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省芒市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佛塔建築,卻有著一座絕景樹包塔。樹包塔位於芒市勇罕街和胞波路的交匯處,傣語稱「廣母姐塔」,亦稱鐵城塔。
佛塔是在一棵百年以上的古樹之間生長起來的,佛塔和古樹幾乎是一體的,無法區分樹和塔。這個被稱為芒市市區的奇景,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到了樹包塔景區,發現這裡是一片空曠荒蕪。大菩提樹撐著一把大傘,遮住了樹蔭。在菩提樹的四周是一個臺階,上面有四個小塔,四個嘎朵獸像。細看之下,只見枝杈密密麻麻,隱隱有一座佛塔的影子。
究竟是先有佛塔,還是先有菩提樹,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樹包塔奇景時所思考的問題。史書記載,這座佛塔建於乾隆三十三年左右,為紀念清軍收復畹町地區。後來在19世紀被當時的土司放承恩重修,並保存至今。
日久失修的塔身中,一顆菩提樹種子在塔縫中生根發芽,兩百多年後長成參天古樹。並且這個佛塔自然也成了榕樹中的一道風景。從那以後,佛塔和榕樹就成了樹包塔的景觀。
這個樹包塔還有一個關於愛情的民間傳說。清王朝時,皇上在這裡挑選了一位秀才,一位叫罕倫的女子被選上了。但罕倫已經和一位名叫巖吞的勇士心滿意足了。為了保愛,罕倫選擇了自我尋找。愛死後,巖吞自刎殉情,人們將他們合葬在一起,建起了這個愛情之塔。愛麗絲把菩提樹的種子丟在塔的縫隙裡便有了今天的樹包塔。傳奇是美麗的,但它畢竟沒有歷史根據。
更有實錄記載,這是一座典型的碰比阿沙磚石結構的佛塔,系南傳佛教上座部部的一座獨立塔。從清康熙年間開始,1985年又進行了現在的外圍塔樓建設。
該菩提樹高數十米,內主塔高11.6米,塔下是須彌座八角形結構,四面分布著四個3.96米高的小塔。百年菩提樹根錯節生長,將主塔完全包圍,只能從空隙中窺視佛塔原本的痕跡。
今天,樹包塔已成為雲南芒市的主要景點,聳立在市中心,成為一道景觀,大自然和人類建築的奇妙結合,也是見證了二百多年的歷史。