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獎得主:「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

2020-12-08 網易手機

(原標題:世界糧食獎得主:「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

正在北京舉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除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作主題演講外,幾位世界糧食獎得主和沃爾夫農業獎得主,也受邀就生物科技對全球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安全的作用等問題作主旨發言。其中,200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羅傑N·比奇、2013年世界糧食獎得主羅伯特T·法萊利、馬克·萬·蒙塔古在提交給大會的演講提綱和報告中,對目前普遍應用卻備受爭議的轉基因技術明確表達了觀點。他們一致認為,轉基因農產品很安全,農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有助於農作物抵禦風險,保障糧食安全。

轉基因機理源於自然

從30年前開始,植物基因工程成為常規技術,人們藉此對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分子基礎知識的了解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蒙塔古是比利時根特大學國際植物生物技術推廣中心董事會主席。他說:「實際上,這項技術起源於對土壤細菌,如農桿菌菌株這一天然植物遺傳轉化系統的深入認知。」

在這個系統中,負責在植物細胞中轉運、整合和表達的DNA被稱為T-DNA,而被譽為「自然界最小遺傳工程師」的農桿菌,可通過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和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得到轉基因植物。目前,這種方法已經成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技術手段。

蒙塔古介紹說,根特大學與其他國際研究機構最近發現,在人類栽培的甘薯品種之一——番薯的基因組中,有自農桿菌基因改造轉移而來的T-DNA片段。他們推測,這一基因轉移事件很可能為番薯的選育提供了某些「特徵」,使其能夠通過選擇而被保存和擴散開來。

今天,通過有效的測序方法,許多水平基因轉移的案例得到很好的記錄,「這讓我們可以明確一點:土壤桿菌介導的基因轉移是純天然的,也絕不可能對人體、動物及環境產生傷害」。

新技術助農民抵禦風險

今年9月,孟山都已獲準將美國布勞德研究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相關專利用於農作物育種,並率先將這一技術用於農業商業化。

法萊利是孟山都跨國公司植物科學研究組的組長,他在大會報告中推測,未來五六十年,全球農民需要生產出比此前1萬年總和還多的糧食,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

「此外,他們還要同時面對越來越不穩定的天氣因素,以及病蟲害帶來的壓力和影響。」法萊利認為,以基因工程技術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創新,有助於幫助農民應對上述挑戰。

蒙塔古在報告中闡述,植物分子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的進步,有助於理解植物與共生、外生、內生微生物組之間的交換機制,使科學家製造出各種具有更好適應性的農作物,不僅能免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威脅,還能從農業生產和城市廢物中更好地吸收和回收養分。

法萊利特別提到,數據科學的驚人進步也將繼續釋放出現代農業尚未開發的潛力。

科學家有責任讓公眾理解新知識

目前,各種有關轉基因作物的誤解和雜音,搞得一些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認知「有些混亂」。

身為美國華盛頓大學生物學系名譽教授的比奇指出:「實際上,公共研究人員和世界著名學者進行的研究證實,遺傳技術對農作物自身的發展具有實質性的益處,且對環境和消費者是安全的。」

法萊利倡議:「科學家要承擔起發現和傳播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先進技術成果的責任。」

「科學家有責任讓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而不是懼怕新知識,以及基於這些新知識進行的創新應用。」蒙塔古明確表示,「科學部門更應承擔起引導下一代正確認識科技的責任,並作出負責任的決定。」

[廣告]活動入口:

買美股,上老虎 - 超低佣金,每股只需1美分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超三分之一健在諾獎得主聯名,要求綠色和平停止反對轉基因
    面對綠色和平組織持續不斷地反對轉基因,超過百名諾獎得主站了出來,聯名寫了一封公開信。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Greenpeace)組織停止反對轉基因。目前,大約1/3健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皆在聯合署名的名單中,這其中包括朱棣文、崔琦、李遠哲等知名科學家。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諾獎得主們比綠色和平組織更可信面對百餘位諾獎得主對綠色和平及其「同盟者」的指責,不少反轉人士並不服氣。他們認為,諾獎得主來自各行各業,這些「跨行科學家」在轉基因領域並非權威,發表的言論不足為信。這種觀點不值一駁。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業部:對轉基因農產品慎重推廣應用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石巖)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6日在此間指出,對轉基因農產品,中國將遵循「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推進步驟,慎重地進行推廣應用。
  • 述評|應對全球糧食危機,轉基因技術大有可為
    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幹事何昌垂認為,當前世界糧食安全現狀不容樂觀,如果管控失當,將會引發重大危機。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糧食安全風險急劇增加。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糧食危機或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危機,需要各方共同應對。 如何應對糧食危機?如何確保糧食安全?
  • 重磅原創:農產品未準入轉基因成分「低水平混雜」的概念、成因及對策
    本文中簡述了農產品未準入轉基因成分LLP的定義、內涵、類型及其產生的背景與原因,分析了美國積極推動LLP安全性的原因及其目標,針對我國糧食、種子和農產品貿易與研發,提出了LLP的貿易政策與相關技術建議。本文對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背景下的農產品貿易、農產品質量安全、種業發展、轉基因生物安全檢測或監測等相關工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含「轉基因」的作物安全嗎?
    轉基因作物從陌生,到前幾年的爭論和恐懼,再到最近幾年的火熱,人們漸漸地認識到了轉基因這項技術對於保證人類的糧食安全和提高經濟作物供給等方面的強大優勢。美國50%以上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內銷、75%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歐盟和日本年均轉基因產品進口量接近2000萬噸。
  • 世界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疫情下全球3億人等待糧食援助
    記者 | 肖恩 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揭曉,得獎者是致力於消除全球飢餓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10-09 17:12 來源:澎湃新聞
  • 世界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疫情下3億人缺糧吃
    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揭曉,得獎者是致力於消除全球飢餓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頒獎詞中寫道,世界糧食計劃署為消除飢餓發揮重要作用,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傑出貢獻,同時致力於阻止飢餓成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世界糧食計劃署原名糧食援助政策與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61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食品援助組織,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
  • 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很多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在世界遍地開花,但其到底安全與否,業界學界一直爭論不休。在中國,隔段時間就有一波關於轉基因危害的民間傳言充斥於耳。由於美國是轉基因大國,因此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那裡,無論是轉基因的支持者還是批評者都以美國為例,尋找自己的論據。而美國駐華大使館25日就表態稱,很多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
  • 陳錫文:未出現食用轉基因農產品不安全案例
    陳錫文提醒,從世界各國來看,如果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能實現社會平穩,那麼這些國家和地區大多是把城鎮化作為富裕農民的過程。如果城鎮化剝奪農民財富、損害農民利益,那麼城鎮化的成果就不能持久,社會也很難保持安定。
  • 世界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疫情下3億人缺糧吃-虎嗅網
    2020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結果於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揭曉,得獎者是致力於消除全球飢餓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頒獎詞中寫道,世界糧食計劃署為消除飢餓發揮重要作用,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傑出貢獻,同時致力於阻止飢餓成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世界糧食計劃署原名糧食援助政策與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61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食品援助組織,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
  • 打過藥的農產品與自帶抗病體的農產品到底誰安全
    誰帶想要吃到新鮮的蔬菜等農產品,但卻又擔心農藥汙染?其實不用害怕了,早就有多國科研人員 研發的植物育種技術,將世界上許多農作物在不使用化學噴霧劑的情況下抵禦病毒。該技術旨在防止農作物病毒危害數百萬人的糧食供應,並保證全球依賴農業發展經濟的社會穩定下來,使之全球人類都不再為自身溫飽發愁。客觀簡單地說,抗毒基因就是把外用農藥、抗生素改換成內嵌活性農藥、抗生素。一顆毒基因種子有多大?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得2020諾貝爾和平獎,川普獲提名?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獎項被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對抗飢餓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以及其在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發揮的推動作用」。
  • 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的貢獻。世界糧食計劃署由聯合國和聯合國糧農組合辦,是聯合國內負責多邊糧食援助的機構,於1961年第16屆聯大和第11屆糧農組織大會決定成立,原定於1963年開始運作,但因1962年多地遭遇糧食危機,提前投入運作,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出版有《世界糧食計劃署新聞》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年度報告》。
  • 諾貝爾獎得主署名支持轉基因123人 轉基因有哪些危害
    原標題:署名支持轉基因的諾獎得主升至123人,中國兩院士籤名支持  「百餘名諾貝爾獎得主聯合籤名支持轉基因作物」事件又現新進展。  截至2017年1月18日,在「挺轉」請願網站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org上公開署名支持轉基因技術應用於農業領域、支持轉基因農作物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上升至123人。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觀察者網 訊)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中歐夏季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揭曉,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獲獎。諾貝爾官方在頒獎詞中寫道:「它(世界糧食計劃署)努力消除飢餓,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貢獻,並在防止利用飢餓作為戰爭和衝突武器的努力中,發揮了推動作用。」
  • 全球糧價指數創近六年新高,糧食安全獲重視,種植鏈望受益
    北京時間1月8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宣布去年十二月全球糧價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漲至107.5,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新高。(來源:聯合國)FAO表示,自從去年五月以來聯合國糧價指數累積上漲達18%。
  •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  olivia chan • 2020-10-09 18:31:09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