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最早!寧波史前考古有重大發現

2021-01-09 寧波發布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餘姚施岙遺址古稻田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在餘姚市召開。專家認為,施岙遺址古稻田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餘姚施岙遺址發現6000年前「井」字形水稻田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稻田結構應均為「井」字形,目前發現來看,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結構已基本清楚,由寬大的路網和灌溉系統組成,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系統。

TG1南壁地層堆積

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稻作農業發展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是養活眾多人口食物的主要增長點,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古稻田堆積與自然淤積層的間隔,反映了距今7000年以來發生了多次波動比較大的環境事件,為研究人地關係提供了新材料。

專家參觀施岙發掘現場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施岙遺址考古發現的意義,並對遺址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因為本次考古發掘是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的,專家們希望能儘可能的在發掘過程中多做研究工作。建議在發掘過程中進一步弄清河姆渡文化早期、晚期稻田的結構和灌溉系統的情況,加強多學科研究,進行系列的碳十四測年研究,進一步明確不同稻田的年代和文化屬性,進一步加強稻作農耕模式的研究,尋找與施岙遺址古稻田相匹配的聚落遺址,進行遺址環境變遷的研究等。

來源: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

圖片: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供圖

編輯:蔣晗炘

一審:張志龍 二審:鄭仲曄 三審:張偉方

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考古奧斯卡︱大海的饋贈:寧波大榭史前鹽業遺址考古記
    浙江寧波大榭史前鹽業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為我們解開了這一謎題(以下簡稱「大榭遺址」)。二大榭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大榭開發區(寧波市北侖區大榭街道)下廠村,保存面積2萬平方米。三浙江沿海地區製鹽業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春秋越國時期。據《越絕書·卷八》記載:「朱餘者,越鹽官也,越人謂鹽曰餘。」說明這一時期越國已經有了鹽官的設置,從國家層面對鹽業進行管控。然而在寧紹地區一直沒有發現與之相對應的鹽業遺存。
  •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9月24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寧波應家遺址考古成果發布 遺存時期從史前到明清
    新華社寧波12月3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寧波市鎮海區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近日發布。該遺址文化堆積深厚,遺蹟和遺物的種類、數量豐富,遺存時期從史前跨越到明清,為深化相關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 它們點亮寧波史前文明!四明大地,河姆渡文化譜系遺址有哪些
    發掘充分利用了科技考古的手段,在自然遺存的綜合研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008 年在遺址外圍發現了與遺址內部早晚文化層明確對應的 2 個時期的古稻田,也是目前中國史前遺址中發現的年代最早並且可以與村落布局對應的水稻田。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這是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雙重重大突破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疥疙洞出土距今3萬年左右的早期現代人化石,還發現有豐富的、共生關係清晰、且連續發展的小石片工業系統的石器,首次系統的展現了中國境內早期現代人的石器工業技術。該遺址最大的意義就是證明了中國並不存在10萬到5萬年前的人類活動空白期。
  •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4月1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向記者確認,高山古城遺址是成都平原最早的古城遺址,該遺址成為成都平原史前考古的新坐標。基於其重要性,高山古城遺址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當時,成都考古隊正在大邑鹽店古城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偶然聽說附近有一處地名為「古城村」,這引起了考古隊的注意。他們前往村落調查發現了東邊和南邊各有一道牆,並確認這就是古城的城牆。
  • 「考古中國」通報四項最新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張雪)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寧波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發布:十二地層涵蓋史前時期
    新京報訊(記者 常卓瑾)12月2日,新京報記者從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獲悉,鎮海應家遺址考古發掘已完成。應家遺址發掘區平均下挖深度約250釐米,地層有十二層,由早至晚可分為史前時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和歷史時期等四個階段。
  • 從考古發現看西藏史前的交通與貿易①
    然而考古發現已經證明,大約在距今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西藏高原已經有了最早的人類活動,這些遠古人類進入到西藏高原之後,其活動的範圍遠遠超乎今人的想像,他們所創造的舊石器文化很可能與華北平原、甘青高原、西南山地均有著密切的聯繫。到了新石器時代和早期金屬器時代,西藏與周邊地區的交往與聯繫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有更為豐富的考古材料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提供可靠的證據。
  • 成都平原發現年代最早墓地 未來或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在2012年之後,去年9月以來考古人員再度啟動對高山古城遺址的發掘。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高山古城遺址發現了早於目前成都平原寶墩文化第一期的考古學遺存,其中十二橋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確認,為目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所不見。  據悉,高山古城遺址已入選了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的2015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 浙江餘姚發現史前貝丘遺址,早於河姆渡文化1000年
    30日上午,浙江省餘姚市井頭山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正式發布。井頭山遺址是浙江境內首次發現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也是中國沿海地區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處史前貝丘遺址。
  • 三峽大壩的考古重大發現,7000年前的「怪物」石刻重見天日
    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三峽大壩的建成造就了無數中國百姓的生活,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前,長江沿岸的居民時常要因為洪水而搬遷,但是古代這一塊地區卻存在著十分悠久的文明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韋衍行)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重大考古揭示:涼山不「涼」 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
    專家學者認為,自2014年起開展的成昆複線(涼山段)考古工作,發現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以及四川境內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先秦時期聚落群,這類發現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實屬罕見。  近年來,為配合國家、省多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建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涼山州博物館等對安寧河流域考古文化進行了大量的搶救性發掘。
  • 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距今4300多年,出土兩個文字一個至今無解!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薪火相傳至今,那麼最早的中國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呢?山西考古發現一座上古遺址,距今4300多年,揭開了最早中國的神秘面紗,而且還出土了兩個文字,其中一個至今無解,至少爭議頗大!所謂「中國」的直接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青銅器上。
  • 蘭大考古團隊研究發現: 丹尼索瓦人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虎領銜的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團隊報導了夏河丹尼索瓦人(簡稱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揭示這塊化石為阿爾泰山地區丹尼索瓦洞以外發現的第一件丹尼索瓦人化石,提供了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這是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雙重重大突破
  • 世界考古論壇揭曉十大田野考古,主題聚焦「水與古代文明」
    此外,「婆羅洲島尼亞洞穴五萬年的歷史」「長江中遊地區史前文明的中心-石家河聚落考古新發現」等10項考古新發現獲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中國考古學:從第一個村落到第一個國家」「陶寺遺址:『中國』與『中原』的肇端」等9項獲「重要考古研究獎」。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開幕發言中表示:「對於過去的考古探討,有助於我們更真切的把握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更加從容地應對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
  • 成都重大考古發現震驚世人
    蜀錦織機我國發現的唯一有出土單位的完整的西漢時期織機模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機模型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 實習記者 徐劍蕭 攝影記者 鮑泰良 王勤 張士博成都天回鎮,隨著老官山漢墓的發掘,再一次令世人震驚。2012年夏,為配合地鐵3號線建設,施工人員正在遷改一處管線時,發現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