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市民過馬路安全感將是杭州今後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的主要方向
城西慢行交通體系也正在計劃中
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昨天接到市建委的通知,同意交警提出的在慶春路直大方伯路口對人行橫道線的改造設想。不多久,杭州將出現首條超寬的斑馬線。
這是杭州交警今年構建杭州慢行交通體系的其中一個嘗試。
為什麼要把斑馬線拉得很寬很寬?
改建慶春路直大方伯路口的斑馬線,是春節前由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兼交警支隊支隊長鄭賢勝提出的設想。
為解決這個路口行人與機動車之間的矛盾,去年交警在這裡嘗試安裝了首批父子信號燈,人車分離效果明顯。但問題並未完全解決。這個路口穿越斑馬線的行人和非機動車流量太大,過街時行人和自行車擁擠,有時一個綠燈時間行人還不能過完。
把斑馬線拉寬,用空間換時間,這個辦法香港已經在運用。
都市快報2005年12月1日起見報的《我在香港當交警》系列報導,曾提到過在香港的九龍彌墩道中段,有超寬的斑馬線。
這條斑馬線約有50米寬。這麼寬的人行橫道線,等在兩邊的行人自然不容易扎堆,綠燈一亮,兩邊的「人牆」,像潮水一樣,譁一下湧過去,對面也是譁一下湧過來,一個回合,幾百號人都過街了。
在商業繁華、人流集中的地方,把斑馬線的寬度拉長,這樣,行人的隊伍稀釋了,過街的時間就縮短了———行人所需的綠燈時間減短。相應的,汽車等紅燈的時間也縮短了,省下來的時間,足夠汽車通過50米寬的斑馬線。
鄭賢勝的設想是結合了杭州的特點:斑馬線拉寬讓行人過街的區域變寬,同時再把斑馬線分成三個區域:中間還是走行人,兩邊給自行車、電動車推行過街,這樣就能清晰地劃分開行人與非機動車的混雜,而且不同方向的非機動車也減少了交叉,行人過街就快,而且安全。
「建委已經同意了這個設想,接下來就是設計和施工改建」,交警支隊秩序處處長閻浩說,「我們在設計中還要分析斑馬線兩端快車道的車流量,儘可能地使人車分離開,行人過街安全。」
解決人車矛盾是杭州近期交通建設的主題方向
在解決人車矛盾方面,杭州交警從去年起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去年11月,杭州交警在一些路口推出謙讓牌。謙讓牌很受市民歡迎,但同時,謙讓牌的受歡迎程度,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市民對過馬路的不安全感。都市快報對于謙讓牌推廣的連續報導,引起了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的重視,在2007年1月12日批示:我市應採取更有效措施,讓廣大市民安全過馬路。
交警從設施、管理和宣傳三方面,三管齊下,加大力度解決人車矛盾。
先是在全市推廣了父子燈和移動式信號燈,又在體育場路等斑馬線前寫上「車讓人」三個字,通過設施來保障行人過街安全,來提醒司機做到車讓人。
從管理上,交警在斑馬線前加強了處罰力度,不僅處罰車不讓人,也處罰行人闖紅燈,並將處罰情況和數據通過媒體報導,提醒大家文明行車,文明行路。
但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構建杭州的慢行交通體系。
什麼是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是行人交通和非機動車交通的總稱,簡單說就是行人步行和自行車、電動車的通行。
為什麼要構建慢行交通系統?杭州交警支隊支隊長鄭賢勝解釋,打造杭州慢行交通,最終還是為了緩解交通兩難。從交通總量來說,杭州目前仍然是慢行交通佔主導。要尊重每個人的路權,確保路權的平等。
其次,慢行交通也符合節約型社會的特點,如果慢行交通完善,人們更多地選擇慢行交通,既可以減少出行成本,減少家庭支出,又可以把出行作為一項健身選擇。
從一些交通發達的城市和國家來看,慢行交通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在香港,一些道路改造就是縮減車行道,增加人行道。
杭州市交警支隊提出了打造杭州慢行交通的四大建議。
第一條就是建議規劃建設慢行交通系統,「建議結合地鐵建設,借鑑香港經驗,同步規劃建設地下步行交通網絡、完善地面行人和非機動車一體化的慢行交通系統,真正將地鐵、地道、地下商業、地下車庫以及地面騎樓等設施整合利用,建設杭州模式的立體交通。同時,進一步加強公路、鄉村道路及城郊接合部的行人過街設施建設。」
交警請來專家對已經推出的交通設施作出效益評估
父子信號燈最早在慶春路皮市巷路口和慶春路直大方伯路口出現,這兩個路口的斑馬線原本沒有信號燈,人車互不相讓,矛盾突出。杭州交警提出了父子信號燈的概念,即在這個路口設置信號燈,跟前面主路口信號燈的紅綠變化一致,這樣既保證了行人通行安全,也不會造成車輛因連續等候紅燈而長時間滯留。
父子信號燈推出後市民和交警都覺得效果不錯,但是效果到底有多好,哪些方面還需要再改進?
杭州交警目前正委託專家做調研,對於父子燈設置前後的情況作出評估,量化效益標準。交警透露,評估結果會有精確的數字,包括到底提高了多少出行時間,甚至還包括人均提高了幾元錢的經濟效益。
交警表示,今後一些交通舉措,在嘗試後都要進行效益評估,這樣不僅使管理水平更具科學性,也使措施推廣更具有指導性。
計劃中的城西慢行交通目標:增加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空間
在杭州,慢行交通的設施正在擴展,比如保俶路一帶改造的騎樓,各種立體過街設施如地下通道、天橋等,這些都是慢行交通設施。
鄭賢勝還透露了今後一段時間杭州道路交通設施的另一個大改變,即城西道路的改建。
交警在管理中發現,城西的幾條主幹線中,學院路、教工路、文二路、文三路存在不少問題。
學院路、教工路兩邊,原來的教學區、生活區部分已經搬遷,行人流量比原來大大減少。而路兩邊商業也不是很發達,但是這裡的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都非常寬。交警建議通過一定的改建,增加機動車道,打通一些通行瓶頸,使道路資源更合理地利用,在確保非機動車路權的前提下,讓機動車走得更順暢。
而在文二路和文三路,兩邊有電腦城和生活區,行人、非機動車的流量非常大,但是目前這兩條路的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太窄,交警也希望能夠通過改建,增加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通行空間,使得非機動車和行人走得更安全,更舒暢。
來源:都市快報 作者:記者全悅敏通訊員莊琪 編輯:王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