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顯像技術,讓你的血管暴露在皮膚外面

2021-02-15 智客

每個人都害怕打針,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針插放之前總會有一絲絲恐懼,其實不是怕針插入皮膚的疼痛,而是怕護士沒有對準血管,將藥注入到別的地方。 

而且有些人的血管出格難找,每次進病院就要擔憂護士遍尋不著下針之處,只能不停在手臂上測試來、測試去,造成醫病雙方很大的心理壓力。

  

  

最近醫療公司 Christie Medical Holdings 所研發的醫療器材 VeinViewer 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困擾,以新的顯像技術浮出病人的血管位置,並建議最適當的下針處。

  

  

據稱,VeinViewer 可以找出皮膚以下 10mm 的血管,顯示出靜脈位置和分流路徑,藉此評估出最適合打針的血管,制止滲透到其他不宜接觸藥品的部位,降低引發併發症的機率。

  

  

此外,VeinViewer 顯現出的效果能打針任何麻醉藥,確實能縮短施打麻藥的時間,降低侵入性的失誤,有效增進醫療效率。

  

在第一輪測試時,施打樂成率達 100% ,不須要的藥物耗損也凌駕降低 30% ,大幅提升醫師、護士和病人的滿意度,未來,預計將供給 40 多個國家的醫療院所,闡揚更大的價值。

來源:網絡

- 熱門文章閱讀 -

推薦理由:專注於智能產品的發現與報導,傳播有趣,好玩,前沿的科技智能產品,解讀行業新關注、新產品、新趨勢。歡迎私信爆料,發布貴公司最新產品資訊。

投稿、商務合作 微信號:94585500
網址:www.zeeke.cn

手機圈

微信號:mobile789

專注手機圈行業報導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


「智客」(ID:zeeke888),是覆蓋超過1000W人的WeMedia聯盟成員之一,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網易新聞、一點資訊、鮮果、ZAKER等查看智客君的文章。2014WeMedia移動風雲榜年度最佳自媒體。

相關焦點

  • 俄開發出雷射血管顯像系統
    創新連線·俄羅斯日前,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NRNU MEPhI)的科學家團隊研發出一種雷射血管顯像系統,可以對人體任何指定區域的血管進行高對比度成像。這將有利於在多種情況下診斷血管狀況,例如在治療靜脈曲張的血管外科手術中。相關研究發表在《紅外物理與技術》雜誌上。
  • 再也不怕找不著血管啦 這些創新顯像設備讓血管無所遁形
    文|趙成龍如果你要問我去醫院最怕什麼?我會告訴你,不怕打針吃藥,就怕找不準血管的實習小護士,那種插進去又拔出來兩次三番之後還是沒有扎進血管的痛,大概是誰都不想再體驗第二次的吧。隨著紅外技術和其他血管成像技術的出現,讓血管可視化成為了可能,護士不再需要給你的手臂綁一根橡皮管再狠狠拍幾下,就可以直接看到手臂和手背上的靜脈分布情況,也不用再擔心遇見身體偏胖的患者怎麼也找不到血管的位置了。
  • 抽血找不到血管怎麼辦?可穿戴LED靜脈顯像儀幫你鎖定
    經過激烈角逐,20個創新創業項目中,7個項目脫穎而出,將分別獲得最高30萬元無息貸款或不超過20萬元的公益性參股投資。  血管不明顯針頭無處「下嘴」 LED靜脈顯像儀幫定位  經過前期項目初選、「一對一」輔導,有20個項目入圍,分別來自人工智慧、汽車摩託車開發、3D列印、物聯網、健康醫療等領域,大部分為大學生創業項目。
  • 螢光顯像技術在腦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新技術有助於最大範圍地安全切除腦腫瘤。本文就螢光顯像技術在腦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進行綜述。高劑量FLS並不會造成任何永久性的不良影響,而且鞏膜、皮膚和尿液的黃染色可在大約24 h內消失。 4.2 ICG在腦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ICG螢光視頻血管造影已被廣泛應用於評估血管通暢程度。在白光手術顯微鏡的視野內,螢光視頻血管造影的疊加可以實時評估手術期間血管內的血流情況。該技術可提高術者在複雜神經血管手術中的決策水平。
  • 抽血找不到血管怎麼辦?可穿戴LED靜脈顯像儀幫你鎖定(圖)
    經過激烈角逐,20個創新創業項目中,7個項目脫穎而出,將分別獲得最高30萬元無息貸款或不超過20萬元的公益性參股投資。血管不明顯針頭無處「下嘴」 LED靜脈顯像儀幫定位經過前期項目初選、「一對一」輔導,有20個項目入圍,分別來自人工智慧、汽車摩託車開發、3D列印、物聯網、健康醫療等領域,大部分為大學生創業項目。
  • 今日科技話題:「定海神錘」、螢光玻璃、天象、雷射血管、電子皮膚...
    今日科技話題:「定海神錘」、螢光玻璃、天象、雷射血管、電子皮膚、檢測癌症新方法 2020-12-02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夫,淋巴顯像與淋巴造影有啥不一樣?」
    由於大家不了解淋巴顯像和淋巴造影的區別,以為聽起來好像差不多,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檢查,由不同的科室完成。核醫學科進行的檢查項目叫淋巴顯像。今天咱們以介紹淋巴顯像為主來普及一下兩種檢查項目操作方法、原理上的區別。 先講一下相同點:兩種檢查項目都是用來檢查淋巴系統相關疾病的,以下是兩者的臨床適應症和禁忌症。
  • 曬一曬太陽皮膚為啥會變紅?因為你的皮膚很受傷
    你身上暴露部位的皮膚會出現紅斑、水腫甚至水皰,之後會還會出現色素沉著、爆皮等等症狀。那麼你有沒有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曬傷會使你的皮膚變紅甚至變黑?曬傷背後的科學眾所周知,照亮地球並且帶給我們溫暖的陽光是一種電磁輻射,但陽光中還含有紫外線輻射。與可見光不同,這種輻射能夠穿透皮膚,進入細胞這個人體最大器官的細胞核。
  • 82Rb PET心臟灌註定量顯像可用較低劑量方案
    降低注射劑量可以避免首過流圖像中的PET系統飽和顯像,也會減少輻射暴露,但關於其對靜態灌注顯像中心肌灌註定量的影響尚不清楚。該研究的目的為評價採用半劑量(HfD)或四分之一劑量(QD)方案[對全劑量(FD)掃描數據的重建]進行心肌灌注顯像的可行性。研究納入171例行FD方案靜息/負荷82Rb PET(3D 4環PET掃描儀)顯像和顯像6個月內行侵入性冠狀動脈造影的患者。
  • 【中國科學報】「投影式血管顯像儀」
    近日,由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與其參股公司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投影式血管顯像儀」首次參展2014法蘭克福國際靜脈學年會,受到了來自歐洲各國醫學專家的關注。       「投影式血管顯像儀」是應用在靜脈注射領域的檢測醫療設備,主要利用血管中血紅蛋白對近紅外光的吸收率與其他組織不同的原理,經過紅外背光散射、圖像採集、圖像處理、微投影技術等一系列手段,將皮下血管原位投影於皮膚表面,從而達到清晰顯示皮下血管的目的。
  • 醫學影像學資料:MRI血管成像
    除去需要我們掌握的基礎理論,如成像原理、成像序列等,我們還需要了解MRI的功能成像,其中血管成像是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磁共振血管成像具有兩種形式,第一種不用對比劑即可顯像,第二種是利用毒性小的釓對比劑成像,因其獨特優勢在臨床獲得了廣泛應用。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MRI血管成像。
  • 全新微晶片技術 可以直接在皮膚上培養腦細胞
    在皮膚上長了東西通常是個壞消息,但是一項新技術卻能將皮膚作為一種「花園」,以「培養」身體可能需要的任何類型的細胞來治療傷口或疾病,無論是肢體還是大腦。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Wexner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晶片,採用小電流將新的DNA或RNA送入活的皮膚細胞,並「重新編程」它們。
  • 西安光機所研製的血管顯像儀助力伊波拉防控
    醫療隊首次攜帶了兩臺重要的醫療輔助設備——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其參股公司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V300型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該儀器具備全球首創可同時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的功能,將輔助醫護人員救治伊波拉患者,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 科學網—血管顯像儀讓血管不難找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由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獲國家藥監局批准
  • 南京幹細胞再生技術已能造角膜血管和肌腱組織
    東方網6月29日消息:用幹細胞再生技術修復人體組織器官缺損即將變成現實。昨天,記者從南京組織工程再生醫療技術論壇暨南京瑞吉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業典禮上獲悉,目前,採用幹細胞再生技術,我國已經能夠做出可以臨床使用的皮膚、脂肪、軟骨、肌腱等人體結構性組織,眼角膜、血管、膀胱等的產品研發也進入可行性階段。
  • 「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正式推向市場
    日前,由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其參股公司中科微光醫療器械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成功的「投影式紅外血管顯像儀」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正式推向市場,這一創新產品將解決患者在扎針穿刺過程中血管難找的難題,有望取代傳統的肉眼識別穿刺方案,帶來醫護領域的一場變革。
  • 放射性核素標記多功能納米探針及其在PET顯像中的研究進展
    作者:戴五敏,易賀慶,李林法,浙江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 分子影像學是精準醫學的三大支撐技術之一四氮雜環十二烷-1,4,7-三乙酸(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triacetic acid,DO3A)替代DOTA以提高放射標記的穩定性;邢巖等研發了比DOTA更小的1,4,7-三氮雜環十二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ic acid,NOTA)螯合64Cu,並用整合素結合肽cRGD靶向新生血管和腫瘤細胞
  • 北大醫院舉辦「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與維護培訓班」展示多項創新...
    他結合臨床工作,強調了透析通路對維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對於已經建立了血管通路的患者,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也要面臨透析通路耗竭的難題。北大醫院在血液透析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醫院的血管外科在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建立,以及各種疑難透析通路的併發症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用多項創新技術,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 什麼是毛細血管瘤?帶你辨清毛細血管瘤家族
    嬰兒在剛出生時身上總會出現一些小斑點,家長們有時會害怕這就是傳聞的毛細血管瘤,但自己又對這一疾病的病症缺乏了解,不確定孩子是否患病。毛細血管瘤這種疾病可以說觸及到家長們的知識盲區,家長們對毛細血管瘤的症狀可以說知之甚少。那麼毛細血管瘤到底是怎樣的?鄭州長峰醫院醫生就對毛細血管瘤的具體症狀做專業性的解釋,來幫助家長們能夠更好地認識毛細血管瘤。
  • 哈醫大四院介入血管科博士閆龑:到底啥叫介入治療?
    介入診療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簡單的講,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