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利濟路、遊藝路口的彩色斑馬線,不僅夜間和惡劣天氣下警示效果良好,而且防滑作用顯著。
新型柔性隔離柱,反光材料起到預警效果。
長江日報訊(記者魏娜 通訊員張鵬 夏勇文 黃傳明 詹曉靜)1月12日晚,市民鄭先生開車經過光谷高架珞喻東路匝道時,發現匝道口的防撞墊上安裝了LED警示燈,上一次他從這個匝道下高架時,黑漆漆的,加之彎轉得急,差一點就撞上去,「現在加了個警示燈,很管用,很人性化」。
據武漢市交管局設施大隊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交通設施在安全性能上進行了一系列提檔升級,大量運用新材料,通過材料的柔性、吸能等特質,減少交通事故對司機、乘客及車輛的損傷;另一方面,加強交通設施的發光性能,起到預警作用。
2020年11月,三環線江岸段的部分匝道安裝了一種新型柔性隔離柱,這種隔離柱有厚重的底座,可以有效降低重心,達到最佳的平衡穩定性,它的柔韌性材質在遇到碰撞後可馬上復原,不會造成二次傷害。更重要的是,這些豎立在快速路匝道處的隔離柱,應用了3M柔韌稜鏡反光科技,晚上開車路過時,絕對不會因為「看不見」而撞上去。
傳統的交通防撞桶大多是水馬和沙馬,近段時間,江城大道沌口段出現的新型組合防撞桶十分顯眼,明黃色在夜間更加醒目,警示效果明顯增強。民警介紹,這種新型防撞桶採用HDPE高強度塑料製成,不僅警示效果好,防撞等級更是大大提升,一旦發生撞擊,防撞桶能吸收絕大部分撞擊力,減少交通事故中的人員傷亡。
2020年9月6日下午3時,設施大隊民警剛在解放大道單洞門天橋下放置防撞桶後離開,一輛白色小轎車發生交通事故,飛速撞了上去,導致車輛側翻。
據現場處理事故的交警介紹,如果沒有防撞桶,車頭將直接撞上天橋墩,高速下的硬撞擊,重大傷亡的機率非常高,這回因防撞桶有效吸收了車輛碰撞時的衝擊力,車上人員未受傷。
除了防撞桶、隔離柱,武漢三鎮的快速路上越來越多地出現多節結構的鋼製防撞墊。這種新型防撞墊,在2019年8月開始出現在光谷的部分快速路匝道口,2020年開始推廣至三鎮的快速路段。
與玻璃鋼製作的圓形防撞桶,以及水馬隔離防撞墩等傳統交通設施不同,這種新型吸能式防撞墊,設置有多節結構,每節內部設置吸能桶,能有效減少瞬時碰撞對小客車以及車上人員的傷害程度,防撞墊通過吸收車輛碰撞能量使車輛安全停止, 並使車輛改變行駛方向,避免乘員受到嚴重傷害。
為了提升夜間和惡劣天氣的能見度、可視性,更好保障市民安全出行,交管部門又在防撞墊上加裝了太陽能LED發光導向標誌。
據了解,除了交通安全防護設施升級了,武漢傳統的斑馬線也在「被看見」上做了很多嘗試。
中山大道利濟路、遊藝路口的彩色斑馬線,不僅首創黃白間隔斑馬線,起到夜間和惡劣天氣下良好的警示效果,而且斑馬線的甩塗工藝,形成了一個個凸點,經過今冬的冰凍天氣檢驗,防滑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