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只有埃及才有嗎?不,其實上海也有。
1951年,位於上海青浦區重固的福泉山遺址被發現。1979年,福泉山遺址開始第一挖掘;此後,上海對於福泉山的考古發掘工作一直陸陸續續,沒有停止。福泉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福泉山遺址的發掘成果,猶如一顆新星,照得東方的天空一片燦爛。
福泉山遺址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距今6000——7000年歷史的各時期文化疊壓遺存,內含有新石器時代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與戰國時代的遺存。在之前幾十年的考古發掘中,這裡出土了200多座從新石器時代到唐宋時期的墓葬。被考古學家生動地譽為「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中國的土建金字塔」。因為福泉山遺址比松江的廣富林遺址(4000多年前),足足早二千年;因此福泉山又被譽為上海歷史之源。
福泉山,又名薛道山。其實不是一座山,其實是在4000餘年前人工堆成的一個橢圓形的土臺,高7.5米,東西長94米,南北寬84米。根據清光緒《青浦縣誌》記載,「福泉山」在幹山北,下皆黃土,隆然而起,僅十餘畝,殆古謂息壤也……初因形似號『覆船』,後以井泉甘美,易今後」。它靜靜地仰臥在上海的西北面,一臥就是幾千年。2001年,福泉山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過去,知道這裡的人很少;現在知道的人也不多,可能與這裡的宣傳不多有關。
現在,只有在網上查過資料的人,去青浦重固鎮遊玩時,才會去福泉山一睹「中國土建金字塔」的風採。因為知道的人很少,景區內非常冷清,常常會出現一個人「包場」的局面。
福泉山遺址景區包含出土文物陳列室、古井、遠古生活場景(復原)、重固抗戰時期殉難同胞紀念碑(1946年立)、陸機像、薛道人像、考古挖掘現場、祭壇、139號墓等。特別是景區內陳列的人物雕像再現了遠古時期上海先民的生活場景。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包括近幾年發現的戰國古井和唐宋古井,各個時期的古人都曾在這裡生活。這也證明了重固地區早在六千年前已成陸地,福泉山人通過了艱苦的生活磨練,為上海古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019年7月6日,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而福泉山遺址也屬於良渚文化。福泉山層疊豐富,良渚文化和戰國至宋代的墓葬,以至於堆築成墓葬高臺。有學者認為該山形制應為良渚文化中祭祀的「圜丘」,對良渚文化原始宗教和崇拜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到建議你去實地走一走看一看;周邊還有個比較原生態的重固古鎮,可以順帶一起遊玩。
地點:上海市青浦區重固鎮福泉山路658號
門票: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