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設施改造、農產品安全追溯、「軟」設施升級——重慶傳統...

2021-01-13 澎湃新聞

這是一個農貿市場,還是現代化管理的大型超市?

智能監管實時動態+電子支付全追溯+食品檢測遠程監控+商家信用等級全透明……位於江北區寸灘街道的溉瀾溪農貿市場——一個有著13年歷史的傳統農貿市場,在實施智能化改造後,換了新顏。

溉瀾溪農貿市場是江北區首家示範智慧農貿市場,也是我市推進傳統農貿市場轉型升級的一個「樣板間」。

1月7日,溉瀾溪農貿市場,每個商戶攤位上方都懸掛著電子屏,顯示實時菜價、營業執照等信息。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來自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及多個區縣的消息稱,建設一批智慧農貿市場、推進農貿市場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被納入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內,江北區力爭建成28個智慧農貿市場;1月底前,南岸區力爭完成15個農貿市場的智能化改造……在全市範圍內,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大幕正漸次拉開。

「智」在何處

掃碼追溯、銷售數據實時上傳

1月6日上午10時許,天氣寒冷,溉瀾溪農貿市場內的生意卻十分紅火。

這是一個經營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的大型農貿市場,現有門市及攤位190多個,經營戶113戶,從業人員近300人,主要服務周邊近10個社區的4萬餘名群眾。

一進市場,給人的感覺就跟印象中的傳統農貿市場大不一樣——

在大門口,豎立著一塊可觸摸顯示屏。點擊它,可查詢各種品類的農產品價格、批發信息、安全檢測信息及市場概況、經營戶分布等,這些數據均實時更新。

再看市場的布局,蔬菜區、農副產品區、肉類區、水產品區等跟大型超市基本相同,分區清晰,商品擺放整齊。

每個攤位,下方均設有排水系統;上方掛著一塊小型電子屏,顯示該攤位所售農產品的實時價格及經營戶信息等;攤位前擺著電子秤,外形和基本功能與傳統電子秤一樣,可顯示單價、重量、總價等,但不一樣的是,這些成交數據將實時傳輸給市場後臺管理系統。

重慶日報記者在肉類區看到,一位市民在「旺峰肉業」攤位前買豬前腿肉,稱好並掃碼支付後,一張小票列印出來,上面清楚顯示了市場名、商戶名、攤位號、交易時間、交易金額等。如果再掃一掃小票上面的溯源碼,檢測結果、屠宰點信息等一一可見。

此外,該市場內還專門設立了「快檢室」,市場管理方隨時對產品進行抽檢,其結果也自動實時上傳。

以上所有數據,都將成為當日農產品消費終端大數據的一部分。

同時,溉瀾溪農貿市場還配備了一個智慧停車場,擁有100多個車位,掃碼支付、自動抬杆、快速出場……

「像我們這樣的上班族,幾天才有空去買一大堆菜,習慣了在超市消費。如果農貿市場都能像這裡一樣,乾淨、整潔,菜新鮮,還配了停車場,這對我們也有很大吸引力。」一位開車買菜的年輕人笑著說。

多點開花

目前18個農貿市場實現智慧監管

智能化改造後的溉瀾溪農貿市場,是我市智慧農貿市場建設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僅在江北區,就已建成投用5家智慧農貿市場。今年內,江北區力爭建成28家智慧農貿市場。

無獨有偶。在南岸區廣陽鎮,一個有18年歷史的傳統農貿市場——明月沱農貿市場,如今也改造成了一個智慧農貿市場:裝備了農產品滾動信息顯示屏、更智能的電子秤以及紅外線測溫儀等,明晰了功能分區,讓這個此前效益差、設施老舊的農貿市場煥發新的生機。

南岸區商務委負責人透露,去年底開始,全區對15個傳統農貿市場進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建成明月沱農貿市場、洋世達·陽光農貿市場2個智慧農貿市場,力爭在春節前完成這15個農貿市場的智能化改造升級。

位於大渡口區金陽路的半島逸景農貿市場,其改造效果同樣顯現出來:這個經營面積約4100平方米,擁有196個攤位、56個門市的農貿市場,已建立起智能化的農貿市場網絡數位化監管體系。

還有九龍坡區的巴國城菜市場、北碚區蔡家的人道美農貿市場……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下半年起,我市以智慧監管為抓手,大力推進智慧農貿市場建設,截至目前已對18個農貿市場實現智慧監管,覆蓋江北、大渡口、九龍坡、北碚、沙坪垻等多個區縣。

其實,我市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布局時間更早。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稱,2017年起,我市抓住城市有機更新的契機,從行動支付提升消費便捷性切入,著力打造智慧農貿市場。僅在2020年,我市就整合、投入資金3.66億元,改造提升農貿市場206個。

「全鏈」受益

惠及消費、經營、供應、生產、監管等各方

「升級改造前,這個市場設施陳舊落後,除非特殊情況,我基本不到這裡來。現在,我反而喜歡這裡,菜品更新鮮,買得也放心。」在溉瀾溪農貿市場,附近小區居民李果說,「更重要的是,逛農貿市場,感覺更親切,生活味更濃。」

與大型超市布局類似,但又別有滋味的智慧農貿市場,不僅「喚回」了很多上班族、年輕人,經營戶、農產品供應商甚至生產端也從中受益——

「以前市場環境差,很多消費者不願意進來。」在溉瀾溪農貿市場經營了10多年的商戶董昌彬說:「市場升級改造後,每天銷售額平均提升了10%左右。」

處在銷售終端的經營戶生意好了,上遊的農產品批發商也嘗到了甜頭。「好幾個客戶所在的市場都升級改造了,我的日銷售額起碼提升了5%。」一名姓王的農產品批發商高興地說。

智慧農貿市場建設,也讓市場監管更智慧、更精準——

在市市場監管局辦公大廳,立著一塊電子大屏,實時顯示著全市已建成智慧農貿市場的農產品追溯、檢測結果等信息。

「這個監管系統與區縣大數據智慧市場監管平臺和一個個智慧農貿市場連通,做到實時監管,確保群眾消費安全,提升了監管效率和水平。」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

未來打算

多方聯動提升農產品「全鏈」競爭力

「就目前的建設情況看,對傳統農貿市場的改造升級可歸納為三個方面。」重慶工商大學教授沈紅兵分析說,相當於傳統農貿市場經歷了智慧「三變」——

一是「硬」設施改造。如環境整治、功能分區、計量設備以及停車場配套等,投入雖然較大,但卻比較容易實現。

二是農產品安全追溯。這是部分消費者對傳統農貿市場最大的擔憂所在,如今,智慧農貿市場正向大超市靠攏。

三是「軟」設施升級。「主要指農產品終端消費大數據。以前,哪種農產品賣得好不好,只能靠抽樣調查、粗略統計;如今,來自智慧農貿市場的數據更全面、更精準,不僅有利於消費市場的運行調度,也有利於農產品供應鏈及生產端的調度。」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智慧農貿市場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消費者、經營戶、供應商、生產端、市場管理方、政府主管部門等農產品全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沈紅兵說。

當然,這條路依然任重道遠。下一步怎麼走?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智慧監管為抓手,打造規範化的智慧農貿市場,到2024年底,全市城區479個農貿市場將完成規範化智慧化建設。同時,還將與市農業農村委等緊密協作,進一步推進「一品一碼」溯源工程,通過農產品龍頭企業試點,將溯源真正觸及到生產端,實現全流程溯源。

來自市商務委的消息稱:今年底前,我市中心城區(含兩江新區、高新區)每個區至少建成1個高標準示範智慧農貿市場,同時還將在此區域內建成55個「網上菜市場」,通過示範引領,帶動全市傳統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和「菜市場智慧化、規範化」發展,多渠道滿足市民消費需求,同時提升農產品「全鏈」的競爭力。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硬」設施改造、農產品安全追溯、「軟」設施升級——重慶傳統農貿市場的智慧「三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照明設施升級改造 助推提升城市妝容
    照明設施升級改造 助推提升城市妝容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提高節能環保效率,打造特色夜間照明,我市集中對中心城區四條主幹道以及八條支路進行了夜間照明設施的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工程從4月26號開始施工,中心城區主幹道之一河東街學苑路至安邑路段,改造工程共包括150個燈杆以及138個投光燈,採用的是有「黑金」之稱的石墨烯,作為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的運用將進一步提升觀感效果,提高燈光效率,綠色節能。
  • 農貿市場設計案例 | 傳統菜場升級改造後,助力美麗城市建設!
    農貿市場是聯繫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和管理者的重要紐帶。農貿市場的建設與管理,看似民生小事,卻直接影響「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的市場供應、價格穩定和食品安全,體現著一個城市的基本素質,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生活幸福感成正相關。
  • 重慶一遊樂設施安全扣脫落 官方:系網絡營銷宣傳手段
    【綜合/觀察者網 阮佳琪】 據新京報我們視頻10月2日消息,10月1日,在重慶萬盛奧陶紀主題樂園內出現驚險一幕。 一名遊客在體驗高空項目時,安全繩索出現脫落。樂園的工作人員隨後解釋稱該視頻為擺拍,為景區的營銷手段。
  • 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將分批改造
    明年起,市水務局和市衛生健康局將針對住宅二次供水進行跨部門協作,共享監測信息,進一步擴大二次供水水質監測的覆蓋面,切實保障供水安全。近年來,我市供水設施建設逐步推進。袁永康介紹,2016年至今全市老舊管網改造長度累計600多公裡;2018年新增管網9公裡多,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住宅用戶「一戶一表」改造也在穩步推進,新建小區基本實現了「一戶一表」,老舊二次供水小區採用「成熟一批、改造一批」的方式逐步推進。為了更好地實施供水管理,市編委辦已經著手研究相關籌備工作,組建專門機構,對供水設施統籌規劃。
  • 《逐光啟航》科技設施先升級什麼好 科技設施升級優先級推薦
    導 讀 逐光啟航是一款科幻冒險類手遊,遊戲以太空為題材,玩家將在太空中發展自己的星球,升級你的科技建築,
  • 六大類農產品在長三角實現全生命周期追溯
    今年底前,豬肉、大豆油、粳米(包裝)、冷鮮雞(包裝)、番茄等六大類10個品種將在長三角部分城市實現追溯覆蓋率和上傳率 「雙100%」,並建立統一團體標準,順利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追溯鏈條。記者從昨天舉行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工作座談會獲悉,首批長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試點城市包括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寧波、合肥等,未來還將複製推廣到更多區域。    首批試點的10個追溯品種中,近90%為農產品。
  • 福田區繪製出高精度無障礙設施電子地圖
    據福田區殘聯理事長羅念純介紹,福田區已梳理出無障礙設施建設清單,繪製了高精度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的電子地圖,系統將直接顯示該設施相關的所有硬體參數,並自動判斷是否符合國家標準,通過紅、黃、綠三種顏色進行標註。未來福田區還將通過「AI+5G」技術支撐,為市民朋友提供無障礙設施定位、搜索和實時語音導航等功能的「智慧導行圖」。
  • 武漢交通設施夜間會發光 隔離柱「亮」了 斑馬線「變色」了
    據武漢市交管局設施大隊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交通設施在安全性能上進行了一系列提檔升級,大量運用新材料,通過材料的柔性、吸能等特質,減少交通事故對司機、乘客及車輛的損傷;另一方面,加強交通設施的發光性能,起到預警作用。
  • 設施農業生產病蟲害綠色防控及安全用藥技術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推進,設施農業得以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市民「菜籃子」工程。隨著綠色及無公害農產品的不斷實施,老百姓越來越重視餐桌上的飲食安全,無公害蔬菜日趨受到人們的信賴。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但在蔬菜生產中,由於各類化學農藥的普遍使用,病蟲害抗性日趨嚴重,同時對人民身體健康也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 哈爾濱:維修改造二次供水設施 破解老舊小區吃水難
    央廣網哈爾濱11月12日消息(記者遲嵩)記者從哈爾濱市住建局獲悉,為提高城市整體供水質量,解決城市供水「最後一公裡」,確保二次供水水質、水壓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哈爾濱市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全面開展吃水難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維修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二次供水管線敷設,共約175
  • 廣東廣州發布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案(2020—2022年)!
    開展「網際網路+廣電網+電信網+電網」融合試點,提高城市智能感知和安全保障水平。推進智慧充電樁建設,推動在居民小區周邊道路臨時泊位建設公共充電樁,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範圍,到2022年建成約5.5萬個充電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編制氫能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規劃,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加氫設施建設,到2022年平均每年新建3個加(供)氫站,參與建設廣州—深圳、廣州—珠海氫能運輸走廊。
  • 日本的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升級
    我們主要來看一下日本的充電設施的情況,由於插電式的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都需要有充電設施的支持才能和混合動力拉開差距,所以伴隨著政策的實施,日本的充電設施在2015年到2016年有一個刺激下的快速發展期,快充樁的發展也是從3000
  • 北京印髮禁止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目錄 景區垃圾分類設施升級
    5月1日起,本市餐館、賓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的筷子、勺子、牙刷、梳子等用品,城區內等級旅遊景區也將在5月1日前進行垃圾分類設施升級改造。制訂了《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兩桶一袋)指引》《居住小區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指引》《密閉式清潔站新建改造提升技術指引》和《生活垃圾分類形象系統設計方案》等指引文件,規範全鏈條設備設施設置、管理、運行。
  • 強筋壯骨激活力 贛州打好基礎設施攻堅戰速寫
    寧都市民李水生說,過去一年寧都完成了8條省道改造升級。2016年,我市還以國省道幹線公路升級改造為契機,統籌國省道、旅遊公路、縣鄉道路升級改造。去年,普通國省幹線升級改造42個子項目全部開工建設。  一個個火熱的施工現場,構築起一幅幅美麗的交通建設畫卷;一條條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不久的將來,一個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呼之欲出。
  • 濰坊:加強照明設施巡檢 全面消除安全隱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叢書瑩通訊員黃真為防患未然,安全度過近期強降雨天氣,濰坊市政公用中心照明防汛應急搶險服務中隊組織力量對市直管道路照明設施進行全線巡檢,檢查中發現「北海路快速路改造」項目中,多處照明電纜被挖後,施工單位未採取防護措施,直接入地掩埋
  • 康曉宇: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數據基礎設施是傳統IT基礎設施的延伸,它以數據為中心,讓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用得好,使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最大化。華為利用自身在數據存儲、傳輸和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積極參與銀行業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為銀行業數位化轉型貢獻力量。
  • 11處老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年底完工
    12月1日,從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水務有限公司了解到,為解決部分老舊及存在供水隱患的11處二次供水設施監管職責不明、水質汙染風險等問題,該公司籌集了30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10處,另外1處將於12月份改造完畢。
  • 《中國金融》|數據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科技創新
    數據基礎設施是傳統IT基礎設施的延伸,它以數據為中心,讓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用得好,使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最大化。華為利用自身在數據存儲、傳輸和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積極參與銀行業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為銀行業數位化轉型貢獻力量。
  • 環境部發布《乏燃料後處理設施安全要求(試行)》
    關於發布《乏燃料後處理設施安全要求(試行)》的公告為貫徹落實《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規定》,完善我國核燃料循環設施監管的法規體系,進一步規範和指導乏燃料後處理設施的選址、設計、建造、調試、運行和退役,我部組織制定了《乏燃料後處理設施安全要求(試行)》(見附件
  •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施工_2020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施工資料下載_築龍...
    瀏覽數:2089 關鍵詞: 農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