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顯微系統副總裁Maxim Mamin於2017年11與17日來華,並於當日接受了「神外前沿」公眾號的專訪,對徠卡即將在國內上市的MFL800研發初衷與技術問題進行了獨家的解讀。
神外前沿訊,在洛杉磯舉行的2017 AANS美國神經外科年會上,徠卡基於手術顯微鏡的增強現實螢光成像技術AR螢光(MFL800)正式上市,這個血管螢光突破性的新技術,可以將近紅外螢光成像與白光圖像相結合,讓神經外科醫生在雙目鏡筒中實時觀察解剖結構及螢光效果,為手術決策提供實時有效的信息。
(點擊上圖播放手術效果視頻)
據悉,採用AR(增強現實)螢光技術的徠卡MFL800已經通過CFDA認證,將於明年一季度在中國上市。
近日,徠卡顯微系統副總裁Maxim Mamin先生就AR螢光新技術的研發情況接受了《神外前沿》的訪談。
神外前沿:AR螢光(MFL800)研究開發的初衷是什麼,能夠幫助神外醫生解決什麼問題?
Maxim Mamin:血管螢光造影劑廣泛應用於腦血管手術,包括動脈瘤夾閉,腦血管畸形和微血管減壓術等手術。在使用過程中就會發現ICG通過紅外成像,是肉眼看不到的,只能在顯微鏡上看到,而且是黑白的,還有很多解剖結構的細節看不清,並且還有一點延時,這對醫生來說是比較被動的事情。
ICG只能看到螢光顯影,周邊的組織是無法看清楚的;MFL800也屬於ICG技術,但在鏡下高清的,可以把細節和血管等都顯示出來。有了深度的感覺了,周邊的血管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在這上面做一些操作。
神外前沿:AR螢光(MFL800)和以往的顯微鏡下的螢光有什麼不同,比如腫瘤手術使用的5?ALA腫瘤螢光?
Maxim Mamin:ICG螢光方式現在主要用於血管病的手術治療,因為ICG要用注射的方式注射到到血管裡,可以通過血液的流動經過全身,然後可以觀察到血流的情況。
5-ALA是一種螢光顯影劑,使用方式是在患者手術前,通過飲用的方式喝下去,不會在血管顯現,只會在腫瘤上顯現,而且只會在高級別膠質瘤上顯現。
可以說ICG是血管顯影的介質,5ALA是膠質瘤顯影的介質。另外,ICG和5ALA在激發後產生的光波的波譜和波長是不一樣的,藉助於發射波長為400nm藍光手術顯微鏡,5-ALA是可以看見的,ICG的波長是780nm-800nm,是紅外光,肉眼看不到的。
神外前沿:AR螢光(MFL800)在神經外科中更適合血管還是腫瘤的顯影?
Maxim Mamin:這個新技術主要應用於血管病,包括動脈瘤、血管畸形、MVD(微血管減壓)等,當然還可以用在心血管病的搭橋手術,看血管的流暢情況,還有可以用在整形手術中。
(圖註:Leica M530 OH6手術顯微鏡與MFL800的結合,有德國科隆醫療中心神經外科的Cleopatra Charalampaki教授提供的手術照片)
神外前沿:這個技術如果應用於腦血管外科,是否會擴大適應症範圍,相對於介入技術的不斷發展?
Maxim Mamin: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現在確實有趨勢看到很多醫生開始採用介入技術,MFL800肯定能幫助神經外科醫生看得更清楚,以治療更複雜的腦血管病。MFL800是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GLOW平臺,現在開發的是用於腦血管病的技術,將來還可以開發應用於腫瘤的技術。
這個平臺的硬體包括攝像頭等設備,另外還有相關軟體,以實現定量化、多波長的螢光成像技術,最終就像地圖一樣,能夠顯示出比如血流的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等,因而能夠區分動脈和靜脈,帶來更多的信息。
我們採用的是開放性的設計平臺,將來有了新技術都可以將其升級到手術顯微鏡上。新的技術把不可見的光通過數據化顯示出來,最重要的一點是MFL800是一個實時的技術,術者可以在目鏡下實時觀察到手術中的情況,沒有延時。
神外前沿:MFL800預計在中國何時上市?
Maxim Mamin:我們產品的正式上市是在10月份剛剛結束的AANS美國神經外科年會上,正式的裝機在11月份,12月份還會在歐洲和美國有新的裝機。在中國我們已經通過了CFDA的認證,應該在明年一季度上市。
神外前沿:目前內鏡技術在神經外科應用越來越多,顯微鏡如何面對內鏡的競爭?
Maxim Mamin:顯微鏡和神經內鏡是互補的技術,手術顯微鏡最明顯的優勢就是術中可以有很好的深度感受,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並操作,相對來說也容易操作。另外,顯微鏡現在可以搭載各種螢光成像技術,但目前的神經內鏡還沒有。
再有,神經內鏡很難判斷方向,並且並非所有手術器械都適用於腦室鏡,比如雙極電凝。神經內鏡可能更適合於不能直視的一些病變,比如在角落或者被重要器官遮擋的。
目前最新的技術可以把神經內鏡的成像集成到顯微鏡上,也就是可以在目鏡下直接顯示。
Maxim Mamin, Vice President Medical Division (Surgical Microscopes Imaging) at Leica Microsystems (Danaher company), Leica Microsystems, UCLA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with 15+ years of leadership experience in Siemens Healthcare across various functions (Marke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Sales, Reg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 Country Operations), across diverse products portfolio (Imaging and Lab Diagnostics), and cultures (Russia, Germany, Singapore, Korea, Malaysia).
來源:神外前沿
關於徠卡顯微系統Leica Microsystems 徠卡顯微系統是全球顯微科技與分析科學儀器之領導廠商,總部位於德國維茲拉(Wetzlar, Germany)。主要提供顯微結構與納米結構分析領域的研究級顯微鏡等專業科學儀器。自公司十九世紀成立以來,徠卡以其對光學成像的極致追求和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始終得到業界廣泛認可。徠卡在複合顯微鏡、體視顯微鏡、數碼顯微系統、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系統、電子顯微鏡樣品製備和醫療手術顯微技術等多個顯微光學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徠卡顯微系統在全球有七大產品研發與生產基地,在二十多個國家擁有服務支持中心。徠卡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設有區域分公司或銷售分支機構,並建有遍及全球的完善經銷商服務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