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開始,歐洲航海家四處探險,到了16世紀,歐洲人對於世界地理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也出現了輪廓大體正確的世界地圖,比如下面這幅圖。
這是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於1570年繪製的地圖,大家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與亞歐非大陸基本輪廓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在南方地區,有一塊大的離譜的地方,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知道現在的南方大陸包括澳洲和南極洲兩個大洲,顯然和圖中畫的不一樣。
為什麼當時的人對於地球南方有如此荒誕的認識呢?
這其實涉及西方人長期的一個地理誤判,即「未知的南方大陸」,15世紀至18世紀時,於歐洲地圖上出現的假想大陸。又稱為「麥哲倫洲」,明代歐洲傳教士畫的《坤輿萬國全圖》將中文標示為墨瓦蠟泥加。
「未知的南方大陸」,「墨瓦蠟泥加」……這種神秘感這麼強烈的地理認識是如何出現的呢?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地球的南方到底是什麼樣的?
「坤輿萬國全圖」現存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版本
這個認知起源於亞里斯多德時期的傳說,亞裡斯多德推測說:「現在應該有一個與我們所居住的地方相同對應的地區位於南方......。」他的想法後來被託勒密擴展,他相信印度洋被南方大陸所封閉,北半球的土地應該由南部的土地平衡。西塞羅首次在《西比歐之夢》使用了cingulus australis(南方地區)一詞。
於是,儘管沒有根據任何大陸的記載文獻,「南方大陸」在中世紀地理學中仍然很常見。
5世紀就被馬克羅比烏斯的地圖所記錄下來,並在他的地圖上使用了「Australis」一詞,即源於拉丁文「australis」(南方)
15世紀開始,航海探險家們進行了遠徵,歐洲人證明了非洲幾乎完全被海包圍,印度洋可以從西部和東部進入。這顯然說明了古人的說法不太對頭,所以「南方大陸」的存在存疑了,然而許多製圖師對亞里斯多德的看法保持支持態度,例如:傑拉杜斯·麥卡託與遲至1767年的亞歷山大·達爾林普爾。依照以上論據,南方應該有一個大陸作為與北半球已知土地平衡。
南方大陸被描繪在16世紀中葉的迪耶普地圖上,其海岸線出現在東印度的南方,通常精心繪製、富有虛構的細節。當時的諾曼第與布列塔尼商人對南方大陸有很大的興趣。於1566年與1570年,弗朗西斯克(Francisque)與安德烈·阿爾拜涅向法國海軍上將加斯帕爾·德科利尼呈遞了與南方大陸建立關係的計劃,不過因為法國宗教戰爭,德科利尼於1572年遇害,事情無疾而終。
1556的一副世界地圖
探險家在南方漸漸發現不少地方,很多人都認為這便是南方大陸的一部分,不過,隨著概念越來越清晰,所謂「南方大陸」也漸漸被證偽了。
1615年,雅各布·勒梅爾和威廉·史旺騰對合恩角的量測證明了火地群島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島嶼,並不是所謂的大陸的一部分。
1642年阿貝爾·塔斯曼的第一次太平洋航程證明澳大利亞不是神秘的南方大陸的一部分。
1657年,約翰內斯·揚松紐斯繪製。地圖顯示出未知的南方大陸位置,在地圖底部為不完全的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包括南極在內的地區,沒有任何明確的海岸線,南方大陸的面積大大減少。
1770年,詹姆斯·庫克在第一次航程中環航紐西蘭的大部分地區,證實它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在他的第二次航程中,他環繞南半球高緯度地區航行,有時甚至穿越南極圈,表明南方大陸必位處寒冷的極地地區,正如以前所認為的那樣,並沒有延伸到溫帶地區。
1814年,馬修·福林達斯出版了《南方大陸之行》。福林達斯認為,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所假設的南方大陸並不存在,所以他希望「澳大利亞(Australia)」這個名字適用於他所看到下一個最好的東西。他寫道:
在較南緯的地區,不可能發現其他任何幾乎相同程度分離的土地。因此,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名稱將繼續描述該地區的地理重要性及其在地球儀的情況:其具有古老意義值得可取。且不與任何一個國家有所關聯,表示它似乎比任何其他原本可以選擇的名稱較不太令人反感。
而這,就是現在澳大利亞名稱的來源。
終於,到了1820年,南極洲被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還是存在的,不過這和人們想像的完全不同,要小的多,同時也一併證實其假想只有存在南極洲和澳大利亞,並證明南半球的陸地比北方的陸地少得多,南北半球的陸地並不平衡。
於是,這場持續了一千多年的「浪漫的傳說」終於被證實是虛幻的。
不過,在17、18世紀的一些奇幻小說中,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當時的人們對於「南方大陸」的憧憬與嚮往,同時也體現出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探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