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
直徑7.6米!海上風電「定海神錘」工藝獲突破
近日,一個重量150噸(鍛坯185噸),直徑7.6米的超大型替打環鍛件從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伊萊特股份成功下線,刷新了國內同類部件的最大尺寸記錄,將被用於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3500千焦超大型全液壓打樁錘。
打樁錘主要應用於海上風電單管樁的基礎施工,其原理就像一把「定海神錘」,通過巨大的打擊能量,可以將重達兩千多噸的鋼管樁牢牢「釘」進海床,為後續的海上風機安裝提供牢固的基礎。
——中國新聞網
2
國內首創壓延法製備螢光玻璃
近日從包頭稀土研究院獲悉,該院新材料研發團隊以稀土為原料,以壓延法成功製備螢光玻璃,為螢光體製備出大功率白光LED樣燈,開闢了該項技術的國內先河。
包頭稀土研究院技術專家、功能材料發光研究室課題組組長沈雷軍介紹,研發團隊已經成功開發出鋁酸鹽、矽酸鹽、鎢鉬酸鹽等多個材料體系的白光LED用螢光粉及藍光激發的黃色、紅色螢光玻璃,並對紅色螢光玻璃進行了專利布局,形成了12項發明專利的專利池。
——《科技日報》
3
12月天象好戲連臺
天象劇場在年底迎來高潮,好戲連臺。天文專家介紹,即將到來的12月天宇將上演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日全食、土木相合、小熊座流星雨極大等多個精彩天象,其中,20年一遇的土木相合最值得期待。
每到歲末,雙子座流星雨都會如期而至。作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的流量非常穩定,極大值每小時可達100顆以上。
——新華網
4
俄開發出雷射血管顯像系統
日前,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的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血管顯像系統,可以對人體任何指定區域的血管進行高對比度成像。這將有利於在多種情況下診斷血管狀況,例如在治療靜脈曲張的血管外科手術中。相關研究發表在《紅外物理與技術》雜誌上。
該系統發明人之一、MEPhI生物醫學工程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卡納瑪特·埃芬季耶夫表示:「我們是通過背向散射雷射輻射的方法,讓人體血管實現近紅外顯像。我們已經確定760—800納米是血管成像的最佳波長範圍。」
——《科技日報》
5
研究人員開發出耐用電子皮膚
▲ KAUST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耐用的「電子皮膚」。圖片來源:KAUST
一種在強度、延展性和敏感性方面模仿人類皮膚的新材料,可以用來實時收集生物數據。這種電子皮膚可能在下一代假肢、個性化醫療、軟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理想的電子皮膚將模仿人類皮膚的許多自然功能,比如精確、實時地感知溫度和觸覺。」阿卜杜拉國王科學技術大學(KAUST)博士後蔡宜辰(音譯)說。然而,要製造出既能執行如此精細的任務,又能承受日常生活磕碰和摩擦的具有適當彈性的電子產品是一項挑戰,而且每一種材料都必須經過精心設計。
——《中國科學報》
6
新方法檢測癌症的靈敏度提高10倍
據英國劍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分析癌症患者血液以檢測癌症情況的新方法,其靈敏度比現有方法提高10倍多。未來幾年,這種方法以及其他類似方法可能會催生更精確的測試,更準確地確定患者治療後是否會復發,也為開發居家血檢鋪平了道路。
研究人員解釋稱,該技術利用針對患者腫瘤的個性化基因測試,從血液樣本中搜索循環腫瘤DNA(ctDNA)中數百種不同的基因突變。ctDNA是癌細胞釋放的進入血液的DNA。
——《科技日報》
本文來源:今日科協
統籌策劃:文成鋒(微信13673365366)
原標題:《今日科技話題:「定海神錘」、螢光玻璃、天象、雷射血管、電子皮膚、檢測癌症新方法》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