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 | 包頭稀土研究院首創國內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2020-11-11 創新內蒙古

日前,包頭稀土研究院以壓延法成功製備螢光玻璃,為螢光體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開闢了該項技術的國內先河。

稀土研究院技術專家介紹,當前照明的主流技術已轉型為白光LED。為此,稀土研究院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功能材料發光研究領域完成一次次技術突破後,又初步實現了用壓延法製備石榴石體系摻雜黃色系列螢光玻璃,基礎玻璃可見光波段透光率達80%至90%,高品質白光已達到商用水平。稀土研究院以壓延法製備的螢光玻璃,具有高導熱性、高顯色性、高透光性,解決了傳統發光材料結熱過高等問題,適用於大功率LED照明,符合綠色健康照明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來源:內蒙古日報)

相關焦點

  • 包頭稀土研究院首創國內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日前,包頭稀土研究院以壓延法成功製備螢光玻璃,為螢光體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開闢了該項技術的國內先河。據稀土研究院技術專家介紹,當前照明的主流技術已轉型為白光LED。為此,稀土研究院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功能材料發光研究領域完成一次次技術突破後,又初步實現了用壓延法製備石榴石體系摻雜黃色系列螢光玻璃,基礎玻璃可見光波段透光率達80%至90%,高品質白光已達到商用水平。
  • 包頭稀土研究院首創國內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日前,包頭稀土研究院以壓延法成功製備螢光玻璃,為螢光體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開闢了該項技術的國內先河。據稀土研究院技術專家介紹,當前照明的主流技術已轉型為白光LED。為此,稀土研究院不斷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功能材料發光研究領域完成一次次技術突破後,又初步實現了用壓延法製備石榴石體系摻雜黃色系列螢光玻璃,基礎玻璃可見光波段透光率達80%至90%,高品質白光已達到商用水平。稀土研究院以壓延法製備的螢光玻璃,具有高導熱性、高顯色性、高透光性,解決了傳統發光材料結熱過高等問題,適用於大功率LED照明,符合綠色健康照明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 國內首創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記者近日從包頭稀土研究院獲悉,該院新材料研發團隊以稀土為原料,以壓延法成功製備螢光玻璃,為螢光體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開闢了該項技術的國內先河。包頭稀土研究院技術專家、功能材料發光研究室課題組組長沈雷軍介紹,研發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鋁酸鹽、矽酸鹽、鎢鉬酸鹽等多個材料體系的白光LED用螢光粉及藍光激發的黃色、紅色螢光玻璃,並對紅色螢光玻璃進行了專利布局,形成了12項發明專利的專利池。
  • 國內首創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
    國內首創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01 17:00:01 記者近日從包頭稀土研究院獲悉
  • 今日科技話題:「定海神錘」、螢光玻璃、天象、雷射血管、電子皮膚...
    今日科技話題:「定海神錘」、螢光玻璃、天象、雷射血管、電子皮膚、檢測癌症新方法 2020-12-02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稀土鎂合金等三個產業化項目投產
    生意社09月15日訊 近日,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中試產業化項目正式開工投產,本次開工投產項目分別是稀土鎂合金、稀土鈦合金製品、稀土氧化物塗層等三個產業化項目,項目選址於內蒙古中天宏遠再製造股份公司內,總投資額達3億元,廠房佔地面積約4.5畝。
  • 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材料生產線籌建
    科技日報包頭1月10日電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李寶樂)記者10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包頭稀土研究院與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技術轉讓協議,籌備建立國內首條月產800公斤稀土納米斷熱漿料中試生產示範線,預計首期投資2000萬元。
  • 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材料生產線籌建 目前由美日歐壟斷
    據科技日報1月11日報導, 記者10日從包頭稀土高新區獲悉,包頭稀土研究院與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技術轉讓協議,籌備建立國內首條月產800公斤稀土納米斷熱漿料中試生產示範線,預計首期投資2000萬元。
  • 斷熱稀土玻璃塗層節能高達40%
    近期,包頭稀土研究院的EASTO.1098斷熱稀土玻璃塗層被認定為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級首批次新材料。這種塗層可以直接塗在玻璃的表面上,這樣除了能阻擋太陽輻射外,配合中空玻璃還能實現隔熱,保溫,節能等功效。
  • 原創好產品新應用首次亮相稀土論壇
    可以使玻璃斷熱的稀土塗層、可以「變廢為寶」的富集稀土元素的高爐渣、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的高性能稀土快淬磁粉,這些獲得國家專利技術、填補國家技術空白、甚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好產品、新應用」,也讓稀土產業為科技進步聚合起更大的能量。從最豐富的稀土資源,到最高端的終端應用,包頭一直走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
  • 把握產業價值鏈主動權 包頭圍繞資源優勢打出組合拳
    記者1月6日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獲悉,包頭市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和分年度工作計劃已經草就。該專項規劃立足包頭市稀土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著眼打好稀土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推進稀土產業的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更好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專項規劃還提出了,到2025年和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工作路徑和任務舉措。
  • 掌信檢測:稀土超分子傳感材料讓汙染物無處遁形
    項目負責人、包頭稀土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靜雅表示,項目已投入計劃並順利實施。該項目能夠有效推動稀土功能材料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進一步拓展北方稀土產業鏈。目前,在現有多種檢測汙染物的方法中,基於螢光的化學檢測相比於其它複雜的設備有著許多優勢,比如具有高信噪比輸出,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結果可靠等。項目負責人、包頭稀土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靜雅認為,螢光傳感器以其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等優點已成為傳感器領域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但尋找到合適的材料構築實用化的螢光傳感器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 稀土突傳大好消息,我國成功研究出稀土鎂合金!
    稀土鎂合金中試線又有新突破。日前,內蒙古包頭稀土研究院開發出了鋯顆粒尺寸低於600 nm的稀土鎂鋯晶粒細化劑產品,填補了對應高效率、低成本鎂合金晶粒細化劑的產品空白。「這為開發面向航空飛行器座椅、汽車安全構件等軌道交通裝備的高強度鑄造/變形鎂合金材料提供了可能。」
  • 首期投資2000萬,建設首條稀土納米材料生產線,打破美日歐壟斷
    新技術出現1月10號有記者獲悉,包頭稀土研究院與某科技公司達成技術轉讓協議,籌備建立國內首條稀土納米斷熱生產線,並且首期預備投入2000萬元資金。意味著我國即將打破國外對此行業技術的壟斷。說到這裡可能有人不明白了,稀土納米斷熱材料是一種隔熱性能非常好的斷熱玻璃塗層材料,與市面上的節能玻璃相比,它可以隔離95%紅外線或紫外線,並在3小時內能快速降溫,最高可調節溫度7—15度,節能25%—40%,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都非常大。在此之前,我國在斷熱玻璃塗層材料方面一直處於被動,因為它的相關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由美、日、歐等國家掌握並且壟斷,是的,我們一開始並沒有這種技術。
  • 內蒙古地級市和盟的名字都有什麼來歷,呼和浩特是什麼意思?
    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面積約118萬平方公裡,由9個地級市與3個盟(內蒙古特有的地級行政區)組成。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內蒙古12個地級行政區的名字都有什麼來歷,按車牌的英文字母順序依次講。清朝稱綏遠城,後設歸綏市,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蒙B是包頭,位於呼和浩特西北,北與蒙古接壤,南臨黃河。很多人都吐槽包頭的名字「土裡土氣」,不如恢復秦朝設的九原郡地名。九原郡是秦始皇設的邊郡之一,治所就在今包頭市的西郊,黃河北岸。包頭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呢?清乾隆三年(1738年),附近有幾個牧民在這裡成立了一個村子,蒙古語稱為「包克圖」,後來就念成了包頭。
  • 一套新技術讓稀土鎂合金改頭換面
    近日,包頭稀土研究院開發出了鋯顆粒尺寸低於600 nm的稀土鎂鋯晶粒細化劑產品,填補了對應高效率、低成本鎂合金晶粒細化劑的產品空白。基於前期針對稀土和鋯元素對鎂合金耦合細化機制的研究成果,包頭稀土研究院輔之以全新的冶金工藝製備方法,讓分布更密集、體積更小的鋯粒子為鎂晶核提供更多的附著機會,同時稀土元素加強了結晶過程中鎂晶核在鋯粒子表面的附著能力,可以實現鎂合金晶粒的高效率細化。
  • 廈門海滄一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個稀土納米螢光探針新冠檢測試劑產品
    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由廈門奧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國內首個稀土納米螢光探針新冠檢測試劑產品,日前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是記者昨日從海滄區市場監管局獲悉的。
  • 包頭標準接軌世界 稀土環保顏料出口五大洲
    10月13日,記者從包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包頭市正式啟動「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引導數十家龍頭骨幹企業參與創建工作,重點領域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包頭標準與世界完美接軌,根據標準研發出的稀土環保顏料出口五大洲。
  • ...緊急呼籲保護白雲鄂博礦釷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汙染
    一、保護我國釷和稀土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稀土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釷資源居世界第二位。最主要的稀土和釷礦在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主礦和東礦,現在兩礦作為鐵礦已開採了40%,但其中的稀土利用率不到10%,釷利用率則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