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晚報訊 12日下午5時左右,家住重慶郵電大學院附近的馮喬春,發現該校信科大樓附近一水池中,有成千上萬隻硬幣般大小水母在漂浮。回家後,馮先生在網上一查,這些水母竟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瀕危生物桃花水母。
昨中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重慶郵電大學,在信科大樓背後一處池塘中,發現了桃花水母。
正在讀研三的段振華告訴重慶晚報記者,校園裡共有5個水池,只在這個水池裡發現了水母。這兩天,大部分水母都消失了,可能是因為前日暴雨的原因。
重慶晚報記者試圖聯繫學校相關負責人,詢問水池和水母情況,未果。
昨下午,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學院教授袁興中,看過重慶晚報記者拍下的水母圖片,證實它們就是瀕危生物桃花水母。
袁教授介紹,桃花水母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
桃花水母怎會在水池中大量出現?袁教授推測,桃花水母可以無性繁殖,在水池裡大量出現,很有可能是被人從外面攜帶進入水池。
據介紹,桃花水母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已存在6.5億年,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100多年來,全球只發現了11種桃花水母,在我國有9種。其中,宜昌桃花水母和信陽桃化水母被列入國家瀕危動物紅色名錄最高級極危物種,其餘均列入瀕危物種,
重慶晚報見習記者 景濤(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