適於快速運動。據測定,加勒比黑人的小腿三頭肌中快肌高達65%-85%,所以奔跑特別迅速。所以從生物層面來說,黃種人的身體結構相對不適於短跑。這不是種族偏見,而是實際存在的事實。
  • 細胞產品的升級版,基因改造幹細胞
    基因改造也是幹細胞技術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如今CAR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仍正在不斷進化以進一步提高功效和安全性。內源性組織修復經過改造的幹細胞本身可作為治療藥物,通常是通過自身過表達神經營養因子、趨化因子、抗炎症分子、血管生成因子,有助於組織恢復和內源性修復。利用下一代幹細胞技術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很多案例,此處重點介紹兩種正在臨床試驗中的藥物。
  • 未來人類真會把自己改造成「超人」?揭秘基因改造
    通過基因改造,「金剛狼」有了一個同樣可以「變身」的女兒  □克莉斯汀  電影《金剛狼3》的上映,讓人們對基因改造愈發有興趣,是否真的可以通過基因改造將下一代「變」成具有超能力的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胡安·恩裡克斯早前在一場TED演講中,曾做出驚人預測,他說,地球歷史上已經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人類很有可能在未來也會經歷一次。如果你也認為大滅絕是自然、平常且周期性發生的事,那麼改造人類就成了一種需要。而人類可以通過改造基因、細胞以及器官來實現離開地球到其他星球生活的目的。  他還說,在出生前,科學家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讓人類徹底擺脫遺傳疾病的困擾。
  • 基因編輯技術,你該知道的7個事實
    作者:解螺旋.麥子 解螺旋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12月1日-3日,華盛頓特區正在召開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聯合主辦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峰會把人類基因組編輯的倫理學再次拋到聚光燈下。
  • 基因改造食物,到底對人類是有益還是有害?
    到底基因改造作物是環保美夢的實現,還是一場正在形成中的災難?科學家正積極尋找答案。兩年前,一群生態黑客衝進蘇格蘭愛丁堡的一塊農田,搗毀了種植的油菜。去年,美國緬因州一處白楊樹實驗林遭」夜半突襲隊」闖入,砍倒了三千多株樹。在加州聖地牙哥,抗議人士破壞了高粱作物,並且在溫室的牆上噴漆示威。
  •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2020-01-22 16:06:06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公眾號22日消息,當日,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
  • 基因、大數據、全球變暖:江曉原的2019書單
    無論是「天書」釋讀、基因測病、基因測祖、基因剪輯、基因改造……全都是沒有很高確定性的「基因佔卜學」,而且作者甚至沒有作出樂觀的展望。本書給我的一個印象是:在人類現有科技水準下,我們之前很可能高估了對人類基因組「天書」的意義和作用。
  • 大數據和算法助推基因檢測對抗腫瘤
    來源:北國網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本醫療科技)創建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幾百個癌症基因全面檢測和基因資料庫的創新公司,擁有中國人群NTRK融合分布的NGS數據,同時擁有NGS的融合檢測專利技術(OriFusion)。簡單來說,幾乎所有抗癌新藥的研製都基於基因檢測大數據。
  • 男子自稱基因改造人 DIY 自己的基因靠譜嗎?
    但有一些人似乎迫不及待,他們不想等待循序漸進的發展,他們要自己動手改變自己的基因,並宣稱要賦予普通人改變自己基因的能力,而且他們很多時候不是為了治病,只是為了顛覆。   如今,喬賽亞·扎耶納宣稱自己是全球首例正式公開的基因改造人。
  • 美國病毒改造監控計劃始末:為改造全新病毒 從中國拿走上萬件樣本?
    Baric博士的合作項目:一個正在進行中的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的基因重組改造項目。這其中就有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博士的研究團隊與Ralph Baric博士的合作項目:一個正在進行中的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的基因重組改造項目。而這一項目,也使石正麗博士和Ralph Baric博士隨後因爭議而成為病毒研究界的熱門人物。
  • 極限逃亡基因怎麼改造 基因改造的好處有哪些
    極限逃亡基因是否應該改造,基因改造的好處有哪些。極限逃亡是一款末日廢土生存喪屍題材的戰爭RPG手遊,戰紋選對,戰力加倍。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基因是否需要改造、基因改造有哪些好處,所以小編今天帶來的就是基因改造的好處介紹,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 基因改造,將是人類的未來,還是潘多拉的魔盒?
    病毒DNA改造米亞製造了巧合與羅倫茲的助理亞斯伯相遇,希望藉由亞伯斯更加了解羅倫茲米亞引起羅倫茲關注隨後加大力度乘勝追擊,直擊了羅倫茲的軟肋,最終成功的進入了得知實驗室之前存儲了所有病人DNA,搜集大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 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原標題:改造自身基因將催生「超級人類」?專家:想多了  36歲的Josiah Zayner近期搞出個大新聞。  據報導,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員Zayner自行設計了一套基因療法,試圖通過注射去除抑制自己左臂肌肉發育的蛋白質,獲得超強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