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重大發現,7000年前神秘奇特人種現世,只因考古挖到怪物

2020-08-26 子衿史事

前言

《論語》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總是不願停下它前進的腳步,人類也從未停下發展的步伐。科技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為了促進國家更快發展,我國致力於基建事業的進步。其中,三峽水利工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眾所周知,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項目。

它的修建,造福了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它的修建,讓多年以來的長江水患得以平息。考慮到居民人身安全,建成前,沿岸居民常頻頻搬遷來躲避洪水帶來的危險。考古學家更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小小的機會,在他們搬遷完畢並安置妥善後,便立即展開保護性的挖掘研究行動。在一次挖掘時,出現了一個怪物,轟動世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01

三峽工程所在地比較特殊,這裡曾是我國文化起源地之一。一些專家為了最大限度去保護我國歷史文明,保證出土文物的完整性,就會對這塊地區進行保護性挖掘。三峽工程附近有很多文明痕跡是未知的,在挖掘時,要足夠的謹慎,小心,細緻細緻再細緻才可以,同時也要做到一絲不苟,雖然考古工程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還要將將每一塊地方都落實到。

正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挖掘,專家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挖到了一個怪異的東西。,它上面的圖案引起專家們的濃厚興趣。它是一個石雕,應該是由灰色砂巖石組成。專家們憑藉自己多年考古的經驗,認為這個石雕不簡單,為了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其中所蘊含的奧秘,他們就將其帶了回去仔細研究。


02

經過專家團隊仔細研究,他們發現這個怪異的石雕,是距今7000年左右的太陽人石雕。經過測量比對,他們發現,這座石雕長115釐米,高12釐米,寬20釐米。該石雕大體上是灰色砂巖組成的,上面人物面色凝重,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某個東西

順著它所盯的那個方向,是一個醒目的小太陽。而且這個人物還是雙腿跪地,向著太陽的方向,似乎是在祈禱,可見,這個民族的聖物應該就是太陽了吧。專家組根據這個起名為&34;。專家認為,這個人物的動作,似乎是在表達某種信仰,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搜索到那個時期人們的一些思想特徵。

這個石雕做工極其精細,線條簡潔,形象明確,能夠很好的展現當時的原始氣息,極好地反映了華夏祖先們對發展人類的渴望,與曾經出土的文物所具有的歷史特徵都不太一樣。因此,它對於我國考古事業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也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人類文明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03

正是這個怪物的出現,讓三峽工程有了重大的發現,讓考古事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7000年前的奇特人種得以重見天日,這在之前是完全沒有關於他們的歷史文獻的。同時,它的出現,證明了當時在黃河流域就有原始人類的氣息;上面的圖案,代表了遠古人類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圖騰。

也證明了早在7000年前,世界上曾出現過一群以太陽為信仰和生物的奇異人種,這也對我國考古研究古代社會的圖騰做出了貢獻。這座石雕,現已被收藏在博物館內,成為珍貴文物,並沒有對外展示,這也體現了我國對於這座石雕的重視。

因為它不僅對我國歷史研究有重要意義,更是代表著世界的歷史。這座石雕的發現,讓我國現存的文物年代得以刷新,他一下子成了其中歷史最悠久的文物。直到2007年,它才出現在上海世博會,第一次與大家見面。作為一件稀世珍寶,當他出現在人們眼前時,世界為之驚嘆。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世人最寶貴的財富啊!

結語

這塊石雕還有什麼未知的奧秘,還等待著考古學家的進一步研究。但是這件事情對中國,對世界的歷史文化都是極其重要的,它與全人類的歷史也是息息相關的。這對於梳理人類進程來說,是一項重要成果。我國歷史或許遠遠不止能夠追溯到5000年而已。我國文化綿延至今,其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力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脫不了關係。杜牧曾寫到:&34;。在這塊肥沃廣袤的土地上,祖先還留給了我們很多隱藏的秘密,有許多寶物至今還下落不明,不知所蹤,正等待我們的發掘。

參考文獻

  • 《論語》
  •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相關焦點

  • 三峽工程大發現,7000年前特異人種重見天日,只因發現一怪物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可謂是聞名全球。由於其建造所需的蓄水量巨大,因此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附近的居民也需要大量遷移。而由於三峽工程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在我國歷史上,這曾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因此在妥善安置遷移居民之後,考古專家對這一塊區域也需要進行保護式發掘,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護我國歷史文明的出土。
  • 三峽大壩的考古重大發現,7000年前的「怪物」石刻重見天日
    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三峽大壩的建成造就了無數中國百姓的生活,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前,長江沿岸的居民時常要因為洪水而搬遷,但是古代這一塊地區卻存在著十分悠久的文明
  • 三峽挖出「太陽人」,距今7000多年,專家看後不安:禁止出國展覽
    引言三峽大壩是我國最重要的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修建涉及區域很廣。1998年,湖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展開了對秭歸東門頭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在這一次發掘工作中,有一件非常罕見的石刻被考古人員發現。這件石刻被稱作秭歸「太陽人」石刻。
  • 考古新發現瑪雅歷延續7000餘年 推翻2012末日說
    瑪雅考古新發現 瑪雅歷沒有在2012年結束而是延續至7000餘年後1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介紹了美國考古學家的重大考古發現。他們在瓜地馬拉的瑪雅文化遺址發現了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瑪雅天象表,推翻了「2012年世界末日說」。
  • 新中國考古重大發現|你從哪裡來,三星堆?
    作為長江上遊文明中心的三星堆,是中華文明「滿天星鬥」中最神秘的那顆星辰,目前已發掘的面積僅為千分之一左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近日向記者透露,已經制定了新的三星堆考古發掘研究計劃,接下來將重啟對三星堆遺址的深入調查、勘探與發掘,進一步揭示三星堆神秘古國的真實面目。
  • 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 世界最大的「龍」,在河南被發現,重達130噸,考古隊挖了5年
    大自然是神秘的,在和人類共存的這段時間裡,它依然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而大自然最大的秘密就是史前在地球繁衍生息的恐龍。恐龍是一種非常龐大的生物,它的身體是人類的好幾十倍,在這個龐然大物面前,人類就像是螞蟻一般渺小。雖說恐龍早就在上億年前滅絕,但這並不妨礙人類對它的好奇和研究。
  • 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12日下午,當地一條小河河水上漲,河岸邊,一個埋藏在地下石頭裡的「怪物」被衝刷出來:這個「怪物」緊緊地鑲嵌在風化石裡,裸露部位長約130釐米,截面直徑約17釐米,表皮光滑而堅硬,表皮上帶有一塊塊均勻排列的黑色鱗片。因為不知道這個「怪物」的身份,當地村民在嘆為觀止之餘,紛紛在微信圈內曬圖和求證。  記者走訪得知,當地村民以前從未聽說或見過這種外形奇特的「怪物」,只知道它是化石。
  • 重慶:考古發現三峽地區或曾屬熱帶氣候
    他們通過對重慶出土的中華蘇門答臘兔等小型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進一步推測出上萬年前三峽地區的氣候類型。重慶師範大學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技術實驗室主任武仙竹介紹,考古團隊歷經5年時間對三峽豐都瓦啄嘴遺址出土的多種小哺乳動物化石進行了深入研究,「破譯」了當地氣候變遷的「密碼」,為重慶曾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提供了實物證據。
  • 三峽大壩攔起那麼久了,長江裡的魚到底有多大了呢?
    三峽大壩是199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到1997年11月時,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截流成功,三峽變成了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一直以來三峽就以水流湍急著稱,大量魚類棲息在數百千米的三峽中,它們不再顛沛流離,那麼三峽中最大的魚可能有多大了呢?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研究重大突破作為第一個發布項目,由張東菊教授代表研究團隊向業內專家、媒體鄭重發布。繼2019年5月Nature雜誌報導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等發現青藏高原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後,國內外的焦點再次聚集到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古人類和白石崖溶洞。
  • 神秘三星堆遺址文化
    自從上世紀我國發現三星堆古遺址,才挖了不到一半,就不敢再挖了,外界也不再流傳關於三星堆古遺址的考古消息了。考古學家是在掩飾什麼?還是刻意隱瞞什麼?還是在挖掘三星堆的過程中發生了詭異事件?據說發現外星人在7000年前曾入侵地球的證據。
  • 考古中,神秘的秦皇陵位置被發現為何不挖?四個原因告訴你
    前言說起秦始皇陵,那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一座陵墓。並且在這個陵墓當中,更是有傳聞,上古神器「禹王九鼎」,也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其實對於陵墓當中的奇珍異寶,在這些專家的眼裡並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比較珍貴的,而在常人的眼裡是最不值錢,這個東西就是竹簡和木瀆。你知道為什麼嗎?
  • 盤點那些在礦山裡挖出的「怪物們」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在這其中到底發生了多少我們不為所知的事情,我們無從得知,即使是現在的科技再發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也不見得能把地球以前所發生的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在地球面前,我們人類是非常渺小的,但是在地球生存過得物種都是偉大的。
  • 5000年前神秘消失的河姆渡人 可能一直沒走遠
    浙江在線12月04日訊7000多年前,今天的寧波城區還是一處浩渺的海灣。  在海灣的西北沿岸,也就是現在的餘姚河姆渡、田螺山,慈城傅家山一帶,生活著諸多史前部落,他們創造了代表長江古文明的河姆渡文化。  可5000多年前,這群人神秘消失了。
  •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圖]
    原標題: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  工作人員在清理墓坑  4000年前的骨杖  昨日,成都考古界又有新發現,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根深埋地下4000  發掘  一根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1000年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溫江區文廣新局與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溫江區公平街道紅橋社區「豐隆城市綜合體」項目的考古發掘工地,發現一根距今4000多年寶墩時期的骨杖。
  • 萬年前冰河時期 重慶三峽地區曾是亞歐大陸動物避難所
    今(3)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首次向華龍網記者披露,在1萬多年前,巫山迷宮洞及三峽地區曾是亞歐大陸動物的避難所。為何當時動物會遷徙到三峽地區?它們留下了什麼?當時三峽地區是怎樣的一番生態?你心中的疑問,下面將一一解答。    疑問1:什麼研究引發了國際關注?
  • 從東北到貴州,考古家不斷挖到「龍」形文物,龍真的存在嗎?
    其實在這些年的考古工作中,從東北到貴州,專家們從地下還真挖出了不少珍貴的「真龍」,或許它們能帶來答案。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隊隊員趙振生,無意中在這裡發現了一塊碎瓷片,揭開了「查海遺址」的神秘面紗。 查海遺址表明,在距今8000年前,已經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同時「中華第一龍」也在此現身。 在對查海遺址進行發掘的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引起了考古專家的注意。
  • 揭開動物考古神秘面紗 一具熊骨帶你回到3000年前
    用經典教科書上的定義來說,動物考古是一門研究考古遺址出土動物遺存的學科;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個專門琢磨考古工地挖出來的動物骨頭的學問。具體說來,動物考古學家對動物本身有著足夠的研究,種屬、體質特徵、種群結構、不同時空下的地理分布、生活環境、疾病、食性等都是他們關注的內容。人與動物的關係也是他們格外注意的。
  • 科學家發現7000年前人類祖先實施截肢手術證據
    死者可能曾是一名戰士,他或許是在摔倒、動物攻擊或戰鬥中前臂受傷  據《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找到了7000年前人類祖先實施手術的證據,這顯示石器時代的祖先的醫學比我們想像得更為先進。科學家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們就曾使用鋒利的燧石對一名老年男子進行左前臂截肢手術。  更特別的是,他們確保患者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術,而且截肢手術很成功,之後還對傷口進行了消毒處理。考古專家在巴黎以南64公裡處的布塞爾斯伯蘭庫特地區發現的墓室裡找到了截肢手術的證據。這暗示著公元前4800年醫學技術就達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這一發現可能促使科學家們重新評估人類外科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