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螢光蛋白可用於活細胞觀察
螢光蛋白是由很多能產生五彩斑斕的海洋動物產生的,包括綠色螢光蛋白,黃色螢光蛋白,紅色螢光蛋白,橙色螢光蛋白等,這些螢光蛋白有些來自水母,有些來自珊瑚,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家門從中提取出了很多種螢光蛋白及它們的基因,並用基因工程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發光特性的螢光蛋白。
-
簡述螢光蛋白
1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分類1.1綠色螢光蛋白1962年,下村修從維多利亞多管水母中分離到一種蛋白,在紫外線激發下它可以發出綠色螢光,即綠色螢光蛋白(GFP)。他還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初步推測了GFP的發光位點和發光基團。
-
專訪諾貝爾獲獎者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是「偶然和意外」
在電影《綠巨人》的片頭中有幾個鏡頭,描述了科學家從水母中提取出綠色發光液體,並在報告中標註「綠色生物螢光」。這一構思正是來自於GFP(綠色螢光蛋白)研究的啟發。 2008年,因在GFP方面的研發貢獻,科學家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和下村修、錢永健三人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由於這些粒子可直接通信,因此,能用來發送安全的信息,或幫助創建超快的「量子網際網路」。    庫瑪爾團隊使用水母體內的綠色螢光蛋白(主要負責生物發光)進行了實驗,嘗試讓綠色螢光蛋白桶狀結構內的螢光分子生成的光子發生糾纏。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綠色螢光蛋白(GFP),知幾何?
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簡稱GFP,這種蛋白質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在1962年在一種學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發現。其基因所產生的蛋白質,在藍色波長範圍的光線激發下,會發出綠色螢光。由於具有自發螢光等特性,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盤點會發螢光海洋動物:水母發出引人入勝光波
據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儘管一項有關生物螢光的研究最近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人們對這一現象了解的還非常有限。該論文對近來有關生物螢光的好處、它的進化和動、植物產生發光物質的多種方式進行了論述。該報告發表在5月7日的《科學》雜誌上,據該報告說,生活在海洋裡的80%的生物都能產生螢光。
-
「綠色螢光蛋白」讓未知世界顯影
科學家接力研究發光生物 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簡稱GFP)是一種能在藍色波長光線激發下發出螢光的特殊蛋白質1961年,當時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的下村修與同事們,在當地的星期五港附近收集了約一萬隻水母來研究,終於在一種叫做維多利亞水母的體內,分離純化了水母中的發光蛋白——水母素。他們還發現了另外一種蛋白,它在陽光下呈綠色、鎢絲下呈黃色、紫外光下呈強烈綠色。經過研究發現,這是鈣離子在與水母素的交互作用中發生了能量交換,從而產生了發光效應(一種能量釋放形式)。
-
神奇的螢光蛋白 諾貝爾化學獎成果展示
螢光蛋白-生物化學領域的北鬥星 1962年,綠色螢光蛋白首先在水母體內發現。從那時開始,這種神奇的蛋白質成為了當代生物化學研究的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 利用綠色螢光蛋白,研究人員研究出了多種技術來跟蹤器官內不可見的一些生理現象。 比如說利用這一技術來跟蹤腦細胞的活動,或者是跟蹤癌細胞的活動。
-
顯微鏡下的「花花世界」——螢光蛋白的發現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20世紀60年代,一位日本科學家從美國西岸打撈了大量發光水母,帶回位於華盛頓州的實驗室進行研究。這些水母在受到外界的驚擾時會發出綠色的螢光。
-
螢光蛋白:帶你進入不一樣的視界
1 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分類1.1 綠色螢光蛋白1962年,下村修從維多利亞多管水母中分離到一種蛋白,在紫外線激發下它可以發出綠色螢光,即綠色螢光蛋白 (GFP) 。他還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初步推測了GFP的發光位點和發光基團。
-
綠色螢光蛋白來到上海世外中學~
上海有機所的周佳海研究員帶著課題組成員蔡毓娟和陳金鳳同學,來到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向同學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的前世今生。同時,這兩位同學,而是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中的志願者。在課程的前半部分,周佳海研究員從螢火蟲和水母的生物發光現象引入,娓娓道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故事以及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綠色螢光蛋白有貢獻的三人的故事。
-
科學網—水母產生未知發光蛋白
當時,這些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珊瑚礁周圍潛水,其中一人在水中發現了一隻長相奇特的水母。研究人員用網捕獲了它,並帶回船上。他們注意到這種生物半透明的身體上布滿了發光的藍色線條。 這個研究小組並不是在尋找水母,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光學探測器開發人員Shaner還是收集了這種動物。他說:「我們心血來潮地說,『嗯,有點藍,我們把它帶回家吧。』」
-
科學史梳理:綠色螢光蛋白|下村修|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發現,水母發光蛋白存在於水母的發光器官中,它與細胞內的鈣離子結合後分解變成脫輔水母發光蛋白和氧化螢光素,發出藍色的光(特徵峰波長是460nm)。但這卻與水母本來發出的綠光顏色不同,水母的發光機理一定還與別的物質有關。做了這樣的預測之後,下村他們開始收集精煉更多的水母蛋糕。
-
研究獲得系列具光開關功能綠色螢光蛋白
mEos2的隨機突變,獲得了一系列具有光開關功能的綠色螢光蛋白,這將改善了現階段光開關螢光蛋白(RSFP)發展滯後、品種單一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新型螢光探針和成像方法的改進,光學成像的解析度得到了極大的改進。但是與傳統的光不敏感螢光蛋白(比如GFP,RFP)領域相比較,可逆光轉化螢光蛋白RSFP的發展較為滯後,品種極其單一。現有的發綠色螢光的RSFP僅僅有Dronpa家族的幾個蛋白和剛剛開發出來的rsEGFP。
-
螢光蛋白的選擇指南
選擇一個成功的螢光蛋白標籤,需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所選螢光蛋白能夠高效表達,並且具有較高的螢光強度,以避免細胞自發螢光的幹擾;第二,所選螢光蛋白應具有足夠的光穩定性;第三,考慮所選螢光蛋白是否能形成二聚或多聚體,及其寡聚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第四,所選螢光蛋白最好對會造成實驗誤差的環境因素不敏感;第五,在需要多種螢光蛋白的標記實驗中,應儘量避免它們之間激發發射光譜範圍重疊造成的幹擾(Shaner et
-
.& Biol:開發出用以追蹤癌細胞在機體中循環的新型螢光蛋白...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癌症在機體擴散後尋找並且破壞循環在機體中的癌細胞對於癌症患者的生存至關重要,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hemistry &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阿肯色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技術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水母新發光蛋白的發現,為探索基因如何在細胞中表達帶來新的技術
Shaner和他的團隊對A. australis水母的轉錄組進行測序後,Shaner驚奇地發現在A. australis水母體內表達的基因有幾種與綠色螢光蛋白GFP相似,GFP蛋白在過去幾十年被用來追蹤細胞中的蛋白質,甚至製造了在黑暗中發光的貓,三位研究人員在2008年因發現和開發了螢光探針GFP
-
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
http://www.yunnan.cn 發布時間 2012-06-25 20:49:08 星期一 來源:雲南網 大中小雲南網訊(記者 王海龍)25日,雲南科學大講壇迎來第36場講座(2012年第3講),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查爾菲博士作為題為《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的演講。
-
我們對新型的螢光蛋白 CagFbFP滿懷期待!
最近發表在 Photochemical & Photobiosciences 雜誌上的一篇題為 A thermostable flavin-based fluorescent protein from Chloroflexus aggregans: a framework for ultra-high resolution structural studies 的新研究結果表明,該新型蛋白為螢光顯微鏡技術帶來了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