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欺騙的種子》作者專訪:基因改造農產品食品不安全!

2020-11-29 農業大實話

導語

《欺騙的種子》一書揭露了跨國生物科技公司為了獨佔種子市場,在基因改造技術十分不穩定情況下,硬是透過官僚體系做出有利企業卻不見得符合民眾福祉決定。作者傑弗裡史密斯(Jeffrey M. Smith)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目前沒有安全的基改食品,民眾應立即避吃基改食品。

作者|廖靜蕙(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

基因改造技術不穩定

史密斯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的科學技術充滿不確定性,無法生產安全的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基因改造生物體,簡稱基改生物),有太多案例顯示,即使過程中放入好的基因,卻得出有害的結果,讓人不得不謹慎面對這個事實。他不反對在實驗室研究基因改造,或許假以時日會成功,但把不成熟的產品餵食給大眾,讓基因釋放到大自然,是十分危險而且不負責任的,更將對大自然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他建議,立即避吃GMO食物、了解GMO食品所造成的危險,以及教育政府、農或一般人,這個簡單的階段【編者註:不吃-了解-教育】,在歐洲以及美國,都曾成功的影響食品供應體系。

要求基改食品標示

史密斯成立了「責任科技機構」(The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教育數百萬人懂得如何避開GMO食物,有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要求基改食品標示。美國有20多個州要求立法強制基改食品標示,2012年他在康乃狄克州以及佛蒙特州州議員的記者會推動這個法案,隨即得到很多迴響,多位議員提案要求立法;3月27日上百萬的籤名、55位參議員寫信給聯邦政府,要求GMO食品標示;加州這個月有850,000個籤名,希望11月將此案付諸公投決定【編者註:美國已經在2016年通過基改食品強制標示法案】。

在美國有高達90%以上的民眾都支持基改食品標示,有53-58%民眾表示,在基改食品標示後,會選擇非基改作物,但傑弗裡史密斯認為只要有5%的民眾積極表達拒買GMO食品,就可以讓大廠商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利益,而放棄供應GMO食品。

臺灣基改食品標示陷阱多

史密斯說他正在尋找解決問題的一個施力點,能如《欺騙的種子》第一章所述,當英國科學院解除了阿帕普茲泰(Arpad Pusztai)的封口令,讓他道出基因改造作物之不確定性後,歐洲在短短十周就把GMO趕出去。

而臺灣仍有大部分眾不曉得基改食品就在身邊。臺灣大豆以及玉米包裝製品要求含有5%以上基改作物必須標示,醬油、大豆色拉油則不需要;未標示為非基改的食品,仍有極高比例含有基改作物,因此,這兩種作物製品,只有選擇有機或標示為非基改的包裝食品;而散裝製品沒有標示,只能要求廠商自願性標示。

反基改阻力大

除了標示,消費者也必須知道基改食品是怎麼回事,依據傑弗裡史密斯的經驗,眾知道之後,往往都會想知道更多,甚至改變態度。責任科技機構曾透過讓美國眾了解癌症風險與喝注射牛隻生長激素的牛奶之間的關聯,因為這些積極的行動,讓眾覺醒,也促成沃爾瑪、星巴克等大型連鎖企業不再使用注射牛隻成長激素的牛奶。而這只是對抗GMO食品帝國的一個成功案例。

傑弗裡史密斯指出,1999年生物科技公司連續5年,每年花了5000萬美元,要讓美國眾認為基改是好的,可以餵飽全世界,也控制主流媒體為其發聲。而關注這個議題的人則以各種藉口被邊緣化,因此他們必須努力對抗生物科技公司加諸於其上的偏見。

相對於這股龐大的力量,GMO相關的教育經費少,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會遭到攻擊或被抽走,這使得科學家只能保持沉默或處於缺乏研究經費的狀態。

傑弗裡史密斯從臺灣瘦肉精事件看到臺灣人的覺醒,民眾察覺到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檢驗有問題、無法信任時,將有助於解決美國食品制度結構性問題。

臺灣應趁早移除基改食品

傑弗裡史密斯認為臺灣目前只有兩種基改作物,基改大豆佔80%以上,基改玉米則約在50-60%之間,這兩種都用於食品以及動物飼料,他建議可以先要求從食品中移除基改作物。至於吃基改飼料長大的牛或豬會不會透過食物鏈造成影響,他表示,美國FDA有一份尚未揭露的報告指出,人吃了或喝了以基改作物飼養的牛生產的肉或奶,有特定的健康風險,但這項結果尚未進一步評估。

據責任科技機構訪談過的一些家禽類的專家以及農夫指出,當飼料從基改作物改為非基改作物時,動物的整體健康就大幅度提升,不但生育率提高、死亡率下降,生病的比例也降低。

目前他正在製作一部影片,片中許多醫師態度堅決地告訴病人不要再吃GMO,甚至將此建議列入處方的一部分;這些醫師表示,病人往往停吃GMO食品後,健康就明顯改善。他們也指出,GMO食品無論對於實驗室裡的小白鼠、集約農場的豬、牛,以及人類造成的問題是一樣的。

而機構也將以保護孩子最有力的母親為目標,教導他們如何讓孩子避開GMO食品。不同層面的論述,透過不同網絡,例如醫療、環境以及佛教團體分享,當人了解基改食品的問題有所行動時,供貨商將不再供應這些食物,並會影響政策決定。

將科學研究用故事說出來

如《欺騙的種子》第7章所述,幾位勇於揭露基改作物真相的媒體記者、作家,都慘遭革職或排擠的命運,傑弗裡史密斯在寫作本書時,十分保密,成書之後,雖曾有出版社洽談,他也拒絕。在他之前就曾發生案例,出版社到最後迫於來自孟山都的壓力而無法出版。等到此書完成、出版時,孟山都已無法阻撓。這本書在整體書市雖屬小眾,卻是在討論GMO的書籍中算得上賣得好的。

傑弗裡史密斯注意到孟山都對本書採取慣用的伎倆,當作沒這回事、不做任何回應,若有人問起,他們則表示沒有讀過或說「我們相信史密斯先生的說法無法改變FDA的決定」。本書出版於2003年,臺灣出版社是通過美國友人引線才得以出版。傑弗裡史密斯說自己在16年前讀到一份談論基因改造的科學論文,開始關心基因改造對人體的影響。這篇論文提到生物科技的不確定性有多高,一旦釋出,將造成基因庫汙染不可逆、無法恢復的困境。

他深知科學論文艱澀很難讓一般讀者咀嚼吸收,他也承認GMO很難懂,使得一般民眾消極以對,這也讓企業趁機而入,影響科學家以及政府做成符合企業利益的決定。因此,他期待透過大量論文的收集閱讀以及訪談科學家,將這些難懂的科學論文以通俗有趣的故事形態書寫,讓一般民眾得以了解。他關注的是信息的揭露,唯有讓民眾完全理解才有辦法做出最好的選擇,整體社會也才能做出對的選擇。

附一:《欺騙的種子》簡介

你吃的食物安全嗎?

本書將21世紀最震撼的食品安全問題攤開給大家看!

你吃東西會特別挑有機食品,不挑含基因改造成分的食物嗎?你排斥基因改造食物,但加了魚基因的西紅柿、會自己生成殺蟲劑的馬鈴薯和玉米、帶有蜘蛛基因的羊、植入老鼠基因的豬……你真的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嗎?你清楚基因改造食物真正的問題嗎?

其實,以「終結全世界飢餓」之名改造天然種子基因,企圖壟斷全世界糧食供應的生物科技企業,已經在你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況下,讓含有基因改造成分的食物充斥在你常光顧的市場、超市、大賣場中。《欺騙的種子》徹底揭開基因改造糧食的騙局,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知道的內幕居然這麼少。

本書是全球歷來有關基因改造食物議題最暢銷的著作,被全世界最著名的環境雜誌《生態學家》(The Ecologist)評為「基因改造食品議題的首選之作」。

一九九八年秋天,蘇格蘭羅威特研究所的科學家阿帕.普茲泰(Arpad Pusztai)在電視上提到「某種基因改造馬鈴薯在實驗進行一百一十天後,造成老鼠的免疫力降低」,這則言論瞬間為英國的食物安全投下了震撼彈,但時隔不久,普斯泰就被研究院封口,並強迫退休。「普茲泰事件」成了食物基因改造安全最著名的輿論事件。

一九八九年服用左旋色胺酸營養品的美國病患紛紛出現肌肉疼痛、全身麻痺、血球指數迅速飆高,爆發EMS(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酸粒細胞增多症 - 肌痛綜合症)疫情。追溯原因找到了以基因改造菌種大量製造的左旋色胺酸,其釋出的毒素造成人體的傷害。然而,受汙染的左旋色胺酸營養品,竟然還能夠輕易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的規範上市。

本書每一章讀起來有如歷險記般刺激:

★ 科學家遭到賄賂或恐嚇、證據遭竊。研究數據被扭曲或蓄意遺漏。

★ 表示反對意見的政府官員遭到騷擾,被降職甚至是解僱。

★ 實驗室老鼠在餵食基因改造農作物後引發腸胃器官的損害,而且四十隻中有七隻於兩周內死亡。但該作物在未經進一步檢測前就已經核准上市。

★ 一位頂尖科學家想要就他驚人的研究發現向大眾提出警告時,他就丟掉了飯碗,並且遭到法律訴訟的威脅而保持緘默。

★ 準備報導孟山都公司檔案的雜誌,竟然在印刷廠被全部銷毀。

我們真能允許像孟山都這樣的生物科技公司,拿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未來做賭注嗎?

本書的作者傑弗裡.史密斯(Jeffrey M. Smith),曾任職於一所基因改造有機體檢測實驗室,非常清楚整個基因改造產業的內幕。從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科學家的自白;針對毒素、過敏及新疾病的研究報告……他精彩地還原事件始末,揭開基因改造產業背後的刻意操作與政治勾結,如何讓危險的基因改造食品進入我們的日常飲食中。

關心你餐桌上吃的每一樣食物,你應該閱讀這本傑出的著作,看看你能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和家人。

附二:《欺騙的種子》作者簡介

傑弗裡.史密斯(Jeffrey M. Smith)本身是一位說故事高手。他的風格不僅令人著迷而且充滿魅力,同時有憑有據的詳盡事實,也宣告大規模不公不義之事是無庸置疑的。史密斯曾與非營利團體合作促進基因改造食品的相關標示,也曾提案立法要求禁止學校單位使用這些食品以保護孩童健康,並任職於一所基因改造生物體(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 GMO)檢測實驗室。他創立了責任科技機構(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並且居住在美國愛荷華州(Iowa),被基因改造玉米和黃豆作物所包圍。

史密斯已經在三十二個國家發表演說,並為五大洲各地的領導人提供指導,甚至因此改變了部分國家的相關政策,所影響的人數以萬計。他的言論被世界各大媒體報導,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BBC、《英國每日電報》、《新科學家》雜誌、《泰晤士報》、《美聯社》、《路透社》、《洛杉磯時報》、及《時代》雜誌所報導。他是紀錄片製作人、國際專欄作家,以及知名自由派部落格Huffington Post的作家。

文章來源:臺灣環境信息協會-環境資訊中心(正文),2012年04月09日;博客來(附一、附二、附三)。文中一些表述有些許調整和修改。

原標題:《欺騙的種子》作者專訪傑弗裡史密斯:沒有安全的基改作物

相關焦點

  • 食品安全 共治共享 |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它們有啥...
    食品安全 共治共享 |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它們有啥區別?,守護健康SUMMER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以及各種獲得食品安全認證的食品正逐步成為百姓消費的熱點。
  • 基因改造食品,對我們人體是福?還是害?
    什麼是基因改造食品?就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科技方法,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基因,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從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者作為加工原料生產的食品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許多基因改造食品,我們人體食用後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相信好友們心理都存在著疑惑!
  • 基因編輯食品要上市?專家:植物脫靶不影響食品安全
    (原標題:基因編輯食品要上市?專家:存在脫靶風險,不影響食品安全性)據中國之聲報導:近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個專家小組發布的公告稱,日本將允許基因編輯食品在不進行安全評估的情況下銷售給消費者,前提是相關技術符合一定標準。
  • 「硬」設施改造、農產品安全追溯、「軟」設施升級——重慶傳統...
    智能監管實時動態+電子支付全追溯+食品檢測遠程監控+商家信用等級全透明……位於江北區寸灘街道的溉瀾溪農貿市場——一個有著13年歷史的傳統農貿市場,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後,換了新顏。溉瀾溪農貿市場是江北區首家示範智慧農貿市場,也是我市推進傳統農貿市場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板間」。
  • 基因改造食物之(I)
    本文就從一個營養師的角度來討論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定義:GMO即轉基因生物的縮寫,其包含了農作物及動物。他也可以被稱作為基因工程作物。基本上指的就是因為各種目的,透過生物科技改造這些農作物的基因。 轉基因食品與雜交培育的分別:雜交培育這項技術已行之多個世紀,目的是為了改善作物的品質,通常這樣的過程時間需要相當長,才能夠達到研究人員需要的結果,而且有時會製造出原先不在預期內的特性。生物科技反之而言,能夠精確地讓我們得到我們需要的特性,另外,多數的基改作物是轉基因的,也就是說,透過其他物種的基因注入這種作物,以產生新的作物基因。
  • 青海公布8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涉及食用農產品、糕點和...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2日,青海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8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5批次、糕點1批次、飲料2批次。   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5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貴南縣茫曲鎮君霞蔬菜店經銷的芹菜(購進日期為2020-08-30)檢出毒死蜱不合格;祥駝蔬菜瓜果綜合批發部經銷的香蕉(購進日期為2020-09-05)檢出腈苯唑不合格;興海縣河卡鎮建麗小賣部經銷的豬肉(購進日期為
  • 大會日程-第七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論壇
    各有關單位:  「第七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特此誠邀請相關單位的院士、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檢測機構、實驗室、科研院校、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等相關工作者蒞臨本屆大會。我們將力爭把大會辦成最前詹、最具代表性的有關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盛會。
  • 市售基因改造食品含量超3%需強制標示 6月1日起實施
    華夏經緯網5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市售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約有9%不合格,6月1日有新規定,含有基改原料超過3%的包裝食品,必須強制標示;非基改食品,有條件自願標示不含基改物質。    據報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基改食品原料超過3%(原本為5%),即視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含基改物質的包裝食品、食品添加物自6月1日起必須如實標示,目前只允許基改黃豆、玉米上市,沒有謠傳的基改小麥、基改西紅柿等。
  • 世界糧食獎得主:「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
    他們一致認為,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農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有助於農作物抵禦風險,保障糧食安全。 轉基因機理源於自然從30年前開始,植物基因工程成為常規技術,人們藉此對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分子基礎知識的了解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 重磅原創:農產品未準入轉基因成分「低水平混雜」的概念、成因及對策
    2014年3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提出一個工作定義(working definition):認為LLP「是指農產品中檢測出低水平的轉基因成分,該轉基因成分至少在一個國家曾基於相應食品安全法典及其操作指南進行過食品安全評價」。
  • 打過藥的農產品與自帶抗病體的農產品到底誰安全
    誰帶想要吃到新鮮的蔬菜等農產品,但卻又擔心農藥汙染?其實不用害怕了,早就有多國科研人員 研發的植物育種技術,將世界上許多農作物在不使用化學噴霧劑的情況下抵禦病毒。客觀簡單地說,抗毒基因就是把外用農藥、抗生素改換成內嵌活性農藥、抗生素。一顆毒基因種子有多大?但其發育成一棵植株後,整個植株,包括其果實都可以抗病抗蟲,其毒性增加了多少倍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有權知道的是外用農藥殘留化解與人體吸收度和基因毒抗體的殘留化解及人體吸收度差別大不大?相差多少?或者我們換一個思維,基因毒抗農產品對人身體健康有無不利?是否有可能藉此改變人類的基因?
  • 什麼是綠色有機食品?這些農產品質量安全小知識了解一下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於2006年4月29 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並於2006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3、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由哪些部門負責?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主體是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主體。 4、什麼是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 央視專訪:打響種子保衛戰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種質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在人口眾多的中國,顯得尤為重要。而現代種業也將會是未來五年中國謀劃實施的一項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
  • 論生物化學工程技術在綠色食品生產中的應用
    通過應用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對農作物基因進行改良,在增加農作物養分同時也使得農作物更能抵禦病蟲傷害。本文將就應用生物化學技術以增加農作物產量減少化肥使用量,從產質產量方面提高食品生產的水平進行探討。   綠色食品是指按照國家的專門機構提出的要求進行無汙染和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所生產出的食品符合優質且安全營養的食品標準。
  • 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去除棉酚成分 富含蛋白質的棉花種子終於可為...
    原標題:科學家通過基因改造去除棉酚成分富含蛋白質的棉花種子終於可為人類食用來源:cnBeta.COM 據外媒報導,棉花是一種廣泛種植的作物,當聽到它們的種子富含蛋白質時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它們是一種很好的食物來源。
  • 雀巢的「轉基因食品」之亂
    檢測報告由綠色和平組織委託香港基因晶片開發有限公司出具,報告結論中認為該湯料中的大豆中含有一種抗除草劑基因,而該食品是他們5月在北京一家連鎖超市中購買的。實際上,綠色和平組織早在1999年11月就在香港宣布,通過檢測,發現雀巢公司的百福鮮豆漿和百福豆腐花含有基因改造成分。
  •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大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   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2019)儀學分字第006號    各有關單位: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 ...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9月22-23日,由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國家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中儀雄鷹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 專訪上海雅各來農產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有成
    上海雅各來農產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許有成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5月21日訊(記者 申基崗 陳曦霞 袁嫦靜)由中國烹飪協會與上海眾美聯集團聯合主辦、上海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協辦的2015中國餐飲食品博覽會,作為貫穿本屆餐飲行業發展大會全程的一項重要活動,不僅只是廠商之間交流的平臺,更是一個展現我國餐飲行業發展態勢的最佳平臺。
  • 有機食品更安全更健康嗎
    【聊健康】  作者:夏兆剛(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綠色、有機、原生態、無汙染成為新的消費需求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但很多人搞不清楚這三種食品、農產品有何區別。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有機食品,更是頻頻被爆出檢出化學農藥、假冒、有機認證不規範等問題,讓人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