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女兵阿聯境內身亡,中東關係再度緊張,美國槍口直指伊朗

2020-12-04 謝嘉穎說歷史

近日因伊朗高級物理學家扎德遇襲身亡,身中數槍不治身亡,對於伊朗造成了很大打擊,這讓中東地區的矛盾再度升級。在扎德遇害之後美國直接將本駐在印度洋的航空母艦調到中東地區,本已經部署好在印度洋的航空母艦為何會出現在中東地區?

這是美國對伊朗最明確的回答,不管扎德遇害是否和美國有關係,美國對伊朗的敵對態度從來都沒改變過,只要伊朗有任何的風吹草動美國都會毫不猶豫的開火。在扎德事件之後,中東地區再添新麻煩,美國一個空軍女兵在阿聯意外死亡,這對於美國來說卻是罕見,雖然外界報導該女兵是屬於意外死亡,但是美國依舊會對此事件進行調查,阿聯的達夫拉基地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很多國家懼怕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得不聽從美國的"指揮"投靠在他的麾下,而美國對於中東執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和伊朗不和,伊朗和美國已經對峙了二十多年,兩個國家雖然沒有出現真正的戰爭,但是藉助於以色列,兩個國家的交鋒一點都不少。

由於美國在中間調和的原因,阿聯和以色列也恢復了和平的外交,以色列也同意美國將戰機出售給阿聯。美國為了保持在中東的霸權,也是長期在中東各個地區進行軍事部署,當然美國的存在並不是一個公正的"裁判",在很多矛盾上美國還是傾向於自己的盟國,以色列一直都是美國的好朋友,所以不管以色列以何種立場和別國對峙,美國都會無條件的支持以色列,這就是美國的"公正"。

關於美國女兵在阿聯意外身亡的事件,美國表示也是一定要追查到底,是否真的是意外還很難說。美國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引起戰爭,對準伊朗的藉口,對於美國來說所謂的"伸張正義"就是對伊朗開火,美國的部署已經很長時間了,只是缺少一個對於伊朗發動戰爭的時機,川普即將要下臺,他所有的決策是否還能夠持續實行還是一個未知數,至於拜登是否會在上臺之後改變對伊朗的態度目前形勢依舊不明。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伊朗科學家剛遇害,美國女兵在阿聯意外死亡,川普開戰藉口?
    最近伊朗高級物理學家扎德遇害事件引起了中東局勢迅速升級。扎德是伊朗核研究重要負責人,是伊朗核科學之父。就在全世界都在關注伊朗的動態時,美國這邊突然也發生一件事情。就是美國一名女兵在阿聯突然遇害。再聯想到美軍尼米茲航母開赴波斯灣,這會不會成為川普開戰藉口?
  • 伊朗矛頭直指以色列,德黑蘭爆發抗議活動!中東將發生什麼?
    1月3日,美軍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導致在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身亡。11月27日下午,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在伊朗首都被暗殺。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
  • 中東面面觀丨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雲密布,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遇害後,中東又將會經歷什麼?△法克裡扎德是伊朗最資深的核科學家之一伊朗將矛頭直指以色列 誓言展開報復行動暗殺事件發生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策劃並實施了暗殺行動,伊朗軍政高層隨後也紛紛發聲。
  • 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害後,中東將發生什麼?
    △法克裡扎德是伊朗最資深的核科學家之一▌伊朗將矛頭直指以色列 誓言展開報復行動暗殺事件發生後,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策劃並實施了暗殺行動,伊朗軍政高層隨後也紛紛發聲。
  • 伊朗又一座軍事基地遭摧毀!以色列發動突襲,炸死大量人員
    ,中東軍事強國以色列作為美國的幫兇,也對伊朗進行軍事施壓甚至挑釁,多次襲擊敘利亞境內的軍事基地,令伊以兩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時常處於一場大戰爆發的邊緣。5月17日,沙特Al-Arabiya網也詳細披露了相關消息,消息稱此次空襲行動發生在凌晨,以色列空軍戰機突然發動襲擊,空襲了在敘利亞境內由親伊朗民兵組織武裝的駐守的軍事基地,令基地內的一個指揮中心總部被摧毀,且當場有7名武裝分子被炸身亡,傷者不計其數。種種跡象表明,此次空襲是以色列軍方有備而為。
  • 海上護航加空中打擊,F35來中東目的明確,反制伊朗狼群戰術
    然而最近一年,美帝顯然違背了自己之前定下的規則。F35和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史無前例同框,而且F35還是三次駕臨這個地方,而這個讓美國非常緊張的地方,就是中東。據美國《空軍時報》6月1日報導,美國空軍在一年內,第三次從希爾空軍基地向中東部署F-35第五代戰鬥機。
  • 要與阿聯籤署230億美元軍火大單 美國繼續在中東火上澆油
    突籤軍火大單讓中東局勢更加混沌伊朗頭號核物理科學家遭暗殺之後,中東局勢一下子又回到了年初伊朗將軍蘇萊曼尼遭暗殺時的緊張形勢。伊朗人誓言要復仇,然而人們注意到這一次伊朗主要針對的目標並非是美國和其中東最主要的盟友以色列,而是原來一直關係相對和緩的阿聯。今年阿聯在外交上整個方向發生了大逆轉,原本阿聯是相對溫和中立的,極力避免與中東的其他主要國家比如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家發生衝突,保持在中東亂局的相對平衡。
  • 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身亡 中東局勢再升溫
    儘管還沒有組織或個人宣布製造此次襲擊,但伊朗方面認為此次襲擊由以色列策劃實施,也有不少媒體認為,美國也脫不了干係。  伊媒:武器碎片有以色列軍工企業標誌   據伊朗媒體今天報導,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表示,這是一次非常複雜的暗殺行動。是由伊朗境內的恐怖組織「人民聖戰者組織」與以色列政府裡應外合完成的。
  • 伊朗大批S-300防空飛彈南下,在國土南部應對波斯灣美國空軍威脅
    ,一天內,伊朗完成了境內大規模集結動作,這一次集結主要是伊朗空軍、伊朗防空軍、伊朗革命衛隊空軍為主,伊朗大批F-14、F-4、殲-7戰鬥機升空,進行24小時戰備巡邏。伊朗方面報導稱,伊朗革命衛隊代表警告說,伊朗防空飛彈部隊的雷達,可以隨時看到美國空軍戰機飛出、飛入阿聯所有情況,伊朗對美軍在中東地區的調動了如指掌。伊朗方面報導說,如果美軍戰機敢襲擊伊朗,伊朗的防空力量將在邊界上空,甚至是阿聯上空附近直接擊落。
  • 美高官:以色列與阿聯關係正常化,中國和伊朗是最大輸家
    據俄塔社9月3日報導,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周四在接受美國電臺節目主持人休·休伊特採訪時稱,中國和伊朗將成為以色列和阿聯達成關係全面正常化協議一事上的失敗者。奧布萊恩稱,阿聯和以色列之間的協議「將改變中東的局勢」,「經濟、文化聯繫將達到不可思議的水平,將開啟大量投資……對協議締約國來說,這是一項驚人的協議」。羅伯特·奧布萊恩 資料圖奧布萊恩認為,「此項協議的最大輸家肯定是伊朗和中國。
  • 面對美國極限施壓,伊朗「棋出險招」 中東核危機潛伏……
    專家指出,通過一系列舉動,伊朗在對美國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做出強烈反應,美伊雙方實際均在追加談判籌碼。如果美國不重返伊核協議,伊核問題可能會迅速地升級為「核危機」。兩國關係的持續緊張,也將推高中東地區緊張態勢。資料圖:伊朗阿拉克重水廠核反應爐。  出招?
  • 第二艘美航母趕赴波斯灣,艦長身份引發爭議,父親是伊朗人
    目前,圍繞美伊之間的衝突已經成為了中東地區的焦點,當地時間1月3日凌晨,美軍突然發起了一起有預謀有針對性的刺殺事件,當伊朗「聖城旅」的蘇萊曼尼少將抵達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機場時,美軍的襲擊行動就接踵而至,隨著陣陣巨響,蘇萊曼尼在劇烈爆炸中不幸身亡,這對伊朗來說無疑是沉痛的損失,為此伊朗舉國上下都陷入了一片哀悼聲中,另外伊朗也譴責美國的行動與恐怖分子無疑
  • 伊朗核科學家遇刺衝擊中東局勢
    伊朗新聞電視臺網站11月3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在事發現場搜集到的武器上,印有以色列軍工產業標識和參數。美國與伊朗關係專家、美國防大學近東和南亞中心教授賈瓦達·巴哈特表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兩年前曾提及法赫裡扎德名字的事實,使人們相信以色列就是此次暗殺行動的幕後黑手,此舉是其2010年至2012年暗殺其他伊朗核科學家系列事件的持續。」對此,以色列堅稱毫不知情。
  • B-52剛到中東,伊朗就公布了數千米深的基地
    環顧當下的中東,情況很複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在滲透中東,佔據中東的戰略主導地位,向中東地區派駐了大批軍隊,發起了多場戰爭。
  • 阿聯向以色列開火:力挺伊朗,擔憂自己核設施被炸
    來自阿聯方面報導稱,阿聯譴責一名伊朗核工程師被殺害,呼籲衝突各方保持耐心。對此,美國方面認為,這是阿聯也擔憂自己核電站:阿聯在韓國的支持下,建造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核電站。而阿聯發展核技術也是提心弔膽,對以色列恐懼之心不亞於伊朗。
  • 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媒突然炒作: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從亞洲爆發
    2020年全年,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公敵"成為了關鍵詞,中東、北非等地也充斥著十足火藥味兒,看似波瀾不驚的地區,實際上早已暗流湧動。據印度《歐亞時報》12月2日報導,受新冠疫情和多國日漸緊張局勢的影響,亞洲或許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印度和以色列因為擁有核武器,會在關鍵時刻向世界"攤牌"。
  • 美伊交鋒之際,高景一號衛星曝光美軍中東部署,伊朗:是個好消息
    最近幾年,我國連接發射了數顆「高景一號」商業衛星,實現了在全球任意一點可1天重訪,就在最近,「高景一號」又公布了一組衛星圖,照片中我們可以詳細的看到美空軍在中東的軍事部署情況。在美伊擦槍走火的敏感時刻,公布了一系列美駐中東基地的戰機部署情況。
  • 卡達對美國多重要?得卡達者可控制波斯灣威懾中東
    美國與伊朗持續不斷的矛盾,在攪得波斯灣上空陰雲籠罩的同時,也讓卡達這個在中東地區極為特殊的國家出盡了風頭。自從2017年6月中東六國宣布與卡達斷交之後,伊朗藉此與卡達迅速拉近關係,但卡達時至今日仍然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重要盟國。那麼,是什麼確保了卡達即便與伊朗關係拉近卻仍然不被美國排斥?答案是卡達重要的地理位置。
  • 美媒: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遭暗殺背後,是幾方政治勢力的複雜纏鬥
    此外,大量分析指出,這場暗殺牽涉極為複雜的多方政治角力:伊朗國內的務實派與強硬派的鬥爭、伊朗與中東其他國家的關係,以及中東政治背後至為關鍵的角色——美國方面,即,川普政府與拜登政府的中東政策衝突。在11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對伊朗科學家遇襲身亡感到震驚,對這一暴力犯罪行徑表示譴責,希望該事件得到徹查。
  • 地球局|蘇萊曼尼遇害一周年,中東經歷了一場「地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2021年1月3日,伊朗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遇襲身亡一周年紀念日。一年前,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的那次美軍無人機空襲,又一次將美國與伊朗推到了戰爭的邊緣,開啟了2020年中東地緣格局重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