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英國大,作為英國倫敦的一張名片,大本鐘幾乎是以200%的上鏡率出現在全世界各類視覺媒體當中的,他從1859年就開始矗立在泰晤士河畔,到今天已經有150多年了,可是就在2017年的8月21日,大本鐘在敲響了正午12點的鐘聲以後,卻再也沒了聲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那天中午鐘樓前聚集了無數人,他們的目光全都盯在了樓頂的大本鐘上。到了12點整,大本鐘發出深沉而鏗鏘的聲音以後,喧鬧的人群立刻就安靜下來了。人們屏息聆聽,隨著最後一聲鐘聲的敲響,人群就開始躁動了。人們紛紛拿出相機,在塔樓前爭相地與大本鐘合影留念。有些人甚至望著塔樓上面莊嚴的大本鐘熱淚盈眶,久久不忍離去。但是無論人們如何仰望,如何期盼,這隻大本鐘就好像突然啞掉了一樣,他就是不肯發出任何的聲音。此時的倫敦是一片的寂靜,究竟發生了什麼?能夠讓大本鐘開啟了靜音模式?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還是讓咱們先從大本鐘的誕生慢慢說。
大本鐘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場真正的因禍得福。這事情發生在1834年的10月16日的晚上,英國議會大廈也就是威斯敏斯特宮當時是被一場大火意外的燒毀了,於是重新建造一座威斯敏斯特宮,對於英國議會來說就是迫在眉睫。在威斯敏斯特宮的重建方案當中,設計師查爾斯巴黎他別出心裁的在整個建築群當中就設計了一座附屬的塔樓,並且在這座塔樓的四面鑲嵌有報時鐘,而這座報鍾中就是咱們今天說的主人公大本鐘。俗話說好事多磨,大本鐘的命運就這樣,他因為一場大火而誕生,而誕生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
在威斯敏斯特宮的附屬塔樓建成以後,議會就安排本級名霍爾爵士來負責為塔樓監製一隻大鐘,到了1857年這大鐘就造好了。爵士打算用16匹馬拉板車,將大鐘由鑄造廠拉往塔樓,可是還沒有被抬上板車,就在測試的過程當中出現了裂痕,不能用了。無奈之下爵士只好找了另外一家鑄造廠,重新造了一隻大鐘。兩個月以後,新的大鐘造好了,這次看起來是萬無一失,大鐘也終於順利的由板車拉到了塔樓跟前,安裝到了樓頂,可就在大家滿懷喜悅地等待大鐘發出他的第一聲鳴響的時候又出事兒了。但是也不知道是這大本鐘實在不想爬上那座高高的塔樓,還是說這19世紀的英國鑄造業就是這樣喜歡製造驚喜?新造好的大鐘,由於鍾錘的敲擊,再一次產生了裂痕,好在這一次的裂痕不是致命的,正好是列在了鐘盤的邊緣,所以人們切除了裂痕周圍的一圈金屬,又將大鐘的身體旋轉了一個角度之後,這大本鐘就這樣粉墨登場。
可是他為什麼會叫做大本鐘憨憨的名字?據說當時為了給這隻大鐘取名字,議會們是眾說紛紜,爭得面紅耳赤。班傑明霍爾爵士當時也在其中,由於這霍爾爵士長得是身材高大,所以大家都喜歡叫他大本,看到他鶴立雞群一樣的站在議會中間,有一名議員就突然開玩笑的說,為什麼不給他取名叫大本?人們一聽,這是個好名字。你看大本鐘站在96米高的塔樓上,難道不比霍爾爵士高大得多嗎?更何況他又是霍爾爵士監造的,再沒有什麼能夠比大本更適合做這隻鐘的名字了,從此就有了大本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會誤以為說大本鐘是整座塔樓的名字,其實大本鐘它只是鐘的名字,塔樓一直有他自己的名字,是叫做盛蒂斯芬塔。一直到2012年的6月2號,為了紀念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登基60周年,這座塔才被更名為伊莉莎白塔,而大本鐘依然還是大本鐘。但是有的時候這大本鐘也會被叫做大笨鐘,這個笨也就是笨重的笨,沒辦法,他的體格來看的話也的確是夠笨的了。大本鐘它不是一面鍾,它是由鑲嵌在塔樓4周的四面巨型鐘盤組成的,每一面鐘的鐘盤直徑是足有7米長,差不多是4個成年男子加在一起的身高,而錶盤上的一根分針的長度就是4.27米,相當於兩個門的高度了。那隻曾經將中盤敲出裂痕的巨型鍾板的重量,足足超過了300公斤,基本上相當於是5個成年人的體重了。
雖然說大本鐘的體格笨重,但是它的運轉卻是少有的精確。雖然說在誕生之初經歷過兩次小小的波折,但是自從1859年5月31日,大本鐘在敲響了第一聲鐘聲以後,就很少鬧過小脾氣,即使是在二戰期間的戰火當中,也無從例外。1941年的一次空襲當中,盛蒂斯芬塔樓的頂部是遭到了毀壞,這大本鐘的錶盤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可是即便如此,大本鐘也沒有停止過工作,深沉渾厚的鐘聲依然每隔一個小時便會響起來,鏗鏘有力的聲音穿透了戰火,讓深受戰爭創傷的倫敦倍受鼓舞。可是大本鐘它畢竟是經歷了100多年的歲月了,到了咱們今天,他就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不明原因的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小狀況。
比如說1962年冬天的一場大雪,就曾經讓這隻年過百歲的大鐘整點報時晚了10分鐘。2005年5月,一個炎熱的天氣,又讓停工一個多小時,這些小小的誤差也不知道是不是由於過冷或者是過熱的天氣,對這隻鍾產生了影響。不過他也的確是有些冷了。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即使是高大健壯的大本鐘,也難以抵抗他的摧殘。據負責大本鐘日常維護的英國鐘錶師說,大本鐘現在每三天就會失去動力。所以說他們必須每周要爬上塔樓334層的臺階,為大本鐘上弦,調整鐘擺的速度。不過咱們說這種靠人工來調整時間的方法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對於這位150多歲高齡的鐘來說,也的確是應該接受一次更為全面的健康護理了。
2016年的4月,英國政府就宣布將耗資2900萬英鎊為大本鐘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維修,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相當於人民幣2.5個億,這麼一大筆錢。除了給大本鐘進行機械結構的修繕以外,就連大鐘的4個錶盤也會被卸下來進行清洗和修復。另外還有塔樓的修建,設備更新等等一系列的工程。英國政府打算花4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情。是的沒錯。4年的時間。這聽起來好像有點漫長,因為這個時間在中國是可以造出10個大本鐘的時間,也不知道倫敦人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可以等待這4年沒有大本鐘的日子。畢竟在他們中間大部分的人是聽著大本鐘的聲音長大的,大本鐘的聲音對於他們來說就好像是吃飯睡覺一樣的不可或缺。
聽不到這個聲音,很多倫敦人簡直都不知道該怎樣喝下清晨的第一杯牛奶,這晚上又該如何進入夢想。但是咱們說大本鐘真的老了,即使人們再捨不得他,也必須要讓他暫時的休息靜養了。有一句話是怎麼說來著?暫時的撤退,那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那麼大本鐘暫時的靜音,為了他能夠發出更雄厚更準確的聲音,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4年以後的大本鐘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華麗變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