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前冰河時期 重慶三峽地區曾是亞歐大陸動物避難所

2020-12-04 華龍網
地球最後一次冰河時期重慶的地形地貌。 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華龍網發
華南巨貘牙齒。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華龍網發
梅氏犀下頜骨。 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華龍網發
東北馬鹿角。 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2月3日20時30分訊(記者 黃軍)地球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在重慶巫山迷宮洞一帶,來自北方的梅氏犀、轉角羚羊、東北馬鹿、艾鼬穿越冰河遷徙到此,躲避冰寒。今(3)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首次向華龍網記者披露,在1萬多年前,巫山迷宮洞及三峽地區曾是亞歐大陸動物的避難所。為何當時動物會遷徙到三峽地區?它們留下了什麼?當時三峽地區是怎樣的一番生態?你心中的疑問,下面將一一解答。

    疑問1:什麼研究引發了國際關注?

    由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龐麗波、陳少坤、黃萬波、吳雁、魏光飈聯合撰寫的論文《中國三峽地區迷宮洞遺址哺乳動物群的古環境與年代學分析》日前發表在世界知名學術期刊《國際第四紀》上,引起國際關注。

    記者了解到,這是(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歷時數年的研究成果首次對外發布。

    這個迷宮洞裡到底有些什麼?它又告訴了我們什麼?

    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陳少坤告訴記者,迷宮洞位於巫山縣城東南約12公裡的抱龍鎮抱龍河邊,它發育在巫山山脈的三疊紀嘉陵江灰巖中。

    迷宮洞是一個溶洞,從洞口往裡走十幾米,就可以看見一個大廳,這也是主洞,有30多米高,類似一個圓錐形。

    迷宮洞最早於1999年最先被發現,此後10多年都陸續進行過考古發掘、地質調查等工作。當年考古人員在洞中挖了5個點,其中4個地點有化石,最深的挖了不到2米,出土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經過專業測年法考究,顯示該遺址化石層年代為13150±190年前。

    疑問2:冰河時期哪些動物來了巫山?

    迷宮洞中有哪些哺乳動物化石呢?陳少坤介紹,他們在迷宮洞發現了45種哺乳動物化石,其中11個物種是外來的。

    具體來看,迷宮洞的哺乳動物化石包括食蟲類(如刺蝟、鼴鼠),翼手類(如蝙蝠),嚙齒類(如田鼠、松鼠、豪豬),靈長類(如獼猴),食肉類(如大熊貓、熊、鬣狗),長鼻類(如劍齒象),奇蹄類(如華南巨貘、梅氏犀),偶蹄類(如野豬、麋鹿、東北馬鹿、轉角羚羊)等動物。

    目前已滅絕的有巴氏大熊貓、劍齒象、華南巨貘、梅氏犀、轉角羚羊等。

    這些動物到底長什麼樣?古人類研究所館員龐麗波說,迷宮洞中發現的動物多數現在還有,以前和現在都是一個樣子的,已經滅絕的,考古界曾根據研究對它們進行過復原。

    值得一提的是梅氏犀,它生活在更新世(從258萬年前到1.1萬年前,地質時代第四紀的早期)時的亞歐大陸,長有類似披毛犀的雙角。巫山迷宮洞發現的梅氏犀化石,是這個物種在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晚、分布最為靠南的化石記錄。

    這些動物都從哪裡來的呢?陳少坤說,冰河時期大約有3支動物群從外地遷來,一是華北、東北,代表動物有梅氏犀、轉角羚羊、東北馬鹿、艾鼬,二是西邊青藏高原來的一些小型哺乳動物,三是東邊來的,以麋鹿為代表。

    這些哺乳動物的生存的末次冰期,也是近兩百多萬年來最冷的一個時期。

相關焦點

  • 萬年前冰河時期巫山迷宮洞曾是劍齒象等動物避難所
    萬年前冰河時期巫山迷宮洞曾是劍齒象等動物避難所 2015-02-04 13:47:04   地球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在重慶巫山迷宮洞一帶,來自北方的梅氏犀、轉角羚羊、東北馬鹿、艾鼬穿越冰河遷徙到此,躲避冰寒。
  • 重慶:考古發現三峽地區或曾屬熱帶氣候
    新華社重慶11月2日電(記者 劉恩黎)日前,重慶師範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實驗中心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們通過對重慶出土的中華蘇門答臘兔等小型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進一步推測出上萬年前三峽地區的氣候類型。
  • 以色列研究認為人類在冰河時期走出非洲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3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一項新研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約2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走出非洲,這與傳統認知相反。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叫「米斯利亞」的洞穴中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頜骨化石,這是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之一。
  • 以色列研究認為人類在冰河時期走出非洲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3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一項新研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約2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走出非洲,這與傳統認知相反。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叫「米斯利亞」的洞穴中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頜骨化石,這是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之一。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利奧爾·魏斯布羅德等人在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人類進化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他們又分析了這個洞穴中13種動物化石,這些化石與之前發現的人類化石屬於同一地層。
  • 合作地區發現2500萬年前遠古動物化石
    經鑑定分析,這批化石來自於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比之前冰河世紀(大約200萬年)的歷史還要久遠的多,說明早在幾千萬年前,甘南地區就是遠古生物的棲息之地。巨豬是一種巨大的史前偶蹄目動物,這種動物頭骨碩大,表明有瘤突,面目十分猙獰,並且可能會捕食其他動物。鼠兔是目前合作地區發現最豐富的化石,說明該地區曾經是鼠兔的天堂。
  • 史前6種戰力強悍的貓科動物,其中一種是人類遠祖的天敵
    在冰河時期是美洲大陸中強盛的貓科掠食者。異劍齒虎,更新世時期戰力強悍的貓科動物,外形上猶如鋸齒虎、刃齒虎的混合體,並且具有刃齒虎匕首般的上犬齒,四肢健壯,軀體長達2米以上,食譜涵蓋當代的大多數生物。楊氏虎,雖然被稱作虎,但實際屬於獅子的一種,楊氏虎是由進入亞洲地區的原始獅演化而來的。在35萬年前,曾經廣泛生存在中國東北部地區。
  • 合作地區發現2500萬年前的遠古動物群
    經過他們的鑑定分析,這批化石竟然來自於2500萬年前的漸新世。這比之前冰河世紀(大約200萬年)的歷史還要久遠的多,說明早在幾千萬年,甘南地區就是遠古生物的棲息之地。
  • 人類是冰河時期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
    然而,由於上一個冰河世紀是漫長的一系列冰河世紀之一,而大型動物的滅絕卻並未發生在之前的冰河世紀期間,這難免讓人感到困惑不已。過度獵殺理論另一項理論則是過度獵殺理論。在過去的10萬年間,現代人類從非洲傳播到世界其它地區。簡言之,過度獵殺理論的假設認為現代人類在到達新大陸後滅除了大部分大型動物物種。
  • 冰河時期的七大巨獸,曾經和人類共存過的古生物
    冰河時期是指地球大氣和地表長期低溫,導致極地和冰河大幅擴展甚至覆蓋整個大陸的時期,地球形成以來至少出現過五次的冰河期。在恐龍時代以前出現了四次,而恐龍滅絕後的第五次冰河期又稱為第四紀冰河時期,開始於兩百五十八萬年前。此次冰河時期中地球處於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的循環。
  •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重慶巫山將建龍骨坡遺址公園,復原30萬年前「巫山人」場景 30萬年前生活在重慶巫山的古人類,已會用工具剔肉吸髓了!
  • 冰河時期的大熊貓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
    在所有的已滅絕動物中,除了恐龍,最為人喜愛的恐怕就是猛獁象——按照受歡迎程度,它們可算冰河時期的大熊貓。巨大的象牙和長毛讓人過目不忘,在很多藝術作品中,最後一批倖存的猛獁闊步走在寒冷的西伯利亞苔原上,雄壯中透著一股悲涼。
  • 2億年前的地球大陸上,都曾存在過哪些可怕的生物?
    你知道在遠古時期的地球大陸上,都曾存在過哪些可怕的生物嗎?普莫諾蠍體長可達70釐米,具有極強的毒性與攻擊性小蹄馬奔跑速度及極快,是現在馬類的祖先雙齒翼龍擁有大型頭顱骨,2億年前亞歐大陸的一種爬行動物五彩冠龍體長可達3米,人類已知最早的暴龍類恐龍之一恐爪龍體長可達3.5米,具有極其獨特的如鐮刀般鋒利的腳趾歐洲矮象體長不足1米,生存與200萬年前,冰河時期的亞歐大陸
  • 冰河時期具有周期性,下一個冰河時期何時到來?
    地球經歷過5大冰河時期,其中最長的休倫冰河時期持續了3億年時間,其餘的冰河時期持續1億年左右。  冰河時期為什麼會出現?  冰河時期的出現,取決於地球軌道以及地球傾角和擺動,當地球處在距離太陽最遠的遠日點,並且地球傾角增加,這就會導致極地幾乎無法接觸到陽光,極地溫度下降,冰川開始拓展。
  • 三峽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在宜昌建成
    中國園林網6月14日消息:6月12日,宜昌建成三峽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館藏動物標本100餘件,植物標本近千件,均收集於三峽地區,充分反映了三峽地區動植物的多樣性、豐富性。
  • 附圖:北美冰河時代滅絕的10種巨獸,那時候的動物真大
    直到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美洲獵豹、巨大的犰狳和巨大的樹懶都以北美為家。但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困惑於這些動物和其他體重超過45公斤的巨獸,為何在1萬年前滅絕。以下是北美冰河時代的10種滅絕動物。 1.
  • 萬年前的地球曾經歷過一場浩劫,猛獁象因此消失,科學家準備復活
    大約1萬多年之前,地球曾經歷過一段漫長的冰河時期,當時整個地球都被厚厚的冰雪所覆蓋,甚至連海洋都結冰了。這時,人類的祖先——智人們,也沿著凍成冰的海洋河流,遷徙到世界上的各大洲之上。在冰河時期,除了人類外,考古學家們通過一些化石發現:地球上曾生存過一種「巨獸」,其名為猛獁。它們的毛髮長長的,皮膚和皮下脂肪都非常厚。
  • 中美科學家在三峽地區發現世界最早動物足跡化石
    三峽發現世界最早動物足跡化石  遠古動物或為長約2釐米爬蟲 兩列足跡間相距1至2釐米陳哲展示發現的古生物足跡化石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6月6日,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刊發了中美科學家在中國三峽地區發現距今5.4億多年前動物足跡化石的研究成果。
  • 冰河時期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地球會出現冰河時期這種反常氣候?
    既然這個問題問的是地球冰河時期是什麼樣子,那小編就首先回答這個問題吧。顧名相義,既然是冰河期,那麼在冰河期,它的表現形色和地區,就應該與陸地上的河流有關,當然由於影響涉及整個地球,也會和陸地與海洋有關。
  • 西伯利亞發現冰河時期的披毛犀遺骸,沉睡在凍土層5萬年保存完好
    據英國《太陽報》12月30日報導,考古學家們在西伯利亞的永凍土層裡挖掘出一頭活躍在冰河世紀的遠古披毛犀遺骸。這頭披毛犀在俄羅斯東北部的薩哈共和國地下沉睡了5萬年,身體的百分之八十完好無損。
  • 史前動物再現!西伯利亞發現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內臟完好無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英國《衛報》近日的一篇報導,在俄羅斯北部的永凍土層中,人們發現了一具奇怪的動物屍體,它並不是現代動物,而是來自於冰河時期的一頭保存相對完好的長毛犀牛,由於永凍土層是一個天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